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德南海志

鎖定
《大德南海志》,原名《南海志》,因其成書於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故有此名。系元朝陳大震、呂桂孫所撰,是可見的廣州(含當時所領七縣)舊志的最早刻本。原書20卷,已散佚,現殘存元大德刻本5卷(卷六至十),涉及元代廣州地區賦税、物產、教育及海上貿易等諸多領域,極具史學價值,是瞭解宋元時期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文獻。特別是卷七之舶貨後附“諸蕃國”名,更是研究當時海外交通的珍貴史料。今藏於北京圖書館。近代藏書家潘宗周於1939年刊印的《寶禮堂宋本書錄》中錄有,近現代著名學者郭沫若亦有專題研究著作,今已彙編付梓。
中文名
大德南海志
別    名
《南海志》
作    者
陳大震
作    者
呂桂孫
類    別
海道交通
成書時間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

大德南海志內容介紹

由於《大德南海志》經年曆月,又遭受了明末戰火和清代文字獄的洗禮,原書20卷,今已散佚,現僅殘存元大德刻本5卷,我們已不能夠盡覽全書所有內容,但是從僅存的這5卷殘本之中,我們也可以大概摹畫出原書的主要內容。僅存的這5卷對應的是原書的第六至第十卷,其中卷六記户口、土貢、税賦;卷七記物產、舶貨;卷八記社稷壇壝、城濠;卷九記學校;卷十記兵防、水馬站、河渡、局務倉庫、廨宇、郡圃。凡所舉廢,由宋及元。卷七之後還附有“諸藩國”名錶。
“此志綜記元廣州路所屬七縣事,舉凡歷史之沿革,山川之廣袤,户口之登耗,田疇之蕪治,物產之豐盛,舶貨之品類,諸蕃之國名,社稷之變遷,以及税課,書院,科第,學租,兵防等。是較早同時提及東、西洋的一部重要古籍,書中記有東洋、大東洋、小東洋、西洋、小西洋等名。對研究中外交通史具有很大參考價值。尤其對當代南中國海爭端,中國尋找法理歷史依據的考證,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按元世祖攻克廣州,立廣州路總管府,設錄事司,元領八縣。其後以懷集一縣割屬賀州,餘七縣,一南海,二番禺,三東筦,四增城,五香山,六新會,七清遠。本書記載先錄事司,次及七縣,是雖名《南海志》,而實則廣州一路之志也。”(《寶禮堂宋本書錄·原書錄·跋》)
“是書版本多種,而多闕漏,相互校訂,知原書應有二十卷,其卷七〈船貨〉與其附錄〈諸蕃國附〉,乃元初廣州海外貿易之記錄。所著錄當時廣州貿易海外之國,一百四十二國。分別列各國為東洋,西洋。東西洋之劃分,始見元代,而元初其它著作只見西洋一詞,唯《大德南海志》並述東洋,西洋,並且細分為小東洋,大東洋,小西洋,大西洋。大抵以巽他海峽為東,西洋之分界;加里曼丹島北部至菲律賓為小東洋,其南諸地為大東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一帶為小西洋;印度洋為大西洋。各版本多述及海外諸國多止於東南亞諸地,唯《永樂大典》所載海外諸國,遠及白達,層拔,弼琶羅,勿斯離,默茄諸國。其地括及阿拉伯半島(白達,默茄),北非(勿斯離),東非(弼琶羅,層拔)。這些國名,可見於唐宋典籍,有其可信之理,但《大德南海志》僅錄地名,於風土民情貿易無隻字片語記述,則此等地區是否廣州貿易所及,仍有待於稽考。”

大德南海志作者簡介

《大德南海志》系元朝陳大震、呂桂孫共同編撰而成。

大德南海志陳大震

陳大震,字希聲,廣東番禺人(一説廣州沙村人),生卒年不詳,歷史上僅留下他活了80歲。是宋末元初一位著名學者。
在南宋時,累官官至知縣。陳大震為官公正,很受到百姓的擁護。宋亡時他知道自己無法抵擋元軍,因此自己彈劾自己,豈官回鄉。此後拒絕多次元朝的聘請不肯繼續為官,於1304年出版《大德南海志》,後這本書部分失落。
“陳大震,字希聲,晚年號蘧覺,番禺(今廣東廣州)人。理宗寶祐元年(一二五三)進士,授博羅簿。歷知長樂縣、廣濟縣。度宗鹹淳七年(一二七一)權知雷州,轉知全州。元兵陷城,自劾罷。元世祖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授廣東儒學提舉,以疾力辭。卒年八十。清雍正《廣東通志》卷四四有傳。”

大德南海志呂桂孫

呂桂孫,字不詳,生卒年不詳。

大德南海志圖書目錄

南海志卷第六
○户口
○土貢
○税賦
○舊志税賦
南海志卷第七
○物產
○舶貨(附諸藩國)
南海志卷第八
○社稷壇壝
○城濠
南海志卷第九
○學校
○舊志學校去處
○舊志進士題名
○舊志貢院
○舊志貢額
南海志卷第十
○兵防
○舊志兵防數
○水馬站
○舊志館驛遞鋪
○河渡
○局務倉庫
○舊志諸司倉庫
○廨宇

