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酉洞

(重慶酉陽大酉洞)

鎖定
大酉洞位於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是海拔670米處的一個大山洞。
大酉洞系石灰岩溶洞,高、寬約30米,長約180米,上彎下平,洞內溪水淙淙,鍾乳懸掛,水落珠璣。穿洞而過,則是一較完整的溶鬥,巖壁高80米,溶鬥盆地面積4公頃。底部有一終年不枯的泉眼,崖壁上若干小溶洞中,亦有泉水飛泄,桃花溪匯泉而成,溪水穿大酉洞注入酉陽河。據説,從地理、路線、景物、歷史、距離、環境等六個方面證明,大酉洞與陶淵明《桃花源記》原型相似。
中文名
大酉洞
地理位置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境內
長    度
約 180 m
寬    度
約 30 m

大酉洞地理

大酉洞,在酉陽城近郊。核其形,與陶淵明“桃花源記”所記酷似。

大酉洞環境特點

大酉洞系一石灰岩溶洞。洞高三、四十米,闊二三十米,長百餘米,有溪水淙淙,秋冬不竭,沿洞右側流出,注入酉陽河。溯溪入洞,兩岸牆立,半里許,豁然開朗,別有一天地。其中田十餘畝,四周環山,皆峭壁,彷彿與世隔絕。因此,清《酉陽州志》稱此洞“與陶淵明桃花源者,毫釐不爽”。清《四川通志》也説:“酉陽漢屬武陵郡之遷陵地,漁郎所問之津,安知不在於此?惟晉永嘉之後,地沒蠻僚; 自宋及明,又世為土司地,名儒碩彥,遊跡罕至,故文獻無徵,不能正名為桃源耳。”
大酉洞上穹下平,冬暖夏涼。洞頂,鍾乳懸掛,錯落有致,水落珠璣,叮咚有聲。乳石形態各異,或人或物,亦禽亦獸,憑遊人之興,隨形賦名。左右石壁有許多篆刻題詠,皆因年代久遠,蝕損莫辨。唯洞後左壁上,清季酉陽知州羅升梧手書的“太古藏書”四個斗大的楷體宇,仍清晰可見。關於藏書一事,北宋《太平御覽》卷四九之《荊州記》記載:“大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之。”《郡縣誌》:“大酉山有洞,名大酉。”清乾隆三十年《辰州府志》和清道光《辰溪縣誌》也均有詳細記載。1936年以前,川湘公路未修,官路離洞口約一華里,從那條自洞中流出的小溪的石橋上通過。溪畔桃樹特多,一到春天,桃花盛開,落瑛繽紛,溪水流紅。明代無名氏在洞壁題刻絕句一首:“洞前流水渺漫漫,洞裏桃花漸漸殘。曼倩不來漁父去,道人閒倚石闌干。”明季酉陽宣慰使冉天育在詠大酉洞“八景”的詩中也有“萬山嶙峋洞天幽,結酗聯翩作勝遊。霄際松風青靄靄,洞邊桃瓣水悠悠……”都是詠這“桃澗流紅”勝景的。

大酉洞結尾説明

現酉陽縣政府正着手開發大酉洞風景區,按《州志》所記恢復舊貌,根據遊覽需要配以現代旅遊設施,供人們欣賞遊樂
大酉洞 大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