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洋山島

鎖定
大洋山島是中國最古老的海洋漁汛發祥地,崎嶇列島主島,兼以風光秀麗而聞名於世。與相去4公里的小洋山及其周圍島礁統稱洋山景區,為嵊泗風景名勝區的主要部分。
中文名
大洋山島
地    點
杭州灣口、長江口外的浙江省 [1] 
地    位
最古老的海洋漁汛發祥地
始設時間
1935年

大洋山島發展歷史

大洋山島衞星地圖 大洋山島衞星地圖
大洋山島位於杭州灣口、長江口外的浙江省。中國最古老的海洋漁汛發祥地,崎嶇列島主島,兼以風光秀麗而聞名於世。與相去4公里的小洋山及其周圍島礁統稱洋山景區,為嵊泗風景名勝區的主要部分。島域面積4.19平方公里,位杭州灣口外,在菜園鎮西南40公里處,距上海南匯縣蘆潮港約35公里。島東北部地勢略平,餘多峯巒相連,以南部大山最高,海拔204米。1935年始設大洋鄉,早期居民多從寧波金塘岱山等地遷入。1984年改建為鎮,鎮政府駐地小煤山村,居民約1萬人,是嵊泗縣著名漁業鄉鎮。
命名
大洋山之名源自小洋山,又作大洋山或老羊山,古稱三姑山。洋山的開發起碼有千年歷史,時,洋山海域盛產大黃魚,每年在農曆四月初、四月半和五月初這3個大潮汛期間,大黃魚春汛旺發,江浙沿海七郡漁民競往洋山採捕,雲集的大小漁船據説達萬艘規模,時稱"打洋山"。明代猶盛。直至清康熙(1662~1722)年間,持續5個世紀以上的洋山魚汛始告沉寂,由於海洋環境變遷,漁場外移至馬跡山、寨子山和大魚山一線。洋山向為海道要衝,宋元時期,島上均駐有巡海官兵。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八月,李寶率江陰水軍北上抗金,為大風所阻,即集結於洋山海域待機,至十月北進,于山東陳家島殲滅金水軍,從而挫敗金兵從海道南侵之計。清初,鄭成功張煌言聚兵抗清,數次北伐皆取道洋山海域。島北側水道潮急流迅,人稱"洋山急流",恰可喻千年洋山"逝者如斯"。對津津于海洋文化旅遊的愛好者,洋山隱藏有深厚的底藴。

大洋山島主要景點

大洋山島
大洋山島(2張)
大洋名勝以"石"為著,主要景點集中於大煤山和聖姑礁兩處。大煤山位島西部,為花崗岩山體,植被稀疏,石山兀立,山上石態憨然,幻異多姿,頂有石崖凌空聳峙,遠望如八大山人的寫意圖卷。有通天洞和通海洞,系由花崗岩球體迭置而成的隙洞,上達山巔,下通海面。山深處有觀音廟,廟後懸崖高處凹現一巖體風化奇蹟,似巨足之痕,印長約2米,俗謂觀音菩薩降臨煤山所遺,另有數個較小腳印,彷彿為觀音隨侍足跡,稱"煤山佛印壁"。
聖姑礁
聖姑礁在島北側海中,與本島相隔約250米,面積7000平方米。通島石骨森森,中有石峯凌厲突起,高4丈餘。島上建有聖姑廟,相傳廟主聖姑娘娘是漁民海上救難之神。廟後摩崖石刻3方,鐫大字"羣賢畢至"、"海宇澄清"等,系清光緒(1875~1908)年間巡海官員等題刻,書法可觀。聖姑礁旁相依中姑、前姑兩礁,合稱三姑礁,遠望三姑則亭亭玉立,有若凌波仙子。
去大洋山的旅遊者,可由上海蘆潮港或嵊泗菜園鎮啓程,乘班輪約 小時可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