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珠山

鎖定
大珠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南部,西北東南走向,三面臨海,突出於靈山、古鎮口兩灣之間, 長約15公里,寬約5公里,面積約65平方公里。主峯大寨頂海拔486.4米,位於珠山街道南10公里處。
大珠山以巍峨挺拔、風光秀麗而聞名。因與小珠山南北雄峙而立,古有“雙珠嵌雲”之説,被列為古膠州第一勝景。山勢陡峭,林木葱蘢,奇峯異石迭生, 文物古蹟頗多。 [1] 
中文名稱
大珠山
所屬山系
嶗山南延支脈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南部
走    向
西北-東南走向
長    度
約15公里
寬    度
約5公里
主    峯
大寨頂海拔486.4米
面    積
約65平方公里

目錄

大珠山位置境域

大珠山在山東半島的位置 大珠山在山東半島的位置
大珠山在黃島區的位置及範圍 大珠山在黃島區的位置及範圍
大珠山,位於山東半島南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東南。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三面臨海,突出於靈山灣古鎮口灣兩灣之間,長約15公里,寬約5公里,面積約65平方公里。 [1] 

大珠山主要山峯

大珠山主峯大寨頂 大珠山主峯大寨頂
大珠山山體龐大而集中,支脈很少。
大寨頂,主峯,海拔486.4米,位於黃島區市區南10公里處。
山南峯,主峯面海,高329.7米,狀如樓,故名望海樓。
帽子峯,望海樓東南5公里海拔223.1米。
小帽子峯,在帽子峯南,海拔138米。再南為湘子門、帽子峯西北臨海處,岸陡水深,有小口子港。再北有古鎮口炮台遺址。
闊落山、金把頂,在主峯大寨頂東北,產重晶石和金礦石。
玉泉山,在大寨頂西北,玉泉山西北有山口,204國道由此穿過。山口北部山勢稍緩。
黃石坎,海拔229.1米,臨204國公路屹立。產磨蟠桃,品味極佳。
崆峒山,亦名崆峒寨,在黃石坎東北。
松山,在崆峒寨西北;峯山,東北山嶺逶迤直抵黃島區市區西南處。 [1] 
另外,大珠山向南延伸入海,形成許多岬角海島,也屬於大珠山的一部分。
大黑石欄,位於大珠山鎮高峪村東北2.5公里外,系陸上岬角向海中伸延的岩礁帶。高潮時分割成石林。長約1公里,寬約100米(最寬處250米),面積約0.1平方公里。因礁石多黑色、塊大,當地稱石林為“欄”,故名大黑石欄。地質屬新生代第四紀砂及砂礫層,海積。礁周圍有礫石,藻類較豐富,適合海蔘、鮑魚和石花菜等生長。
裏島,位於大珠山鎮高峪村東1.7公里。礁石長約350米,寬約100米,面積約0.035平方公里。呈東南西北走向。距岸200米處,低潮時適露,高潮時水深4米左右。地質年代屬新生代第四紀砂及砂礫層。因漲潮時沒於水中,故名裏島。礁周圍水域海珍品資源豐富,產海蔘、鮑魚、石花菜及多種貝類。魚類資源也較豐富。
大珠山嘴,狀如鷹嘴,又稱鷹嘴子。系大珠山南伸入海的岸角。南北長300米,東西寬500米。上有霧笛站和10米高燈樁。
外島子,在大珠山南海中。距小衝裏島子約250米,平潮時顯露,大潮時淹沒。長約40米,寬約19米,面積約7600平方米。因在裏島子外面,故稱外島子。航行時需繞道。
龍門鍋,位於大珠山鎮龍門頂村東,系連岸礁石。長10米,高4米。南部呈圓形,有豁口通南北,狀如闕門,又有巨石如鍋,翻扣其上。附近有暗礁。 [2] 

大珠山地理環境

大珠山氣候

屬北温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2℃,無霜期202天,降水量794毫米。氣候四季分明,春遲秋爽,夏無酷暑,冬少嚴寒。 [3] 

