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

鎖定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簡稱《郎君行記》。金朝天會十二年(1134)刻於陝西省乾縣唐乾陵前的無字碑上。是用拼音文字契丹小字寫成,有對譯的漢文,是解讀契丹小字入門的主要依據 [1]  。原碑仍立於唐乾陵前。
中文名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
館藏地點
唐乾陵
所屬年代
金朝天會十二年
出土地點
陝西省乾縣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文物介紹

無字碑陽面正中的《郎君行記》 無字碑陽面正中的《郎君行記》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簡稱《郎君行記》,是金太宗天會十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公元1134年12月1日)以契丹小字和漢字刻寫在無字碑上的碑文。碑文刻在無字碑陽面正中,碑文周圍由6.2釐米寬的線刻纏枝蔓草蓮花紋和有飛獅穿行其間的圖案構成邊框,通高142釐米、寬96釐米。碑額陰刻篆書豎行漢文文字,“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12字,共3行。碑身陰刻豎行文字,前後分為兩段,前段是契丹小字,5行,每行最多26字,最少14字,共88字。後為正楷漢文文字,共5行,108字,是契丹文部分的翻譯。全碑實有字196個。 [2]  “大金皇弟”為何人題刻不詳,據清代學者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跋尾》卷十八考證,認為該人即金太宗的親弟弟完顏撒離喝 [3] 
《郎君行記》契丹小字抄本 《郎君行記》契丹小字抄本 [3]
無字碑在唐朝和五代時確實無字,到宋金時始有人在其上題刻,但多漫漶不清,難以卒讀。唯《郎君行記》的文字保存完整,清晰可見,無缺字漏字,又因其碑文為契丹小字和漢字對譯,是解讀契丹小字入門的主要依據。由於該碑文文字較長,文中提到的人名、地名、官名、年號、日、月、數字、干支等專用名詞又較多,且又有嚴格的漢文對譯,為正確釋讀和校正其它的契丹文的資料提供了有利條件。 [2] 

大金皇弟都統經略郎君行記漢文部分

《郎君行記》拓本 《郎君行記》拓本
大金 皇弟都統經略郎君向㠯疆場無事,獵於梁山之陽,至唐乾陵,殿廡頹然,一無所睹,爰命有司鳩工修飾。今復謁陵下,繪象一新,迴廊四起,不勝欣懌,與醴陽太守酣飲而歸。時天會十二年歲次甲寅仲冬十有四日。尚書職方郎中黃應期,宥州刺史王圭從行,奉命題。
右譯前言。 [3] 
參考資料
  • 1.    400多個契丹原字的一半已被解讀  .中新網.2010年11月16日[引用日期2020-05-01]
  • 2.    樊英峯. 《郎君行記》碑考[J]. 文博, 1992(06):45-48.
  • 3.    牛達生. 《郎君行記》與契丹字研究——兼談不能再視《郎君行記》為女真字了[J]. 考古與文物, 1997(04):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