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貴石

鎖定
《大貴石》是李尚朝於2003年3月29日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名稱
大貴石
作    者
李尚朝
創作年代
2003年3月29日
文學體裁
詩歌

大貴石作品原文

大貴石是長江邊上一塊巨大的石頭
又大又長,看過去
有一種鋼性和霸氣
再過兩個月,大貴石
就要永遠地沉到水下了
我問大貴石:這個,你知道不知道?
大貴石不説話
它可能不知道,或者
它裝着不知道
作者後記:這首詩是組詩《大三峽:淹沒線下的風景》中的一首,曾在網上廣為傳播。2003年夏,長江三峽工程二期工程蓄水135米,眼看着水就要漲上來了,此前,我和一些朋友到長江裏的石灘上去撿三峽石,作為最後的紀念,在船上,偶然看到了江邊的那塊巨大的岩石,上面寫着:“大貴石”三個巨大的紅字,心裏很是震動,心想,再過兩過月,它這個龐然大物就要沉到水底裏去了,它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岸邊那麼多的移民房屋也將永沉水底,那麼多的移民也得遠走他鄉,它們跟大貴石一樣,也會淹沒在茫茫人海和歷史的長河中,不再為人所知,但現在,他們又能怎麼樣呢?有感於此,於是當時就寫下了這首《大貴石》。 [1] 

大貴石作品賞析

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工程,是中國人的一個夢,這個夢歷經百年,終於在二十一世紀初變成現實,但在這中間,由於工程的浩大,世代居住在三峽兩岸河谷的百萬三峽人將因為水位上漲,不得不舉家遷徙,有的就近後靠,有的遠走他鄉,這之中當有無數的故事,無數的辛酸,詩人李尚朝作為三峽移民之一,有着切身的感受,但他卻用這幾行詩來表達他的感受,表現出這幾行詩的力量。
這首詩寫出了一種悲壯。特別是最後兩句:“大貴石不説話/它可能不知道,或者/它裝着不知道”。大貴石作為石頭,它不是“可能”不知道,而是實實在在地不知道,詩人説它可能不知道,也只是一種託詞。在這裏,詩人與之對話,大貴石已經人格化了,它作為被淹沒的移民的代表與象徵,對於即將上漲的江水,它是絕對知道的,但知道終歸是知道,作為一個國家的浩大工程,水位的上漲不會因為某個移民的知道或不知道而稍有遲緩,所以,它只能是裝着不知道。這種裝着不知道,正暗含着一種無奈,和一種巨大的犧牲精神,這就是長江三峽百萬移民精神的一部分。
全詩分為兩部分,前面是對大貴石的實寫,後面是對大貴石的虛寫。大貴石在詩裏具有這樣的特徵:巨大,帶有鋼性和霸氣,同時又要被淹沒於無情的水底。在後半部分裏,詩人賦予它更多人格特徵:不説話、裝着不知道。因此,這首詩如果不是放在三峽移民的特殊背景裏,也有着它獨立的詩歌意義。也即是説:大貴石是那些具有鋼性和霸氣的一類人,但是由於不可逆轉的自然或歷史的原因,它也不得不在沉默中低頭,接受命運的安排,在這個普遍的意義上,這首詩,仍然體現出悲壯的主題。 [1] 

大貴石作者簡介

李尚朝,生於1969年,當代詩人,作家,本名李尚晁,重慶巫山縣人,後居重慶萬州。大學文化,做過教師,後為二級警督。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重慶市萬州區作協副主席、重慶市文學院簽約作家。1985年開始,在《星星詩刊》、《十月》、《讀者》等發表詩歌、散文、評論千餘件。作品及傳略入選《中國詩選》、《中國詩歌精選》、《中國當代詩選》(俄語版)、《當代傑出文藝家大典》、《中學閲讀版語文》等。著有詩集二部,散文集一部。詩集《天堂中的女孩》獲2000年首屆“奧克杯世界華文文學邀請賽”一等獎;詩集《風原色》獲 “2002中國詩歌節自由體詩集一等獎”。著名評論家蔣登科教授編著有學術專著《李尚朝詩歌品鑑》對其詩歌作品進行了系統鑑賞。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