大珠山地質

大珠山岩石構成特點 大珠山岩石構成特點
大珠山地區,地質構造屬魯東地質次一級構造單位——膠南隆起。早期太古代以褶皺為主。元古代以後以斷裂為主,斷裂構造線主要為北東向,出露地表的岩石多為變質岩、岩漿岩和沉積岩。分佈較面積較大的為岩漿岩。岩漿岩主要為侵入岩,地質年代為太古代、元古代和燕山晚期,巖體多侵入變質岩中,巖性多為花崗岩和閃長巖。 [4] 

大珠山地貌

大珠山地形概貌 大珠山地形概貌
大珠山隆起地帶的頂部,海拔223~724.9米,坡度15~30度一般為裸岩地。自然植被率小於60%,石隙間生有赤松和雜草。
嶺地主要分佈在山脈裸岩地以下和丘陵上。海拔50~350米,坡度10~20度,自然植被率大於60%。嶺地分為三部分:荒坡嶺,面積372760畝,海拔55~350米,坡度20度,自然植被率大於60%,為主要的薪炭林基地;坡嶺梯田,面積1032426畝,坡度10~15度,分佈於山的中上部和嶺繫上部,屬中低產農田區;坡麓梯田,面積384940畝,海拔50~150米,坡度在10度以下,屬中產農田區。 [5] 

大珠山土壤

大珠山周圍丘陵主要為棕壤土類。海拔10米以上。棕壤成土母巖多為酸性巖和部分基性巖,成土母質為洪積物和洪積沖積物。土壤粘粒較少,淋溶澱積十分明顯。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顏色為棕色、褐棕色。表土質地粗松,通透性好,但耕層肥力低。隨地勢高低依次分佈棕壤性土、典型棕壤和潮棕壤3個亞類。棕壤性土主要分佈在荒坡嶺和嶺坡梯田上,面積598493畝,佔可用面積的27.54%。母巖多為酸性花崗岩。海拔一般在60米以上,坡度大,地勢陡,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處於幼年發育階段,土體厚15~30釐米,少量達到60釐米。表層礫石較多,質地粗松,通氣性好,但結構不良,地下水極缺。荒坡嶺上的土層小於20釐米,生長樹木和雜草。嶺坡梯田上土層較厚,為果樹、地瓜和花生種植區。棕壤性土分為酸性巖類和基性巖類2個土屬,分草皮土、青砂土、石碴土、摻面石土、淺灰壤土、灰壤土6個土種。
典型棕壤發育在大珠山麓的嶺坡梯田和坡麓梯田上,土層厚度大於100釐米,PH6.5~7.0,是地瓜、玉米、花生和小麥種植區。典型棕壤只有洪積沖積物1個土屬,分死黃泥頭、活黃泥頭、淺黃土和黃沙土4個土種。 [6] 

大珠山植被

大珠山中分佈的杜鵑林 大珠山中分佈的杜鵑林
大珠山區林木構成特點 大珠山區林木構成特點
大珠山地區,低山丘陵上部,土層較薄,多生長赤松和野生灌木等;中下部土層稍厚,主要分佈黑松、刺槐和柞樹等;山下土層較厚,是枰柳、柳樹、刺槐、板栗、山楂較密集區;濱海地帶,土質鬆散,肥力低,主要生長赤松、黑松、刺槐和棉槐等。低山丘陵區主要有白羊草、結縷草、畫眉草、黃背草、野古草、百里香、山蓼、狗尾草、黃花菜、青蒿、皂角、地榆、苦蔘、南牧蒿、萎菱菜、瓦松、石竹等分佈;濱海灘塗主要有翅鹼蓬、沙裏旺、狹葉車前、長葉車前、小葉藜、豬毛葷、二色補血草、砂礸苔、珊瑚草、濱海旋花等分佈。 [7] 

