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葱霜黴病

鎖定
大葱霜黴病是由葱霜黴菌引起的、發生在大葱的病害,主要為害葉和花梗。開始出現黃白色斑點,後擴大為黃白色橢圓形病斑,濕度大時可產生灰白色黴層。葉片發病主要在中下部,病部以上逐漸乾枯下垂。後期病部常有腐生性真菌滋生,岀現黑黴。 [3] 
大葱霜黴病會引起大葱葉早枯,降低食用價值。病原菌生長的最適温度為10~15℃,相對濕度為95%以上。該病一般在地勢低窪,排水不良、重茬地發病重,陰涼多雨有大霧的天氣易流行。 [1] 
大葱霜黴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選擇地勢高、易排水的地塊種植,並實行輪作;收穫時清理病殘株,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發病初期噴灑合適的化學藥劑進行防治等。 [1] 
中文名
大葱霜黴病
外文名
Allium fistulosum Downy mildew
病    原
葱霜黴菌
為害作物
大葱
為害部位
葉和花梗

大葱霜黴病病原特徵

病原菌 病原菌
大葱霜黴病病原為葱霜黴菌(學名:Peronospora destructor (Berk.) Casp. ex Berk.)。孢囊梗自氣孔長出,無色,單枝或多枝,大小(245~490)微米×(98~19.6)微米。主軸佔全長的12~23,基部膨大,上部叉狀分枝3~6次,末枝較粗,直或彎曲。孢子囊為長卵形或紡錘形,淡褐色,大小(49~64)微米×(20~38)微米,長寬比值為1.7~2.4。卵孢子稀少,黃褐色,球形,直徑31~39微米,壁平滑。 [2-3] 

大葱霜黴病為害症狀

大葱霜黴病有系統侵染和局部侵染兩類,病株症狀特點不同。系統侵染的病株是由土壤和種植材料傳帶的病菌侵染所形成的,表現出全身性的症狀。局部侵染植株只在被侵染部位出現症狀。大葱被病原菌系統侵染後,病株矮化,葉片扭曲畸形。潮濕時在葉片與花莖表面形成一層疏鬆的絨毛狀黴層,白色到淡紫色。乾燥時葉片變為污白色或淡黃色,逐漸枯死。有時只有葉片尖端部分發病,變白枯死。局部侵染的葉片和花莖上,產生卵圓形、圓形病斑,大小不白色或淡黃色,邊緣不明顯,潮濕時表面生絨毛狀黴層,乾燥時變為枯班。葉片中下部發病,則葉片上方下垂乾枯。霜黴病的診斷特徵為病斑黃白色,表面生有白色到淡紫色絨毛狀黴層,病葉軟化易折。後期病部有時滋生腐生性真菌,出現黑黴。 [6] 
大葱霜黴病

大葱霜黴病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或種子上存活,也可以菌絲體潛伏在鱗莖內越冬。翌年春天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借雨水飛濺傳播到葉片等部位引起初次侵染。潛伏寄主內的菌絲體隨幼苗生長而進入葉片部分,引起系統侵染。病部產生孢子囊成熟後脱落,由風雨傳播,萌發產生芽管,從寄主氣孔侵入。在菜株生長期間,可這樣進行多次再侵染。到生長後期,病組織內的病菌產生大量卵孢子,主要以卵孢子形態進行越冬。 [5] 

大葱霜黴病流行規律

冬季高温多雨或3~4月高温多雨年份常有病害發生。平均氣温15℃時,春秋各發生一次病害,尤其在4~5月降雨多時,容易發病。連作、排水不暢、低窪地、陰地等通風不良的地塊病害較多。厚播、施肥過多的苗牀,由下濕度大,有利於病害發生。 [4] 

大葱霜黴病防治方法

  • 選用抗病品種:如歷城固葱、章丘大葱。葱頭紅皮比黃皮抗病,黃皮比白皮抗病。 [1] 
  • 實行輪作:選擇地勢高、易排水的地塊種植,並與葱類以外的作物實行2~3年輪作 [1] 
  • 種子消毒:用種子重量0.3%的35%阿普隆拌種,或用50C濕水浸種25分鐘,再侵入冷水中,撈出哂幹播種。 [1] 
  • 清潔田園:收穫時清理病殘株,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 [1] 
  • 化學防治:發病初期噴灑9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1] 
參考資料
  • 1.    顧樹森,房德純.中國蔬菜病蟲害防治圖譜[M].瀋陽:遼寧畫報出版社,1993.11:109
  • 2.    沈瑞清,郭成瑾,張麗榮等.寧夏農作物病害[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18.12:148
  • 3.    默書霞,李金堂.芹菜大白菜大葱病蟲害防治[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2:34-36
  • 4.    (日)農山漁村文化協會.新版蔬菜病蟲害診斷原色圖譜[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01:124-125
  • 5.    孔常興.西藏農作物病害防治圖鑑[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08:153
  • 6.    王久興等.蔬菜病蟲害診治原色圖譜 葱蒜類分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