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耳羚

鎖定
大耳羚(學名:Dorcatragus megalotis):是偶蹄目、牛科、大耳羚屬中唯一物種。體長80-86釐米,肩高50-60釐米,尾長6-7.5釐米,體重9-11.5千克。該物種存在性二態性,雌性往往比雄性更大且更重。僅有雄性長角,角長9-13釐米。上體皮毛紅灰色,下體白色。有一道深色條紋從肘部到後腿沿體側延伸,將兩種主要顏色清楚地分開。腿很長很細,呈淡黃褐色。
棲息於陡峭的平頂石質山丘和乾旱高原。經常出沒於多岩石的或石質山坡和丘陵上,主要植被是混合金合歡灌木和一些木本植物的草原。成對或集小羣生活,也有較大的集羣出現。大部分活動都發生在早晨和傍晚,而在中午休息。適應乾旱氣候,不需要尋找水,因為從所食用的植物中獲得了所需的一切。主要以灌木的葉子和草為食物。分佈於索馬里北部、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東部。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Dorcatragus megalotis
別    名
貝拉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牛科
亞    科
羚羊亞科
羚羊族
大耳羚屬
大耳羚
亞    種
無亞種 [2]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 [3] 
中文名
大耳羚
命名者與年代
Menges, 1894
同義學名
Oreotragus megalotisMenges, 1894
外文名
Beira, Beira Antelope

大耳羚形態特徵

大耳羚
大耳羚(7張)
大耳羚是有蹄類哺乳動物。體長80-86釐米,肩高50-60釐米,尾長6-7.5釐米,體重9-11.5千克。該物種存在性二態性,雌性往往比雄性更大且更重。僅有雄性長角,角長9-13釐米,從耳朵的側面垂直豎起指向頭部上方。頭部紅棕色,突出了黑色的眼皮和眼睛周圍的白色眼圈。這種羚羊最顯著的特徵是它具有一雙非常大的耳朵,長15釐米,寬7.5釐米。耳朵的內部覆蓋着一層白髮。上體皮毛紅灰色,下體白色。有一道深色條紋從肘部到後腿沿體側延伸,將兩種主要顏色清楚地分開。腿很長很細,呈淡黃褐色。 [4-5] 

大耳羚棲息環境

棲息於索馬里北部、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東部的陡峭的平頂石質山丘和乾旱高原。經常出沒於多岩石的或石質山坡和丘陵上,主要植被是混合金合歡灌木和一些木本植物的草原。 [3-4] 

大耳羚生活習性

大耳羚成對或集小羣生活,總是由一個雄性統領。但是有較大的集羣出現,這些一般是在家族團體聚會時發生。大耳羚像大多數羚羊一樣,大部分活動都發生在早晨和傍晚,而在中午休息。該物種非常警惕,大耳朵和出色的聽力提醒它們只要有輕微的響聲就會被驚動,當它們感覺到危險時,會迅速離開,它們以迅捷的速度越過鬆散的石頭,以山羊似的方式在更陡峭,更安全的區域從岩石到岩石的邊界間跳動。 [4-5] 
大耳羚主要是遊動進食,但是在有草的時候也會停留放牧。它們適應乾旱氣候,不需要尋找水,因為從所食用的植物中獲得了所需的一切。主要以灌木的葉子,還有草為食物。 [4-5] 

大耳羚分佈範圍

原產地:吉布提和索馬里;存在不確定:埃塞俄比亞。 [3] 
分佈於於非洲東北部,從吉布提的最南端穿過索馬里北部,並略微延伸到埃塞俄比亞。大部分分佈在北部的索馬里,從與吉布提的西部邊界開始,東至邦特蘭地區和Nogaal山谷。從歷史和最新信息來看,物種的核心區域是:阿塞山——拉罕謝克、加魯威地區(Bur Cobohille)、瓦加爾、布拉哈、阿拉瓦伊納、阿里海德和古班地區,但在該地區的適當棲息地中可能廣泛存在。 [3] 
該物種在吉布提的存在直到1993年才得到確認,當時在東南部兩個地點的山坡上觀察到它們,靠近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的邊界(Künzel和Künzel1998)。吉布提的分佈面積約為250平方公里,位於多山的阿里·薩比赫——阿里·阿薩莫地區(Künzel等,2000; Laurent和Laurent,2002; Heckel等,2004)。
1973年在埃塞俄比亞,從與索馬里西北部接壤的馬爾馬山脈(Marmar)發現大耳羚。關於在該地區的情況,沒有任何最新資料,那裏有大量武裝牧民及其牲畜。 [3] 
在索馬里,大耳羚仍然廣泛分佈,並可能發生在許多具有適於棲息地的地點。 [3] 
大耳羚分佈圖 大耳羚分佈圖

大耳羚繁殖方式

關於大耳羚繁殖的信息很少,大耳羚幼仔僅在每年的4月出生,此時正值雨季高峯。妊娠期6個月,雌性大耳羚每年僅產一胎,每胎一仔。 [5] 

大耳羚保護現狀

大耳羚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易危(VU)。 [3] 

大耳羚種羣現狀

1999年,基於在整個物種分佈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2只物種,並且其居住面積約為35,000平方公里的假設,估計物種數量為7,000只。大多數生活在索馬里北部,該國相對不受該國其他地區的內戰/軍事衝突的影響。在定居點擴大和牲畜密度高的地區的某些地區,其數量可能正在減少,但在定居點很少的地區,其數量可能穩定。 [3] 
在吉布提,總數估計在50-150只之間(2004年)。在吉布提,大耳羚被限制在有限的區域內,由於過度放牧和來自新來難民的干擾,沙漠化導致大耳羚的數量可能減少。在索馬里,1975年乾旱期間該物種 的數量明顯減少(Simonetta 1988)。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