大珠山海灣

自大珠山東望靈山灣及靈山島 自大珠山東望靈山灣及靈山島
靈山灣,位於縣城東南。灣口在魚鳴嘴與大珠山嘴之間,寬23.4公里,總面積107平方公里。泥沙底,水深5—12米,沿岸多為平緩沙灘。西北有風河注入,形成河口港,港南盛產阡裏蝦。東北有唐島灣,西南有胡島灣、魚池灣。東南有靈山島,是灣口的天然屏障。
胡島灣,位於大珠山東,靈山灣西南部。呈半圓形,口向東南,寬100米,面積0.5平方公里。巖岸,岩礁底。水深2~4米。可泊帆船和機帆船。岩礁上有海蔘、鮑魚寄生。
魚池灣,位於胡島灣西南,大珠山嘴北。口向東南,寬1000米,面積0.6平方公里。沿岸岩石陡立,狀如池。水深10米。沙、巖底。有海蔘、鮑魚、石花菜寄生。可泊木帆船和機帆船。
自大珠山遠望古鎮口灣(屬龍灣) 自大珠山遠望古鎮口灣(屬龍灣)
龍灣,位於琅琊台東北,大珠山西。灣口在大珠山嘴與齋堂島之間。口向南,寬12.2公里,面積66平方公里。兩側巖岸,北部灘岸。泥沙底。水深5~14米。有小口子港和古鎮口灣。古鎮口灣 又稱曹家溜,龍潭口,崔家潞。位於龍灣北部。縮口圓形,面積19平方公里。灣北岸,明清時曾設巡檢司,有古鎮口炮台。 [8] 
大珠山水庫 大珠山水庫

大珠山自然資源

大珠山礦藏

大珠山塔山河、逯家莊西南各有1處小型鉛礦,多零星分散於石英脈中,少數富集成礦囊。含鉛品位1~4%不等。 [9] 

大珠山水產

大珠山兩側海域水產資源較為豐富。基岩質海岸帶分佈有刺蔘。大珠山兩則分佈面積1000畝,資源量13.8噸,年可採捕4.14噸。
皺紋盤鮑俗稱鮑魚,是名貴海珍品。膠南開發歷史悠久,早在漢代琅琊張步曾把鮑魚進獻朝廷。大珠山兩側海域也有少量分佈。 [10] 
大珠山以東淺海水域沿海潮間帶水淺,漲落潮水渾濁,加上底質是淤泥,搞海水養殖條件差,因而長期沒有開發利用。自1978年開始,膠縣水產局、營海公社組織人員在膠南縣進行海帶養殖,因缺少經驗,未能成功。 [11] 

大珠山藥材

大珠山地區中藥材品種多,分佈廣,歷史悠久。早在唐、宋、元時期,就有桑、芫麻、扁豆、荷等藥用植物的栽培。明、清時期,山藥、萊菔子、桃仁、杏仁、蘇子、竹、木槿、冬瓜、芍藥、牡丹等廣有出產。民國期間,大珠山盛產瓜簍、紫蘇、木瓜、牛膝等。建國後,從1950年代開始,開展人工種植,品種和產量進一步增加。有海藻、黃芩、益母草、茵陳、蛤蟆草等。植物類分佈廣、產量大的藥用植物有卷柏、瓦松。 [12] 

大珠山社會經濟

大珠山建置

大珠山東的經濟開發區 大珠山東的經濟開發區
大珠山坐落於大珠山鎮,屬黃島區——膠南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部落定居,歷史悠久。然而建置興廢無常,或分而他屬,或合而自立,幾經變遷。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有齊邑、越都之置;秦代設琅琊郡、縣之治;漢承秦制,並增琅琊國、櫃縣和祝茲侯國治於境內;晉省琅琊,境域分屬今諸城、膠州舊置;隋復置琅琊縣;唐再裁之,境地仍歸膠州、諸城。廢置千餘年。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諸膠邊辦事處,次年析置藏馬、諸膠邊兩縣,屬濱海行署;1946年改建膠南縣,屬濱北專區;1956年裁藏馬縣入膠南,隸屬昌濰專區;1958年膠南縣劃入青島市;1961年復歸昌濰專區;1979年再度劃入青島市。 [3]  1990年12月撤縣設市。2012年12月,撤銷黃島區、縣級膠南市,設立新的黃島區。 [13] 
大珠山鎮, 總面積108平方公里。 1987年轄40個行政村, 居民9579户,37988人(非農業人口5954人)。鎮政府駐朱家小莊。地勢三面環海,成半島狀,海岸線長約30公里,有小口子等天然良港。大珠山羣峯縱貫南北, 東、西濱海處有少量平原。經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36553畝,果園5707畝,林地面積43727畝, 居全縣之首。水產品較豐富,年產量2357噸。阡裏蝦、新紅星蘋果、蟠桃等遐邇聞名。1987年農業總收入3939.7萬元。鎮辦工業有農機、皮膠、磚瓦、木器、 紡機配件等行業,1987年工業總產值950萬元。境內大珠山,為岸海名山。與小珠山並稱“雙珠嵌雲”,是古膠州八景之一。山中有石門寺遺址及隋唐石窯造像多處。 [14] 

