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渡白甲魚

鎖定
大渡白甲魚,Onychostoma daduense (R. H. Ding, 1994),鯉科白甲魚屬的一種魚類
中文名
大渡白甲魚
拉丁學名
Onychostoma daduens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亞    目
鯉亞目
鯉科
亞    科
䰾亞科
白甲魚屬
大渡白甲魚
分佈區域
大渡河下游和長江幹流
命名者及年代
R. H. Ding, 1994

大渡白甲魚形態特徵

背鰭iv-8;胸鰭i-15~16;腹鰭i-8~9,臀鰭iii-5。側線鱗46 7.5/5-5.5V 48;背鰭前鱗15-16;圍尾柄鱗15~17。第一鰓弓鰓耙數,外側32~36;內側35~36。下嚥齒3行,2.3.5~5. 3. 2。脊椎骨4+40~41+1。鰾2室·前室短小;後室粗且長;末端梢小,圓飩·其長度為前室長的2 .3~2. 6倍。腸管長,其長度為標準長的7.1~9. 8倍。腹腔膜黑色。
大渡白甲魚 大渡白甲魚
標準長為體高的3.5~3.5倍,為頭長的4.3~5.1倍,為尾柄長的5. 9~7. 4倍.為尾柄高的8.7~9. 7倍。頭長為吻長的2. 8~3.0倍,為眼徑的3.7~4. 0倍.為眼間距的2.2~2 .8倍,為口寬的3.0~3. 6倍,為頭寬的1.6~1.77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4~1.5倍。體長,側扁,腹部圓。頭短而高,略呈三角形。吻向前突出,末端鈍,吻長略小於眼後頭長,吻皮下垂蓋住上唇基部。口橫裂,下位,較窄.頭長為口寬的2.8~3.6倍。上頜後端延伸至鼻孔後緣下方。下頜具鋭利的角質邊緣。上在口角處露出較多,前緣被吻皮遮蓋僅呈線狀;下唇僅限口角處。唇後溝中斷,很短.僅在口角處存在,其間距離較寬,略大於眼徑。具須2對,吻須甚短,頜須長,其長度為吻須長的2.5~3.0倍,約為眼徑的2/3。眼大,位於頭側中軸稍上方,眼球正中至吻端較至鰓蓋後緣略近。鼻孔位於眼前緣上方,離眼前緣很近。鰓膜在前鰓蓋後緣下方與鰓峽相連。鰓絲長,鰓耙短小,排列較密,最長鰓耙約為最長鰓絲的1/7。下嚥骨長為寬的2.0~2. 5倍,內行第一齒細小,棒狀,末端尖;其餘齒圓柱形.咀嚼面斜截,末端呈鈎狀。背鰭外緣內凹,其起點位於腹鯖起點前方,距吻端較至尾鰭基為近,末根不分枝鰭條為粗壯硬刺,末端柔軟,後緣具鋸齒15~20個,第一分枝鰭條短下頭長。胸鰭較長,第一根分枝鰭條最長,約與背鰭第一根分枝鰭條相當,末端後伸不達腹鰭起點,可達胸、腹鰭基間距離的2/3處。腹鰭起點約與背鰭第二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後伸不達肛門。臀鰭比腹鰭稍短.外緣平截.看伸不達尾鰭基部。尾鰭叉形,上、下葉等長,最長鰭條為中央最短鰭條的2.0~3.0倍。尾柄較高。肛門緊靠臀鰭起點之前。鱗片較大,胸、腹部鱗片變小。背鰭和臀鰭基部具有鱗鞘,前者顯著。腹鰭基部有狹長的腋鱗,其長度稍小於腹鰭長度的l/2。側線完全,較平直,胸鰭上方稍向下彎曲。生活時身體背部灰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上半部沿側線上方有4~10個黑色大斑紋,背鰭間膜近外緣具黑色條紋。 [1-2] 

大渡白甲魚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在中國,大渡河下游和長江幹流等,體長可達15.6公分。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峨邊、龔嘴。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