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志

(漢語詞彙)

鎖定
大志,漢語詞彙,拼音是dà zhì;注音是ㄉㄚˋ ㄓˋ ;釋義是遠大的志向或理想。 [2] 
中文名
大志
拼    音
dà zhì
注    音
ㄉㄚˋ ㄓㄧˋ
同義詞
雄心、壯志、洪志、宏願、弘願

目錄

大志釋義

遠大的志向或理想。

大志出處

《後漢書 卷二十四.馬援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

大志例句

《後漢書.卷四七.班超傳》: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晉書·王猛傳》:北海王猛,少好學,倜儻有大志,不屑細務,人皆輕之。猛悠然自得,隱居華陰。聞恆温入關,披褐詣之,捫蝨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
《隋書.卷四八.楊素傳》: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遠》:“﹝ 李遠 ﹞少有大志,誇邁流俗,為詩多逸氣,五彩成文。”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源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胄》:吾之學圃,正欲使操知我無大志;不意操竟指我為英雄,我故失驚落筯。又恐操生疑,故借懼雷以掩飾之耳。 [1]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五回:即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二回:“葉赫主納林布祿聞努爾哈赤統一滿洲,料他具有大志,宜趁勢力未足的時候,翦滅了他,方無後虞,思想也自不錯,可惜沒有能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