大珠山名勝

大珠山景點分佈 大珠山景點分佈
相傳,大珠山麓共有99座小型石窟。保存較好的僅有3處,另有石室1處。
朝陽洞石室 朝陽洞石室
峽溝西山石窟 峽溝西山石窟
峽溝西山石窟,位於大珠山鎮峽溝村西1.5公里之山坡上。石窟為一高大岩石鑿成,門東向,高0.8米,寬0.7米,門外兩側各鐫一虎。窟室呈房屋狀,高1.5米,東西長1.4米,南北寬1.3米。內壁浮雕佛像30尊,經鑑定為隋唐時期的石窟造像。現大多佛像保護良好。
峽溝南山石窟 峽溝南山石窟
峽溝南山石窟,位於大珠山鎮峽溝村南300米之山頂上。石窟為一高大岩石鑿成,門南向。窟室呈房屋狀,高1.7米,東西長1.6米,南北寬1.5米。內壁浮雕佛像21尊,經鑑定為隋唐時期的石窟造像。現佛像面目已模糊不清。
石屋子溝石窟 石屋子溝石窟
石屋子溝石窟,位於大珠山鎮石屋子溝村東北700米處。石窟為一大岩石鑿成,門南向,高0.8米,寬0.7米,窟室呈房屋狀,內壁浮雕佛像11尊,兼雕飛天、雲紋,現保護良好。
麻衣庵石室遺址 麻衣庵石室遺址
麻衣庵遺址 麻衣庵遺址
珠山石室,位於大珠山東側懸崖峭壁間,《增修膠志》載:“石室在治南幾十裏,大珠山之陽,晉高士陳仲舉隱居於此。”《膠州志》載:“珠山石室,在大珠山之陽,懸山腰石壁間,東瞰大海,若在足下。”“一名麻衣庵,土人云明趙麻衣辟穀處。”石室深3米,寬2.5米,高2.5米,有門框洞槽和石雕門檻。室呈橢圓形,四壁及地面磨製平滑。 [15] 
大珠山刻石 大珠山刻石
大珠山刻石,位於大珠山鎮崆峒寨,《增修膠志》載:“邑西南大珠山北頭山名崆峒寨,廟曰玲瓏庵。庵後石壁孤立,直入雲霄,古峭奇秀,別開異境,而石壁中間有橫書“清華巖”三字,字如斗大,純系楷書,體勢端嚴超雋,殊非凡筆,未知何人所書,其年代亦不可考。”此刻石現仍完好無損。 [16] 
石門寺即玉泉寺 石門寺即玉泉寺
石門寺即玉泉寺 石門寺即玉泉寺
石門寺,即玉泉寺,《增修膠志》載:“玉泉寺在州南百二十里大珠山麓,一名石門寺,金大定五年(1166年)建。”寺院座落於山間,佔地400餘畝,綠樹掩映。寺內建有天王殿、大殿和東西兩廡,分別供奉四大天王、釋迦牟尼等神佛塑像。寺東南有石門,東向,為自然石形成。清順治年間,平山和尚遊至石門寺,於殿壁題《秋懷》詩17首。寺前有卧象石,狀如象,背鐫“卧石”二字,琅琊劉子羽所書。寺西有磨鐵庵,為清代著名畫家法若真讀書處,“磨鐵庵”為若真手書。寺南側山坡有塔林,共有花崗岩石塔12座,塔高2.6米,形態各異,傳為金代始陸續鐫立。寺院早圮,遺址在大珠山陰胡家小莊西南1.5公里處,大珠山水庫南側。1995年,膠南市人民政府投資重修石門寺大雄寶殿和墓塔林。 [17] 
大珠山東段瀕海處,有湘子門、南天門、閻王鼻子等名勝。湘子門西側,一山直立,常有白雲縈繞,遠望如帽,故名“帽子峯”。上有徐庶廟,廟甚小,但名氣大,深得四鄉八鄰百姓和漁民禮敬。廟後有淺泉,傳説可祛病健身,故名“神泉”。
大珠山奇石 大珠山奇石
大珠山奇石 大珠山奇石
大珠山還有女兒石、老鷹石、鱉兒石、和尚石、八戒石等自然景觀,形象生動逼真。
珠山秀谷景區大門 珠山秀谷景區大門
珠山秀谷 珠山秀谷
珠山秀谷 珠山秀谷
珠山秀谷,位於大珠山東麓,羣山環抱,水澤豐沛,一年三季有花,有芙蓉花、棠梨、迎春、野玫瑰等,最被稱道的是千畝天然杜鵑花。每年4月是賞杜鵑的季節。期間,杜鵑花在黃色迎春花、白色棠梨花映襯下,熱烈奔放,赤豔驕人。清人高鳳舉過此賦《七絕·經大珠山下》曰:“夾岸山花紅浸水,夕陽倒影動魚罾。胡麻莫問秦人飯,只此風光已武陵”。
黑龍潭,位於大珠山西麓,東山張村東北約3公里的山溝內。天然深潭,潭闊6米,水深2米,清澈透底。上方有兩塊大蓋石籠罩,周圍佈滿滾水石,潭中常年蓄水,沙石底,上方河流形成跌水,發出聲響,可至百米之外。水流來自山頂兩道溪水,長年流水,大旱不涸。 [18] 

