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葉筇竹

鎖定
大葉筇竹(Chimonobambusa macrophylla (J. R. Xue & T. P. Yi) T. H. Wen & Ohrnb.),倭竹族單子葉植物。多生於海拔1500-2200米的闊葉林下。竿高2—6米,竿環極度隆起成脊,脊處形狀不對稱而容易脆斷;節內較長,通常其長為4—7毫米。味道鮮美,可供食用。本種很近似筇竹但其稈較細瘦,稈環腫脹較低矮,筍淡綠紫色,無毛。經鞘背面無毛,鞘口無遂毛。葉片寬大,矩圓狀披針形,長11~21cm,寬 1.6-3.9cm,灰脈 5~8 對,容易區別。 筍味鮮美,供食用甚佳;也可供栽培觀賞。
中文名
大葉筇竹
拉丁學名
Chimonobambusa macrophylla (J. R. Xue & T. P. Yi) T. H. Wen & Ohrnb. [1]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寒竹屬
大葉筇竹

大葉筇竹形態特徵

圖冊
圖冊(6張)
竿高2—6米,直徑1.5—2.1釐米;節間長18—29釐米,圓筒形,但在分枝的一側扁平,無毛,亦無白粉,竿壁厚2.5--3.5毫米;竿環極度隆起成脊,脊處形狀不對稱而容易脆斷;節內較長,通常其長為4—7毫米。筍紫綠色,無毛;籜鞘早落,厚紙質,三角狀長圓形,竿上部者為短三角形,較其節間為短,背部無毛,邊緣生纖毛,縱肋明顯;無籜耳;籜舌截形,高0.5—1毫米,邊緣生短纖毛;籜片錐形或三角狀錐形,長3—9毫米,寬1-1.5毫米,無毛。末級小枝具(1)2—3(4)葉;葉鞘長4.5-7.2釐米,綠色,無毛,邊緣無纖毛或起初生短纖毛,灰褐色;無葉耳及鞘口繼毛;葉舌拱形或截形,高0.5—1毫米,紫紅褐色或綠色,無毛;葉柄長1.5—4毫米,無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1-18釐米,寬1.6—3.2釐米,無毛,下表麪灰綠色,次脈5或6對,小橫脈明顯。花枝未見。

大葉筇竹分佈範圍

產四川雷波、馬邊。生於海拔1500-2200米的闊葉林下。
模式標本採自雷波森工局214場。

大葉筇竹主要價值

本種筍的顏色較筇竹QiongzhueatumidinodaHsuehetYi為淺,亦能供食用,且其味較筇竹筍更為鮮美。

大葉筇竹參考文獻

QiongzhueamacrophyllaHsuehetYiinAct.Phytotax.Sin.23(5):398.F.1.1985;D.Z.LietHsuehinAct.Bot.Ytmnan.10(1):51.1988;D.Ohrnb.,Gen.Qiongzhueaed.3.8.1989.—Chimonobambusamacropylla(HsuehetYi)WenetD.Ohrnb.ExD.Ohrnb.,Chimonobambusa21.199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