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山地震台

鎖定
大山地震台位於無棣縣大山北麓,臨渤海灣,海拔20米。設測震、地磁及水化觀測,測震、水化為區域台, 地磁為局部加密台。 該台所在地為一孤立的小山丘,是第四紀中更新世殘留的火山口,為魯北平原唯一的岩石出露處。台東側1000米是埕禹公路幹線,台基為玄武岩,緻密堅硬,周圍無明顯干擾源,環境較好。有工作人員8名。
中文名
大山地震台
外文名
The mountain seismic station
成立時間
1976年8月
地理位置
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大山北麓
海    拔
20 m
工作人員
8人

大山地震台發展歷程

該台籌建於1976年8月,同年底建成,主要為加強京、津、唐、渤震情監視。1979年2月以LJ—1型地震儀試測,同年5月14日換用 DD—1型地震儀正式投測,1979年6月又換用65型地震儀。陸續增設水化觀測和地磁觀測。建台初期由縣地震辦公室管理,1980年由惠民地區地震辦公室兼管,1984年7月改為省地震局直屬台。

大山地震台觀測項目

大山地震台測震

配65型地震儀和DK—1型地震儀,分別於1979年6月和1980年7月投測,擺房距記錄室120米,年温差為35℃,日温差為2℃,相對濕度一般為70%,雨季高達90%以上,65型儀器使用固有周期為1秒,實用放大倍率:東西向0.28 ×10??4?,南北向0.27×10??4?,垂直向0.96×10??4?。DK—1 地震儀使用固有周期為15秒,實用放大倍率:東西向為504。 4和125,南北向為130.7和569.2,垂直向為1154.5。

大山地震台地磁

相對觀測:配CR??2?—69型刃口式磁力儀,1978年7月投測,磁房設在大山北1000米處,磁房場地磁場梯度2伽馬//米,原磁房為土坯所建,干擾大,1983年停測,用弱磁性的石灰岩重建磁房,1985年1月1日恢復觀測,觀測室年温差25℃,日温差0.5℃. 絕對觀測:配CHD—6型核子旋進磁力儀,1978年 7月投測,觀測
場地地磁總強度為53565.4伽馬,垂直分量為44239.2伽馬,水平分量為30201.7伽馬

大山地震台水化學

配FD—105水氡射氣儀,1977年10月投測,觀測井孔在台東南
約15公里處的劉柳堡,井深 433米,系泥砂層,井水含氡量為3.1~3
.8埃曼/公升。觀測初期流量為12立方米/小時,1981年7月又增選
二號井,含氡量為4.5埃曼/公升,測試儀器為FD—105K射氣儀。上
述兩井均每5天測一次,1982年起改為每天觀測一次,1986年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