大珠山經濟

大珠山農業

大珠山地區,丘陵低山,間有台地和河谷小平原。土壤質地粗,保肥保水能力差,是膠南的花生商品生產基地。以小麥、地瓜、玉米為主。 [19] 

大珠山漁業

大珠山南麓有前小口子漁港,港內水深5—10米,可避東北和東南風,能泊漁船120餘艘。周圍多岩礁,為膠南縣海蔘、鮑魚的主要產區。有水產供銷站和水產品加工場地。大珠山鎮有漁船200餘艘泊於此港。1987年,產魚蝦650噸,其中鷹爪蝦60噸。 [20] 

大珠山林業

大珠山苗圃,位於大珠山鎮鳳凰村東,1952年建立,總面積98畝。主要培育刺槐、楊樹、泡桐、板栗、蘋果、棉槐、黑松等苗木。1980年併入環海林場。
高峪林場,1956年,高峪村畢秀蘭帶領5人成立林業隊,開始封山造林,1958年建起萬畝林場。之後在大珠山東側山地造林2000畝,在村東海灘營造5公里長的海防林900畝,建設用材林400畝,發展果園200畝,引種茶樹80畝,栽種板栗1萬株。畢秀蘭被評為華東地區勞動模範。1960年代末,林場收入佔全村收入的32%。1983年,林場撤銷,林地分包到户。 [21] 

大珠山林果

大珠山地區果品生產歷史悠久,栽培廣泛。建國前以桃、杏、梨、柿、棗為主,建國後重點發展蘋果、山楂、板栗等。 [3] 
山楂。1960年代前,多屬零星種植,1970年代,引入安丘星石榴、磨盤山楂和大金星,並從益都引入敞口等良種成片建園。
桃。當地品種有六月鮮、秋桃、蜜桃、凍桃、盒子桃、磨盤桃等。其中大珠山黃石坎產磨盤桃,品味極佳,譽滿鄉里。1960年代後,先後引進七月紅、白洋蜜、五月紅、青州水蜜、上海水蜜、北京27、瀘005、豐黃、黃露、寒露蜜、雨花露等10餘個品種。
葡萄。當地品種有玫瑰紅、龍眼白等,粒小色青,串如羊奶,多為零星栽植。70年代年產50噸左右。1976年後,陸續引入平度澤香、澤玉和龍眼等品種,在大珠山地區有成片建園。 [22] 

大珠山交通

國道縱貫膠南的國道只有1條,為煙(台)上(海)路。此路北起煙台,南至上海,逾膠濟、兗石、隴海鐵路,涉煙台、青島、石臼、連雲港、上海等重要港口,是貫穿蘇魯南北沿海的重要公路交通幹線。1987年煙上路劃為204國道,玉泉山西北有山口,204國道由此穿過。
辛(莊)漁(池)路自辛莊經縣城、袁家村、小井、石甲,沿大珠山東側南下,過高峪,止於漁池。小井至高峪段為日偽時期修,高峪至漁池段1965年修。1970年至1971年將兩段重修。辛莊至小井段是膠新路的一段。1987年改為辛漁路。 [23] 