大德南海志文段精選

《南海志·卷六·户口》
廣州為嶺南一都會,户口視他郡為最。漢而後,州縣沿革不同,户口增減,亦各不一。大抵建安、東晉永嘉之際至唐,中州人士避地入廣者眾,由是風俗革變,人民繁庶。至宋,承平日久,生聚愈盛。自王師滅宋平廣以前,兵革之間,或罹鋒鏑,或被驅掠,或死於寇盜,或轉徙於他所,不可勝計。至元二十七年,朝廷籍江南户口,方見定數。比年官府肅清,盜賊寧息,人皆安生樂業,故廣之生齒日蕃,户計日增矣。
《南海志·卷六·税賦》
什一取民,古之制也。漢晉而下,立法不同。唐自租庸調法既壞之後,兵戈日興,土狹費廣,陌錢、間架之類,往往病民。宋行僱役之法,故於田税之外,又有夏役、秋役、茶錢、賞給之需;商税之外,復有地基、河渡、銀場、經制之目,名件不一,民以為病。聖朝混一,首以寬民力為第一義,凡宋無名之賦,一切蠲除之。廣為極邊,愈加優恤。惟種田納地税,買賣納商税(商税三十税一),魚鹽舶貨之徵,隨土所有。自此之外,秋毫不擾。今將税賦名件疏列於後,附以前代諸色科名,以記沿革。
《南海志·卷七·舶貨》
「貨通獅子國」,昌黎嘗有是詩矣。山海為天地寶藏,珍貨從出,有中國之所無。風化既通,梯航交集。以此之有,易彼之無,古人貿通之良法也。廣為蕃舶湊集之所,寶貨叢聚,實為外府。島夷諸國,名不可殫,前志所載者四十餘。聖朝奄有四海,盡日月出入之地,無不奉珍效貢,稽顙稱臣。故海人山獸之奇,龍珠犀貝之異,莫不充儲於內府,畜玩於上林,其來者視昔有加焉。而珍貨之盛,亦倍於前志之所書者。今錄其可名之國,附於舶貨之後。
《南海志·卷八·城濠》
有州郡則有城池,所以扞禦外侮也。州之東,舊有趙佗城古蹟,頹垣廢壘而已。餘襄公詩云「千載猶存古越城」餘靖詩見四一頁注二。者,即其地也。魏瓘修築子城,周環五里。熙寧初,即州東古城遺址,築東城焉,廣袤四里。繼於子城之西,增筑西城,周十里有三里一百八十步,高二丈四尺,是為三城。為門十有七。東南、西南隅築兩翅,臨海以衞城南居民,名曰鴈翅城。上有樓觀,其東扁曰「番禺都會」,其西扁曰「南海勝觀」。登樓一覽,海山之勝,具在目前,亦一城壯觀也。城之外,環之以濠,東自平海門側,由海道入,環遶至城西金肅門外,通出海道。其外又有東西兩澳,由城內達諸海,以通漕運,以泄渠脈。其東為清水濠,其西為南濠。天兵下南,平夷城壁,樓櫓雉堞,一切蕩除,以後因之,不復修治。赫赫皇威,肅清海岱,崇墉仡仡,天塹截然,凜乎其不可犯也。今記城濠舊跡,其門、橋、古渠之類,並附焉。
《南海志·卷九·學校》
學校為風化之原,徧天下郡縣皆有學。廣郡為東廣巨鎮,而遷徙廢興不一。初,西城蕃巿之通衢,有夫子廟,今夫子廟街是也。慶曆中,詔興學,即廟為之,制猶未備。皇佑二年,經略田公瑜,徙於州之東南而充廣之。熙寧元年,龍圖張公田,增東城,徙於國慶寺之東。諫議程公師孟、待制蔣公之奇,繼成之。或謂巿廛非弦誦之地,土請於郡,樞密(張)〔章〕公楶徙於城東南隅,面大江,枕番山,建今學。至是,凡四易地,時紹興三年也。幹道三年,參政龔公茂良,益侈故址而新之。前闢講堂,後忠恕堂,續改忠恕為本源。淳熙三年,集撰周公自強,創亭番山,重建六齋。四年,運使趙澣,仿泮水制,濠其前。嘉定元年,經略陳峴、運使張欣、提舉劉侯、巿舶梁克俊,皆捐帑倡役,廟學一新。至元丙子,天兵下廣,重屯於學,毀拆殆盡,所存惟一大成殿,學士尋亦解散。宣慰使完顏公正叔謁學,環視四顧,因嘆謂「教養之地,不可不葺」,謀之副使呂公恕,命提舉尹聖任新兩廡從祀,憲副三軒餘公重建明倫堂。大成殿歲久將壓,延佑六年,監司朵兒只暨憲使卜公天璋,從新改創,教授廬陵陳學禮董其役。規模雄偉,甲於江廣兩道。六齋貳拾捌間,東西官廳六間。泰定元年,憲使密蘭、經歷韓渙、教授陳性存任內,建雲章閣七間,崇奉御寶詔書。泰定二年八月,憲使寧夏答哈公到任,追徵本學各年佃欠,以命教授豫章呂弘道一新營建,翰林學士草盧吳先生撰記,今刻石立於閣之西。神廚三間,憲司經歷瀛海範可仁主盟,教授呂弘道鼎建。
