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白菜根腫病

鎖定
大白菜根腫病是由蕓薹根腫菌引起的、發生在大白菜的病害。植株被大白菜根腫病菌浸染後,其土上根系和地下莖部會形成組織性的膨大腫瘤。在影響較輕的情況下,大白菜地上部位外觀症狀不明顯,嚴重時大白菜對營養的吸收及水分運輸被中斷,地上部分因營養不良而萎蔫,呈現不同程度的萎黃,如果是幼嫩苗葉則會出現部分萎垂的情況,導致未能成熟就枯死。 [1] 
大白菜根腫病是一種世界性土傳病害,分佈廣泛,每年造成世界範圍內的損失達到10-15%。有研究資料顯示,在受到大白菜根腫病侵害的情況下,大白菜通常減產20%左右,嚴重時減產高達75%,甚至絕收,可對大白菜產業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1-2] 
綜合利用高水平的輪作,通過石灰增加土壤pH,添加鈣、硼以及有效化學藥劑等措施能夠有效地防治大白菜根腫病。雖然抗病品種的使用有一定的時效性,但可通過與人工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更有效地防治大白菜根腫病。同時,儘可能地減少有害化學藥劑和高濃度複合肥的使用,從另一方面來説這也保證了土壤的性質和生態系統的平衡。 [2] 
中文名
大白菜根腫病
別    名
大根病
菜癌
別    名
菜瘤子 [2] 
病    原
蕓薹根腫菌
為害作物
大白菜
為害部位
根部

大白菜根腫病病原特徵

大白菜根腫病病原為蕓薹根腫菌(學名: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病菌喜温暖潮濕的環境,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9-30℃,最適發病環境為温度19-25℃;最適土壤持水量為70%,相對濕度70-98%,最適土壤pH為5.4-6.5。發病潛育期10-25天。 [2]  [3] 

大白菜根腫病為害症狀

大白菜根腫病
大白菜根腫病(3張)
大白菜根腫病僅危害大白菜根部。初發病時,腫瘤表皮光滑,圓球形或近球形,後表面粗糙,出現龜裂,易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而發出惡臭。病原物主要在根的皮層中蔓延,使被直接侵染的細胞增大,並刺激周圍的組織細胞不正常分裂,而使根部腫大,形成形狀和大小不同的腫瘤。主根腫瘤大而量少,而側根發病時腫瘤小而量多。根部受害後可影響地上部分的生長,使葉色變淡,生長遲緩,矮化,發病嚴重時出現萎蔫症狀,以晴天中午明顯,起初夜間可恢復,後來則整株死亡。 [3] 

大白菜根腫病侵染循環

大白菜根腫病蕓薹根腫菌是細胞內的專性寄生物,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隨病株根部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或散落在土壤中越冬。散落到土中的休眠孢子,對環境的抵抗能力強,可以在土壤中存活7-8年。在次春環境條件適宜時,休眠孢子囊產生遊動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蟲及農事操作傳播,從植株根部表皮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病菌侵入寄主9-10天后,根部開始形成腫瘤,產生的遊動孢子擴大危害。 [3] 

大白菜根腫病流行規律

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大白菜根腫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5-11月。年度間夏秋多雨或梅雨期間多雨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低窪、排水不良、土質黏重、偏酸性的田塊發病較重;栽培上地下害蟲發生重的田塊發病重。 [3] 

大白菜根腫病防治方法

大白菜根腫病農業防治

  • 選用抗病品種:對大白菜根腫病發病較為普遍的菜區來説,最為有效和省本的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種。如選用德高銀光、高冷地、良慶、強勢等。 [4]  [3] 
  • 新菜區嚴格植物檢疫:嚴禁病區菜苗外銷;非疫區自行育苗移栽;不到市場上購苗;不從病區購買菜苗或菜種;不用病區污染水進行灌溉。 [4] 
  • 無菌育苗:無菌土育苗,是大白菜根腫病防治的關鍵措施之一。提倡在無病田塊和無病土壤中進行育苗,移栽前用藥劑灌窩。托盤育苗,在育苗托盤中裝入有機土育苗,育苗過程中應用無病源污染的水源進行灌溉,適宜時期帶土移栽。 [4] 
  • 温湯浸種:一般情況下,大白菜種子可以用50-55℃的温水浸種20分鐘。 [4] 
  • 調整土壤酸鹼度:大白菜根腫病易發生在酸性土壤中,因此可通過調整土壤酸鹼度,破壞其菌落生活的適宜環境,從而控制病害。先進行土壤酸鹼度測試,然後依據土壤酸度增施石灰,一般每畝施30千克,施用時間以播種前7-10天為宜。可採用撒施的方式翻入土中,或採用穴施的方式,每穴約25克。這種通過提高土壤鹼度來防控根腫病的方法是常用的防控方法之一。 [2] 

大白菜根腫病化學防治

  • 藥劑浸種:可以在播種前,將種子表面噴濕,並按每千克種子用殺菌劑20-30克拌種。也可以用10%氰霜唑懸浮劑10-20倍液進行藥劑拌種,晾乾後播種或用種子包衣劑進行種子包衣處理,生物測定的結果表明,楊梅樹皮的甲醇乙醚浸提液對大白菜種子的萌發及生長有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作用。 [4] 
  • 土壤消毒:①苗牀處理。在無法找到無根腫病土壤作為苗牀的地區,也就是説在發病區育苗,可以採用1500-2000倍的氰霜唑(科佳)溶液澆透苗牀後播種,或採用2000倍的氟啶胺(福帥得)溶液澆透苗牀,覆膜7天后再進行播種。②移栽前對大田消毒滅菌。用石灰氮25-50千克/畝進行撒施,翻耕後,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如土壤過於乾燥,適當進行澆水或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70%以上;然後用農膜密閉覆蓋(蓋在地面),利用石灰氮分解中間產物和伏天高温及有機肥分解產生的能量進行土壤消毒;也可以使用氟啶胺2000倍液噴霧後混土,進行土壤消毒,能有效減輕根腫病的危害。 [4] 
  • 藥劑防治:移栽時可用10%氰霜唑懸浮劑1500-2000倍液作為定根水灌根,10-15天后再灌一次;植株輕微發病時或出現輕微根腫病症狀時,可用10%氰霜唑懸浮劑1500-2000倍液灌根,移栽成活後用2000倍氟啶胺灌根處理,日本研究表明,用十字花科作物根部內生菌可防治根腫病,根瘤減少率為52-97%。 [4] 

大白菜根腫病分級標準

對大白菜根腫病的分級標準如下:0級,無附着根腫;1級,根腫附着在大白菜側根位置,數量不及全部根系的25%;2級,在大白菜主根上有附着根腫,側根上佔據比例超過25%,不足50%;3級,大白菜主根上有附着根腫,其數量佔據總根系50%到75%;4級,大白菜主根上有附着根腫,佔據總根系的比例超出75%。 [1] 
參考資料
  • 1.    雷娜. 大白菜根腫病的防治技術探析[J].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19, (2):16-17,20.
  • 2.    朱煥煥. 大白菜根腫病研究進展[J]. 蔬菜, 2017, (7):19-26.
  • 3.    李惠明等.蔬菜病蟲害診斷與防治實用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01:25-27
  • 4.    賈瑞巖. 大白菜根腫病及病蟲防治[J]. 現代農業研究, 2018, (9):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