大珠山軍事

海防
大珠山南的古鎮口地區是歷代中國的海防前線。明清時期在位於大珠山南的古鎮司墩分別轄汛地3處。 另在古鎮口置炮台。 [24] 
古鎮口炮台 古鎮口炮台
古鎮口炮台,位於濱海街道辦事處古鎮營村東南1.5公里的山坡上。作為黃島海防遺址的組成部分,2015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5] 
1952年,建立大珠山、大港口、靈山衞、薛家島海防警備指揮部,統一調配使用各轄區駐軍及民兵力量,嚴格海防警戒。海防警備指揮部下設若干護海小組,每組3至5人,並於漁汛時在漁民中建立情報小組。 [26] 
小口子軍港 小口子軍港
此外,大珠山南小口子地區設有北海\艦\隊的機隊膠州軍港,及毗鄰的小口子軍\港,是中國的航\母基地。 [27] 
殲特
1950年5月13日晚,台灣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山東地區人民反共救國軍”第一、二縱隊及青島郊區流動組、華北站招遠組武裝特務共105人(其中提前潛入青島3人),乘船自浙江定海縣竄至膠南縣大珠山東側南小莊村前海岸登陸。8時許,敵特因大霧迷失方向,竄至大珠山。膠南縣軍民包圍大珠山,封鎖海口,並於小珠山等扼要處設防,防止敵特逃竄。縣公安局派公安中隊1個排,會同縣人民武裝部開往大珠山地區。15日上午,敵竄入朝陽山,遂被包圍。下午,海防營二連和大珠山作戰部隊趕到,對敵發起攻擊。晚,敵特乘夜幕向北突圍,散逃於小珠山地區。至17日下午,除少數敵特化裝潛逃外,餘全部被殲。此戰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軍區譽為海防部隊、公安武裝、民兵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保衞海防的範例。 [28] 
參考資料
  • 1.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山 脈 第一節 大珠山山脈
  • 2.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五章 海 域 第一節 海 岸
  • 3.    膠南縣誌 概述 (一)
  • 4.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 質
  • 5.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二章 地 貌
  • 6.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六章 土壤植被 第一節 土 壤
  • 7.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六章 土壤植被   第二節 植 被
  • 8.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五章 海 域 第三節 海 灣
  • 9.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八章 自然資源 第三節 礦產資源
  • 10.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八章 自然資源 第五節 水產資源
  • 11.    膠州市志 第十篇 農業 第八章 水產業 第一節 水產養殖 一 海水養殖
  • 12.    膠南縣誌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八章 自然資源 第六節 藥材資源
  • 13.    歷史沿革  .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引用日期2019-10-18]
  • 14.    膠南縣誌 第一篇 建 置  第五章 鄉 鎮
  • 15.    膠南縣誌 第二十二篇 文 化 第七章 文 物 第四節 石窟石室
  • 16.    膠南縣誌 第二十二篇 文 化 第七章 文 物 第六節 刻 石
  • 17.    膠南縣誌 第二十二篇 文 化 第七章 文 物 第五節 庵觀寺廟
  • 18.    旅遊志 第一篇 旅遊資源  第三章 市郊資源   第五節 膠南市
  • 19.    膠南縣誌 第五篇 農 業 第一章 種植業 第二節 作物分佈
  • 20.    膠南縣誌 第六篇 水產業 第四章 漁 港
  • 21.    膠南縣誌 第七篇 林果業 第一章 林 業 第四節 苗圃林場 國營場圃
  • 22.    膠南縣誌 第七篇 林果業 第二章 果 業 第一節 果樹品種
  • 23.    膠南縣誌 第十篇 交通郵電 第一章 陸路交通 第一節 公 路 國 道
  • 24.    膠南縣誌 第二十一篇 軍 事  第五章 防 御   第一節 防禦設施
  • 25.    省級文保單位——古鎮口炮台  .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管委[引用日期2019-10-18]
  • 26.    膠南縣誌 第二十一篇 軍 事 五章 防 御 第二節 防禦組織 海防組織
  • 27.    亞洲第一軍港曝光:中國海軍航母基地選址大有講究  .新浪軍事[引用日期2019-10-18]
  • 28.    膠南縣誌 第二十一篇 軍 事 第六章 戰 事 珠山殲特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