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鎖定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王嶺村,由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創建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包括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醫務所、中山書院、連平聯鄉辦事處等9處文物點,保留了抗日遊擊隊在軍事鬥爭、後勤保障、文化建設以及抗日民主政權等方面的歷史信息,在華南地區的抗戰過程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4] 
2006年5月25日,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地理位置
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王嶺村
所處時代
民國二十九年至民國三十二年(1940年至1943年)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1020-5-14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9月,中共前線東江特別委員會召開部隊幹部會議,決定把東江地區的人民抗日武裝整編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第五大隊,堅持在惠(陽)東(莞)寶(安)地區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領導中心設在東莞;10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奉命從寶安布吉挺進大嶺山地區,開闢大嶺山抗日根據地,並開設糧食加工場 [8] 
民國三十年(1941年)1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創辦《大家團結報》;4月,在甕窯村設立醫務所;5月,在大嶺山區已建立八個鄉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成立全區性的政權機構連平聯鄉辦事處;在大王嶺舉辦軍事訓練班;7月,在油古嶺村創辦中山書院 [8] 
2005年9月3日,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建成開館,並作為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的管理單位,負責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的維護保養工作 [4] 
2021年6月23日,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改造提升工程竣工 [9]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建築格局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包括9處文物點,其中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大隊部、會議室、《大家團結報》報社、交通站、糧食加工場、操場等位於大王嶺村,醫務所位於甕窯村,中山書院位於油古嶺村,連平聯鄉辦事處位於連平髻嶺村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主要建築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大隊部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大隊部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大隊部舊址
大隊部舊址是一座泥磚民房,長11米,寬7米,面積77平方米。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在此設立大隊部,同時作為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領導機關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會議室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會議室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會議室舊址
會議室是一座清代劉氏宗祠,三開間兩進四合院式佈局,長11米,寬16.5米,面積184平方米。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領導人林平、梁鴻鈞與第三大隊負責人曾生鄔強盧偉良等,經常在此開會,研究部隊和抗日根據地的建設,討論敵後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等問題。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軍事訓練班在此開班,學員住在會議室內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大家團結報社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大家團結報社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大家團結報社舊址
大家團結報社是一座泥磚民房,長9.3米,寬11米,面積102平方米。《大家團結報》是抗戰時期廣東敵後地區第一份革命報紙。該報為油印版,每週出版一期,共出版了20期,主要進行抗日遊擊宣傳,報道國內外新聞及日偽軍的活動等。民國三十年(1941年)9月與第五大隊在寶安陽台山抗日根據地創辦的《新百姓》報合併。在大家團結報社舊址裏,當年使用過的機器、油印機等被重新復原展出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交通站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交通站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交通站舊址
交通站舊址是一座泥磚民房,長9.9米,寬8米,面積79.2平方米。民國三十年(1941年)10月初,國民黨頑軍進攻大嶺山抗日根據地,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主力轉移外線作戰,留下小部隊以及抗日自衞隊在大嶺山堅持內線作戰。為保持部隊之間以及部隊與地方中共組織的聯繫,在缺乏現代交通和通訊工具的困難條件下,以小商店作掩護設立交通站,秘密開展交通聯絡工作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糧食加工場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糧食加工場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糧食加工場舊址
糧食加工場舊址是一座泥磚民房,長10米,寬7米,面積70平方米。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為了加強後勤軍需工作,保證部隊的糧食供應,在此開設糧食加工場,把稻穀、雜糧運來後,請村民用竹籠磨、腳踏碓等工具進行簡單加工,然後送到部隊各伙食單位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操場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操場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操場舊址
操場是一片露天空地,長46.5米,寬分別為11米、21米,面積約1000平方米,用來開展軍事訓練,提高指戰員的軍事素質,增強部隊戰鬥力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醫務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醫務所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醫務所舊址
醫務所舊址位於甕窯村,是一座泥磚民房,長7.6米,寬7.1米,面積54平方米。當時部隊醫療條件差,藥品缺乏,醫療器械簡陋,醫務人員用鹽水代替消毒水、採摘草藥、自配藥水等方法,救治游擊隊傷病員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中山書院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中山書院舊址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中山書院舊址
中山書院舊址位於油古嶺村,是一座清代天主教堂,長32米,寬19.2米,面積614.4平方米,建築面積佔地206平方米。中山書院仿照陝北公學的辦學方法,舉辦了一期幹部訓練班,招收東莞、廣州、香港、九龍等地的知識青年數十人,學習政治、文化、時事政策等。學員經過短期培訓,結業後分配到部隊和地方工作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連平聯鄉辦事處

大嶺山抗日民主政權連平聯鄉辦事處舊址 大嶺山抗日民主政權連平聯鄉辦事處舊址
連平聯鄉辦事處舊址位於連平髻嶺村,是一座清代李氏宗祠,三開間兩進四合院式佈局,長16.9米,寬11.4米,面積192平方米。連平聯鄉辦事處負責處理根據地內的民政事務,實行減租減息,組織生產,支持游擊隊的敵後游擊戰爭 [8]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歷史文化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相關人物

曾生,原名曾振聲,廣東惠陽坪山人,曾擔任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司令員、兩廣縱隊司令員,並被朱德總司令指定為華南抗日縱隊代表,接受在粵日軍投降。1955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曾生為東江縱隊和華南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的歷史性貢獻 [5]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抗擊日寇

  • 黃潭戰鬥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1月初,當時駐莞太線厚街、橋頭的日軍一個加強中隊和一個炮兵分隊約200餘人,向大嶺山進犯,因敵強我弱,戰鬥打得很激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指戰員發揚英勇戰鬥的精神,斃傷敵60餘人 [5] 
民國三十年(1941年)6月10日夜,駐莞城、厚街、太平、橋頭的日軍,兵分兩路奔襲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把進攻矛頭直指百花洞,卻進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和抗日自衞隊提前部署好的包圍圈。這次戰鬥歷時兩天一夜,斃傷敵人50多人,擊斃日軍大隊長長瀨,繳獲長短槍10餘支和一批彈藥,斃敵戰馬多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是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的代表性戰鬥 [5]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活動建設

2021年3月20日上午,東莞市第三市區人民檢察院組織全體人員前往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開展紅色傳統和廉政教育活動 [11] 
2023年6月28日,東莞市統計局組織全局黨員幹部前往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開展主題為“走紅色足跡,建時代新功”的主題黨日活動 [10]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文物價值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是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領導機關所在地,是中國共產黨在廣東敵後地區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是東江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華南敵後抗戰的重要戰場,被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稱為“東江縱隊抗日根據地的根據地”,為東江縱隊的創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5]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保留了抗日遊擊隊在軍事鬥爭、後勤保障、文化建設以及抗日民主政權等方面的歷史信息,在華南地區的抗戰過程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 [4]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保護措施

1978年5月,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被東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6] 
2002年7月17日,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7] 
2006年5月25日,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8月13日,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2] 
2021年6月29日,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組織編制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會議室舊址修繕工程設計方案》 [3]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位於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大王嶺村。
  • 交通信息
自駕:從東莞站出發,途經石大公路、大嶺山大道,到達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路程大約30.3千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