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

鎖定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拉丁學名:Pedicularis rex C. B. Clarke ex Maxim. subsp. parva (Bonati)Tsoong〕玄蔘科馬先蒿屬多年生植物,高可達22釐米,干時不變黑色。主根粗壯,莖直立,枝較生,葉常以4枚較生,有葉柄,葉片羽狀全裂或深裂,變異極大,花序總狀,花無梗;萼膜質無毛,花冠黃色,花柱伸出於盔端,盔為無齒型。蒴果卵圓形,種子具淺蜂窩狀孔紋。花果期5-9月。
(概述用圖為大王馬先蒿植物,參考資料來源 [1] 
中文學名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
拉丁學名
PedicularisrexC. B. Clarke ex Maxim. subsp.parva(Bonati) Tsoon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管狀花目
玄蔘科
馬先蒿屬
大王馬先蒿
亞    種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形態特徵

大王馬先蒿 大王馬先蒿 [2]
原變種:大王馬先蒿是多年生草本,高10-90釐米,干時不變黑色。主根粗壯,向下,在接近地表的根頸上生有叢密細根。莖直立,有稜角和條紋,有毛或幾無毛,分枝或不分枝,但在頂芽受損的情況下則上部大量分枝;枝較生,其相距的遠近以節間的長短為依歸,而後者的長短又説環境而定,長者可達10釐米以上,短者不及2釐米,而在各植株中則下長上短。葉3-5枚而常以4枚較生,有葉柄,其柄在最下部者常不膨大而各自分離,其較上者多強烈膨大,而與同輪中者互相結合成鬥狀體,其4高達5-15毫米;葉片羽狀全裂或深裂,變異也極大,長3.5-12釐米,寬1-4釐米,裂片線狀長圓形至長圓形,寬4-8毫米,緣有鋸齒。花序總狀,其花輪尤其在下部者遠距,苞片基部均膨大而結合為4,脈紋明顯,前半部葉狀而羽狀分裂;花無梗;萼長10-12毫米,膜質無毛,齒退化成2枚,寬而圓鈍;花冠黃色,長約3釐米,直立,管長20-25毫米,寬2.5-4毫米,在萼內微微彎曲使花前俯,盔背部有毛,先端下緣有細齒1對,下唇以鋭角開展,中裂小;雄蕊花絲兩對均被毛;花柱伸出於盔端。蒴果卵圓形,先端有短喙,長10-15毫米;種子長約3毫米,具淺蜂窩狀孔紋。花期6-8月;果期8-9月。 [3]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這一亞種之別,在體較低矮,高僅20釐米,其萼有清晰的萼齒兩三枚。 [4]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4300米的空曠山坡草地與疏稀針葉林中,有時也見於山谷中。 [3] 

大王馬先蒿矮小亞種地理分佈

產中國雲南西北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