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迎

鎖定
大迎,經穴名。出《素問·氣穴論》。別名髓孔。屬足陽明胃經。在面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緣,當面動脈搏動處。布有面神經及頰神經,前方有面動、靜脈通過。主治齒痛,頰腫,牙關緊閉,口,及面神經麻痹,腮腺炎等。斜刺0.3-0.5寸,或沿皮刺0.5-1寸,避開血管。艾條灸3-5分鐘。
中文名
大迎
別    名
髓孔
隸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功    能
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操    作
斜刺0.3-0.5寸
出    處
《素問·氣穴論》
主    治
齒痛,頰腫,牙關緊閉等
主要配伍
配頰車穴治齒痛

大迎名稱釋義

(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經氣血物質的大部分由本穴上輸頭部。大迎的物質由地倉穴分配而來,一支是由頭面循項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頭部。由於頭部為君主之地,因而上輸頭部的皇糧其量也大、其質也精,運送亦有浩蕩之勢,故名大迎。
(2)髓孔。髓,腦為髓海,髓即頭之腦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質上輸腦部。
本穴為胃經氣血上輸頭腦的重要通道,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清濁混雜,而腦部只能藏精微而不能受濁氣,故要對胃經上輸的氣血物質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對胃經上輸氣血的限制,孔隙通道即是其關卡。

大迎功能作用

接受並傳送胃經向頭部輸送的氣血物質。

大迎治法

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大迎定位

在面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緣凹陷中,面動脈搏動處。

大迎解剖

大迎穴的斷面解剖 大迎穴的斷面解剖 [4]
在咬肌附着部前緣;前方有面動、靜脈;布有面神經及頰神經。

大迎主治

口歪,口噤,頰腫,齒痛 [4] 

大迎操作

避開動脈,斜刺或平刺0.3—0.5寸。

大迎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痹、腮腺炎、三叉神經痛、牙痛等。

大迎配伍

大迎配下關、合谷、人中,有通關開竅的作用,主治牙關緊閉。
大迎配頰車、合谷、內庭,有祛風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面腫,齒痛,口喎。
大迎配顴髎聽會、曲池,有疏風清熱,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齒痛惡寒。

大迎功效

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1-2] 
參考資料
  • 1.    田代華 著.《黃帝內經素問》:人民衞生出版社,2005年8月
  • 2.    梁繁榮 .《針灸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7月
  • 3.    沈雪勇.經絡腧穴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4.    邵水金.腧穴解剖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