《南海志·卷十·郡圃》
郡東西圃舊亭池,率荒蕪不治。淳佑壬寅,經略方寶學大琮政餘,始命剗治蕪穢,舊者新之,堙沒者出之。西建「元老壯猷」之堂,後為小合,環植翠竹,扁「日報平安」。
前瞰石屏也,為小亭二,左「明發」,右「晚渡」。跨池為方橋,建小亭其中,扁「可兼」。橋東為運甓齋,西為饗軍堂。南建小亭,面越山,瞰蓮池,扁「對越」。堂之北,倚城由西級而升,曰「攀天」,曰「玉光」。屋其巔,壁環板而規,中望澄清閣,高與古木齊,虛空相照,如月宮然,扁「先月樓台」。直西為方丈室,扁「不動心境」。由東級而升,曰「緩步」,曰「更上」。屋其巔,扁「連天觀閣」。又東為方士宅,扁「斗南堂」。前為就日樓,又南為存軒。自「緩步」級而下,轉修廊,過梅亭,扁「石心鐵腸」。循修廊而東,過「無邊風月」,至「有腳陽春」,入中圃為靜廉道院,取風靜官廉語。小亭二,左「九節」,右「六穗」。異花怪石,羅植檻砌,繚以小徑。東過「山意」,至心田書院。一柱八表,象田字,且取一極三才義。前為三徑,入松關,出茂林修竹。東過廣平頌愛堂,至「佳木秀陰」,上鐵庵,南過「無盡藏」,至椿壽堂,木古石老,面而屋之,中壁繪壽域圖。後為廣居庵。由椿壽堂過盈把籬,至雲階,入廣清府。由雲階過紫筍圃,至羣玉山房、錦步障、卻月觀、薝蔔林,出「壺中日月」,東行至「穗石福地」,後為喜雪軒,直南為「不易心泉」。東曰「野人風味」,西曰「仙香世界」。亭二,東「賦梅」,西「對薇」。古木秀陰,不類人境,直勝概也。歲遇節,縱民樂之。其後,馬經略天驥於「穗石福地」之左,建修廊,扁「物外乾坤」,與舊「壺中日月」相直。次建春堂,廊之東,累級而升,扁「地位清高」。又於雲巔建亭,扁「海觀」,以增眺覽之勝。歸附後,僅存廣平、壯猷二堂,餘皆蕪沒。
《南海志·卷七·諸藩國》
交趾國管:
團山,吉柴。
占城國管:
坭越,烏里,舊州,新州,古望,民瞳矓,賓瞳矓。
真臘國管:
真裏富,登流眉,蒲甘,茸裏。
羅斛國。
暹國管:
上水速孤底。
單馬令國管小西洋:
日囉亭,達剌希,崧古囉,凌牙蘇家,沙裏,佛囉安,吉蘭丹,晏頭,丁伽蘆,迫嘉,朋亨,口蘭丹。
三佛齊國管小西洋:
龍牙山,龍牙門,便塾,欖邦,棚加,不理東,監篦,啞魯,亭停,不剌,無思忻,深沒陀囉,南無裏,不斯麻,細蘭,沒裏琶都,賓撮。
東洋佛坭國管小東洋:
麻裏蘆,麻葉,美昆,蒲端,蘇錄,沙胡重,啞陳,麻拿囉奴,文杜陵。
單重布囉國管大東洋:
論杜,三啞思,沙囉溝,塔不辛地,沙棚溝,塗離,遍奴忻,勿裏心,王琶華,都蘆辛,囉愇,西夷塗,質黎,故梅,訖丁銀,呼蘆漫頭,琶設,故提,頻底賢,孟嘉失,烏譚麻,蘇華公,文魯古,盟崖,盤檀。
闍婆國管大東洋:
孫絛,陀雜,白花灣,淡墨,熙寧,囉心,重伽蘆,不直幹,陀達,蒲盤,布提,不者囉幹,打工,琶離,故鸞,火山,地漫。
南毗馬八兒國:
細藍,伽一,勿裏法丹,差裏野括,撥的侄,古打林。
大故藍國。差裏也國。政期離國。胡荼辣國。禧裏弗丹。賓陀蘭納。迫加魯。盟哥魯。條土□吉。靼拿。 闊裏株思。加剌都。拔肥離。塗拂。毗沙弗丹。啞靼。鵬茄囉。記施。麻囉華。弼施囉。麻加里。白達。層拔。贍思。弼琶囉。勿斯離。勿拔。蘆眉。甕蠻。弗藍。黑加魯。默茄。茶弼沙。吉慈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