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鳳尾

(中藥)

鎖定
大葉鳳尾,中藥材名。本品為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蕨的全草。全年可採。鮮用或洗淨、切段、曬乾備用。功能主治為:清熱,利濕,祛風,解毒。治黃疸型肝炎,瀉痢,水腫,淋濁,月經不調,喉蛾,湯火傷。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止血生肌。治咳嗽,淋濁,痢疾,水火燙傷。②《陝西草藥》:驅風鎮靜,調經活血,解毒消腫,止痢通淋。治口眼歪斜,蛇犬咬傷,熱淋,瀉痢,胸腹脹痛,月經不調,幹血癆。③《雲南中草藥選》:清熱,利尿,除濕,止痢。治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扁桃腺炎,痢疾,泌尿系感染,腎炎水腫。
中文名
大葉鳳尾
漢語名稱
Da Ye Feng Wei
性味歸經
甘,涼
生長環境
林下陰濕處或石灰岩縫中

大葉鳳尾別名

雙鳳尾、金雞尾(《西藏常用中草藥》),鳳尾草、大葉井口邊草、狼牙草(《陝西草藥》),井口邊草、井邊草(《雲南中草藥選》),雜瑪冬羅瑪切瓦(藏名)。

大葉鳳尾來源

本品為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蕨的全草。全年可採。鮮用或洗淨、切段、曬乾備用。

大葉鳳尾性味歸經

甘,涼。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性平,味甘。
②《陝西草藥》:味鹹,性寒,有小毒。
③《雲南中草藥選》:淡,涼。

大葉鳳尾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祛風,解毒。治黃疸型肝炎,瀉痢,水腫,淋濁,月經不調,喉蛾,湯火傷。
①《西藏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除濕,止血生肌。治咳嗽,淋濁,痢疾,水火燙傷
②《陝西草藥》:驅風鎮靜,調經活血,解毒消腫,止痢通淋。治口眼歪斜,蛇犬咬傷,熱淋,瀉痢,胸腹脹痛,月經不調,幹血癆。
③《雲南中草藥選》:清熱,利尿,除濕,止痢。治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扁桃腺炎,痢疾,泌尿系感染,腎炎水腫。

大葉鳳尾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根狀莖直立,有條狀披針形肉褐色鱗片。葉2型,叢生,葉柄禾稈色,光滑;能育葉卵圓形,長25~30釐米,寬15~20釐米,1回羽狀,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有時基部1對還有1~2片分離的小羽片;羽片或小羽片長15~25釐米,寬6~8毫米,條狀披針形,頂部有鋭鋸齒;不育葉同型,但羽片或小羽片寬1~1.5釐米,邊緣有鋭尖鋸齒。孢子囊羣線形,沿羽片頂部以下的葉緣連續分佈,囊羣蓋狹條形,灰色,膜質。

大葉鳳尾分佈區域

分佈長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及陝西、西藏等地。

大葉鳳尾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大葉鳳尾相關配伍

①治毒蛇及狂犬咬傷腫痛:新鮮鳳尾草搗成泥膏,敷貼傷處。(《陝西草藥》)
②治口眼歪斜:鳳尾草三錢。水煎服。(《西藏常用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