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白楊村

鎖定
大白楊村屬於西安市未央區,位於西安西北郊三公里處,曾地處漢長安城和唐長安城中間的空閒地帶,是龍首塬脊的最佳地帶,又是秦、漢、隋、唐的皇家禁苑,毗鄰秦代的“興樂宮”,也就是漢代的“長樂宮”遺址,在這裏,唐代建有“弘義宮”,明皇李隆基建有“梨園”,是中國戲劇,藝術的發祥地。
中文名
大白楊村
外文名
Da Baiyang
別    名
白楊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中國陝西省西安市未央區
面    積
不明
下轄地區
大白楊西村,大白楊東村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16
人口數量
不明
著名景點
梨園遺址
車牌代碼
陝A
方    言
陝西關中方言

目錄

大白楊村簡介

大白楊村舊址

大白楊村分為大白楊東村和大白楊西村兩村,均為行政村,各村分別有各自的村委會。兩村緊鄰,以中心軸為分界。大白楊村北與北二環西段相鄰,南靠大興路,西接小白楊村,東毗朱宏路。大白楊村有大白楊小學一所,位於大白楊西村村委會東臨。未央宮鄉教育組也位於此。
大白楊村

大白楊村新址

城中村改造及大白楊小學
城中村改造及大白楊小學(3張)
由於大興新區整體規劃,對大白楊村進行城中村改造,原址的大白楊村已不復存在,原址唯留大白楊小學一座。新址的大白楊西村位於梨園路(緯二十六街西延伸段,2010年開闢,後命名為“梨園路”)的御園温泉小區(拆遷安置樓),大白楊東村位於梨園路東段梨園小區。

大白楊村村名來歷

一個村莊的悠久歷史,猶如一條川流不息的長河,任何一處的“斷流”都是歷史記憶的消亡與滅失。一個真正有文化的村莊,應該能夠找到不
同時期的歷史記憶。
據史料記載,未央區大白楊村曾是一片寂林,飛禽走獸特別多,有些人就在這裏靠打獵為生。據説有一位特別喜歡打獵的皇帝,帶着隨從來到這片寂林打獵,突然遇雨。皇帝和隨從着急返回,但找不到回去的方向。就在這時候,有一個大臣急忙跑到皇帝跟前説,穿過這片樹林時,曾見到一棵大白楊樹,現在雖然下着大雨,但樹南側受到陽光照射,温度就會高一些,背面温度低些。皇帝聽後,立即派人去摸,終於找到了來時的方向。歸來後,皇帝立即命令在這裏修一座廟,並派士兵在此看守。隨着時間推移和年代的更迭,燒香火的人不斷增多,逐漸形成了村落,後這個村子就被人叫做大白楊村。大白楊村是我國唐代的藝術學院,是我國最早培養戲曲演員的搖籃,是唐代梨園遺址所在地。開元盛世之中,李龜年(梆子腔創始人)、黃幡綽(二簧創始人)、公孫大娘(舞蹈家)等人都曾在此地獻藝,李白、賀知章等著名詩人也曾在此地吟誦唱和。此地原有的各類技藝也隨之提高,藝人也不斷增添,成為唐代最高最具特色的戲曲、歌舞學府,成為各類藝術人才的培訓中心。“梨園弟子”中的“梨園”、戲曲演員班子叫“梨園”就源出於此。
大白楊村擁有未央區目前唯一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白楊社火。大白楊社火(芯子)起源於南北朝,相傳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它既保留着傳統的藝術國粹,又不斷有所創新。它承載了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各種文化現象,是研究我國民間藝術發展的一部“活檔案”。至今村上年老年幼者都愛演社火、看戲、唱戲、講戲,在這裏,散發着千年唐代梨園的藝術氣息。
大白楊村現分為大白楊東村和大白楊西村兩個行政村,是我市城中村改造的重點村,去年9月至今,已相繼完成整村拆遷。這個歷史悠久的村莊、唐代梨園遺址所在地、在西安負有盛名的白楊社火村將被改造為一個新的社區。願大白楊村人繼承發揚保留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社區開闢一塊文化天地,使白楊社火這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斷煥發出新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