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金背啄木鳥

鎖定
大金背啄木鳥(學名:Chrysocolaptes lucidus):是鴷形目啄木鳥科的鳥類。體重雄性232-240克,體長雄性310-354毫米。嘴長而直,鼻孔長且擴張。腳格外強壯,大趾發達,爪長而強。外側尾羽較尾上覆羽略長。是一種色彩豔麗的啄木鳥。非常似金背三趾啄木鳥,但體型略大,具兩條黑色頰紋至頸側相連,具四趾而非三趾。雌鳥頂冠黑色具白色點斑。 鑑別特徵為鼻孔裸露,背羽金橄欖色而無斑;有羽冠,頸後面白色,腰紅色。
喜歡較開闊的林地及林緣。成對活動,有時鏨木聲很大。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也吃蠕蟲和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秋冬季節也吃步量植物果實與種子。分佈於印度、中國、菲律賓及大巽他羣島
中文名
大金背啄木鳥
拉丁學名
Chrysocolaptes lucidus
外文名
Greater Flameback
Greater Goldenback
Buff-spotted Flameback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鴷形目
啄木鳥科
金背啄木鳥屬
大金背啄木鳥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科
啄木鳥亞科
亞    種
3亞種 [1] 
命名者及年代
Scopoli, 1796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2] 

大金背啄木鳥形態特徵

大金背啄木鳥
大金背啄木鳥(3張)
大金背啄木鳥體長約31釐米。頭頂及冠羽深紅色,後頸白色;背、肩及翅(除初級飛羽及外側覆羽暗褐色而有白點斑外)全橄欖色;腰深紅色;尾上覆羽及尾黑色。有一道白眉紋並一寬黑的眼後紋延至頸側。頰、頦、喉白,有5道狹形黑橫斑;下體餘部暗白色,各羽有黑色邊緣(在胸處較寬,腹處最細)。虹膜紅黃色;嘴石板灰色;跗蹠和趾淡綠褐色。
雌鳥全頭頂及羽冠黑色綴以白點,其餘同雄鳥。幼鳥頭色似雌鳥。雄者頭頂紅色很快出現,漸至羽冠。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232-240克,體長雄性310-354毫米,嘴峯雄性53毫米,翅雄性178-180毫米,尾雄性104-110毫米,跗蹠31-33毫米。 [3] 

大金背啄木鳥棲息環境

大金背啄木鳥喜歡較開闊的林地及林緣。主要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平原常綠闊葉林混交林中,也出現於林緣和疏林。 [3] 

大金背啄木鳥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整個樹上活動和覓食。頻繁的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邊飛邊鳴。有時也到地上覓食螞蟻和昆蟲。沿樹幹攀緣覓食時也常嗚叫。叫聲粗厲。成對活動,有時鏨木聲很大。 叫聲響亮刺耳,具爆破音的尖叫聲,似特大蟬鳴。
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也吃蠕蟲和其它小型無脊椎動物。秋冬季節也吃步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3] 

大金背啄木鳥分佈範圍

分佈於菲律賓的薄荷島、萊特島、薩馬爾島、比利蘭島、潘那翁島、棉蘭老島、巴西蘭島和薩馬爾島。 [2] 
大金背啄木鳥分佈圖 大金背啄木鳥分佈圖

大金背啄木鳥繁殖方式

大金背啄木鳥繁殖期3-5月。營巢於常綠闊葉林中樹上,也在混雜有竹林的疏林中,甚至在農田地邊的枯死樹上築巢,營巢樹心材多已腐朽,易於啄鑿。巢洞開口較大,多在7-8釐米左右,洞深15-40釐米,洞口距地高多在1.5-6米。每窩產卵4-5枚,偶爾多至6枚或少至3枚和2枚。卵白色,大小為26-33×20-24毫米。 [3] 

大金背啄木鳥亞種分化

大金背啄木鳥(3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大金背啄木鳥指名亞種
Chrysocolaptes lucidus lucidus
Scopoli, 1786
2
大金背啄木鳥棉蘭老島亞種
Chrysocolaptes lucidus montanus
Ogilvie-Grant, 1905
3
大金背啄木鳥菲律賓亞種
Chrysocolaptes lucidus rufopunctatus
Hargitt, 1889
[1] 

大金背啄木鳥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2] 
2023年12月,入選雲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