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方縣第二中學

鎖定
貴州省大方縣第二中學位於貴州省大方縣九驛大道。學校始建於1925年,由留學日本東京明治大學畢業回國的楊筱耿先生與吳仲恭先生籌辦,原名“大定私立初級中學”。 近年來,在學校很抓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學生受到了優質的高中教育,並以優異的成績展示出大方二中在辦學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中文名
大方縣第二中學
簡    稱
大方二中
創辦時間
1925年
創辦人
楊筱耿先生與吳仲恭先生
辦學性質
公立高中
現任領導
校長:陳學海
校    訓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地    址
貴州省大方縣九驛大道

大方縣第二中學歷史沿革

貴州省大方縣第二中學始建於1925年,由留學日本東京明治大學畢業回國的楊筱耿先生與吳仲恭先生籌辦,原名"大定私立初級中學",次年改為公立。骨幹教師:陳學海、彭又才、蔡昌海、皇志、周道輝等老師。
1936年遷入現址,稱"萬松書院"。
1950年改名為"省立大定初級中學"。
1958年再次更名為"大方中學"。
1961年因辦學規模擴大,部分師生遷至大方縣城東郊命名為"大方縣第一中學",而餘下師生留於原址定校名為"大方縣第二初級中學"。
1971年秋本校恢復招收高中班,更校名為"大方縣第二中學"。 [2] 

大方縣第二中學教學資源

2000年大方二中獲教育部授牌的首批“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其後,大方二中辦學優勢突顯,學校也因此而逐年加大辦學硬件設施的建設與投入。
先後改造和建成了全縣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圖書室、理化生實驗室,並積極開展了多媒體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豐碩的教育教學成績和獨具特色的辦學風格使二中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和肯定,二中先後被授予“貴州省禁毒示範學校”、“畢節地區普及實驗教學示範校”、“大方縣十創一評文明學校”等榮譽稱號。

大方縣第二中學師資力量

大方二中現有在職專任教師92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22人(佔總人數22%),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7人(佔總人數22%),中級職稱教師28人(佔總人數22%)。為進一步我校提高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學水平,根據貴州省“十一五”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相關要求,學校狠抓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師專業化發展,多次派出骨幹教師到北京成都重慶西安等地學習考察,並將所學寶貴經驗運用於我校的實踐中。多名教師在各級各類教育、教學評比中屢獲大獎,並受到了省、地、縣政府和教育部門表彰。其中,多人獲得省地縣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德育工作者等光學稱號;多人被評為地縣級骨幹教師;8人先後獲得貴州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2人獲得畢節地區拔尖人才稱號;1人被評為大方縣首屆有突出貢獻知識分子;1人獲取大方縣“十佳傑出青年”稱號; 1人獲"畢深教育獎勵基金";多人獲國家和省、地級論文評比、課件大賽、優質課評比、學生競賽等方面獎勵。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支優秀的師資隊伍和學校領導明確的辦學目標意識,從而在大方二中培養了眾多出類拔萃的優秀學生,使他們在全國和省、地級學科競賽中頻繁獲獎,在中高考中也屢屢取勝。骨幹教師:陳學海、彭又才、蔡昌海、皇志、周道輝等老師。

大方縣第二中學教育理念

學校“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就是要以學生為本,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把普通高中教育定位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校通過創設各種有利條件,引導學生主體逐步按照社會方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不斷超越,從而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對於學生來説,擇校的關鍵是選擇適宜於他們個體成長和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大方二中以人為本,面對每一個成長中的學生,積極發現學生閃光點,進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是促成學生個體優勢的發揮和認知缺陷彌補的高效教育模式 [1] 

大方縣第二中學助學機制

為了鼓勵和扶持一部分品學兼優而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完成學業,學校建立健全了“免、資、獎”的助學保障體系,加大對優秀學生的獎勵制度,幫助學生成長成才。首先,對於錄取並就讀我校的品學兼優而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交納學費確有困難的學生,經個人申請,鄉鎮證明,學校審批,可免去全部或部分學費。其次,學校積極向有關部門申請各種助學資金,以加大對特困生的資助力度。第三,對報考並錄取我校初、高中的高分學生、或我校參加高考並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以及年度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根據學校有關獎勵制度的規定頒發助學獎勵基金,從而保障學生完成中學乃至大學的學業。

大方縣第二中學辦學成就

歷經八十多年的辦學歷史,大方二中以優異的文科高考成績,與大方一中形成了一文一理的犄角之勢。90年代以後,大方二中的發展速度達到空前,很多學生在中考、高中會考、全國高考以及各學科競賽等活動中頻繁獲獎。尤其是近年來,在學校很抓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學生受到了優質的高中教育,並以優異的成績展示出大方二中在辦學中所取得輝煌成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