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發雷霆

鎖定
大發雷霆(拼音:dà fā léi tí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1] 
大發雷霆(霆:極響的雷)形容震怒、大發脾氣,高聲訓斥。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1]  [4] 
中文名
大發雷霆
拼    音
dà fā léi tíng
近義詞
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怒形於色怒不可遏
反義詞
平心靜氣心平氣和和顏悦色
出    處
《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注音字母
ㄉㄚˋ ㄈㄚ ㄌㄟˊ ㄊㄧㄥˊ
語法結構
動賓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大發雷霆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大發雷霆”。 [1] 

大發雷霆成語故事

三國時候,遼東太守公孫康有個兒子叫公孫淵。公孫康死的時候,公孫淵還十分幼小,不能管理州郡的事務,於是部將們擁立公孫恭代理太守。隨着歲月的推移,公孫淵長大成人了,便要自己親自掌管政務。逼迫公孫恭讓出權力,自立為遼東太守。但他自封太守後,心中十分不安,恐怕北方魏國進行干涉。正當公孫淵進退兩難的時候,東吳的孫權派大將裴潛、周賀取海路來到遼東,與公孫淵聯繫。公孫淵覺得如果得到孫吳的支持,就能增強自己抵抗魏國的力量,不久便派人帶上遼東產的貂皮、名馬去東吳回訪。 [2] 
這次出使東吳的是宿舒和孫徐二位,他們千里迢迢來到東吳,受到孫權的熱情款待。孫權用相當高規格的宴會接待他們,並讓他們住最好的驛館,因為在孫權看來,有公孫淵在遼東牽制曹魏,可以相對減輕曹魏在軍事上對東吳的壓力。孫權決定,派張彌、許晏、賀達三將率一萬人馬,攜帶大量珠寶玉器,遠渡遼東,冊封公孫淵為燕王。 [2] 
孫權的這一草率決定,引起東吳許多大臣的驚詫與恐慌。大臣們認為,這樣對待遼東的公孫淵既得不償失,又要承擔非常大的風險。於是都勸阻孫權説:“東吳距離遼東遙遙數千裏,三將與一萬人馬孤懸海外,萬一公孫淵反覆無常,棄吳降魏,那三將與一萬人馬就危險萬分,後果不令人憂慮嗎?”孫權一時昏了頭腦,根本聽不進大臣們的意見,東吳的三員大將與一萬人馬抵達遼東後,公孫淵的做法果真被東吳大臣言中了。他覺得東吳不大可靠,便突然改變想法。萬一曹魏發兵遼東,孫權遠在千里之外,遠水難解近渴,便設計加害東吳的三位將軍,結果賀達、張彌戰死,許晏歷盡艱辛僥倖生還。 [2] 
孫權得到二位大將被害,一員大將生還,一萬人馬全部喪失的消息,不禁氣憤異常。他怒氣未消地説:“我孫權今年已經六十歲了,居然被公孫淵這個人欺騙了,如果不討伐遼東,生擒公孫淵,為東吳死難的將士報仇雪恨,我孫權還有什麼臉面見東吳百姓,還有什麼臉面稱孤道寡?”大臣們見孫權又要意氣用事,便紛紛勸他謹慎考慮。此時的孫權哪裏聽得進去。他下令趕造戰船,備足糧草,訓練兵士,準備跨海遠征。 [2] 
當時駐軍在外地的上將軍右都擴陸遜得知孫權的決定,深知如出海遠征遼東,必敗無疑,而且還給曹魏造成攻打東吳的機會,於是立刻上表勸阻孫權,他在表文中寫道:“公孫淵憑藉地勢險固,殺我使臣,確實令人氣憤。他們反覆無常,致使陛下氣惱,但要調兵渡海討伐叛逆,而不考慮成敗,而今天下風雲莫測,羣雄並起,如果不能忍耐令人氣憤的小事,大發雷鳴般的脾氣,怎能一統天下……”孫權看過陸遜的表文,冷靜下來以後,便取消了出兵的打算。 [2] 

大發雷霆成語寓意

衝動是魔鬼,憤怒總是會使人們變得衝動、喪失理智。無論受到了多大的委屈,人們都應該不要讓怒火在心中燃起,要靜下心來,理智地、冷靜地看待問題,只有在理智的情況下,才可以對事情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拿出最好的解決辦法,從而順利地將所遇到的矛盾化解。 [3] 

大發雷霆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大發雷霆”形容大發脾氣,高聲訓斥。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1]  [4] 
  • 運用示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陳秀才大發雷霆,嚷道:‘人命關天,怎便將我家人殺害了?不去府裏出首,更待何時!” [1]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九回:“皇帝大發雷霆,將東宮廢為庶人,安置別宮,” [1]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三章:“老頭素來信守時間,凡是約定了的那就雷打不動。哪一個遲到狠了,他還要大發雷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