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安村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宋鄉大安村)

鎖定
大安村東鄰三邁村委會,南鄰曼邁委會村委會,西鄰蚌龍村委會,北鄰蚌龍村委會。有上大安、下大安、曼西龍傣、曼西龍拉、曼西良5個自然村。現有農户356户,有鄉村人口1459人,其中農業人口1456人,勞動力84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91人。全村國土面積49.89平方公里,海拔1,860.00 米,年平均氣温16.00 ℃,年降水量1,500.00毫米,適合種植茶葉糧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4,169.00 畝,人均耕地2.9畝,林地42,815.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0.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8.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953.00畝(其中:田1,953.00畝,地3,000.00畝),人均耕地3.36畝,主要種植糧食、茶葉、甘蔗、雲麻等作物;擁有林地42682.87畝,水面面積193.50畝,荒山荒地27054.39畝,其他面積4131.24畝。
中文名
大安村
行政區劃代碼
532822201208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宋鄉
地理位置
地處勐宋鄉北邊,與蚌龍村、糯有村、三邁村、蚌岡村、曼呂村、曼金村、曼方村、曼邁村相鄰。
電話區號
0691
郵政編碼
666200
著名景點
勐景來旅遊景區
景真八角亭
打洛獨樹成林
勐邦天鵝湖
打洛小鎮
車牌代碼
雲K
特    產
勐海茶、香竹烤飯、西雙版納小粒咖啡、布朗族菜、砂仁

大安村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糧、茶、蔗、麻為主,主要銷售往勐海縣內,2010年全村主產業銷售總收入171.49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26.83%。該村正在發展玉米、茶葉、雲麻、甘蔗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茶葉。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專業合作組織1035人。

大安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360户,共有鄉村人口1554人,其中男性776人,女性737人。其中農業人口1513人,勞動力775人。該村以布朗族為主(是拉祜族漢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35人 拉祜族413人,布朗族774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75人,參合率94.91%;享受低保470人,五保户17户。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12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衞生院8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户234户,佔農户總數的65.00%。

大安村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158.00平方米,擁有教師3人,在校學生110人,距離鄉中學7.00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0人,其中小學生52人,中學生58人,中小學生入學率達95%以上。

大安村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80.7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5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60,000.00元(人均38.61元),一事一議籌勞630個(勞均1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1.47萬元,有固定資產11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規民約、政策法規村財務收支情況等。

大安村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60户通自來水,有0户飲用井水,有0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100%和0%、0%)。有360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308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和85.5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278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261(分別佔總數的77.22%和7.25%)。
該村到鄉道路為沙石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36輛,摩托車27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86.00畝,有效灌溉率為24.4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78.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8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0户;裝有太陽能農户60户;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其中有66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34户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大安村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3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35.00萬元,佔總收入的52.42%;畜牧業收入65萬元,佔總收入的10.1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7頭,肉牛115頭,雞、鴨、鵝1660只);漁業收入3.00萬元,佔總收入的0.46%;林業收入25萬元,佔總收入的10.46%;第二、三產業收入88萬元,佔總收入的13.77%;工資性收入19.10萬元,佔總收入的2.98%。農民人均純收入2871元,農民收入以糧、茶、麻、蔗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7人(佔勞動力的21.93%),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7人。

大安村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4人,少數民族黨員19人,其中男黨員23人、女黨員2人,村小組幹部18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9個自然村。
該村建有團總支0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1人。

大安村人文地理

大安村委會現有9個自然村,全村共有360户,1554人。有漢族、布朗族、拉祜族三種民族雜居,主要以布朗族為主,由於布朗族分佈在不同的區域,長期以來,與傣、漢、佤、彝等民族交錯雜居,其風俗習慣除了仍保持本民族的特點外,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這些相鄰民族的影響。
飲食文化
喜歡飲酒,且大都自家釀製。其中以翡翠酒最為著名。這種酒在出酒時用一種叫“懸鈎子” 的植物的葉子過濾後呈綠色,很像翡翠的顏色,因此而得名,布朗族人性格豪爽,朋友間有“有酒必飲,飲酒必醉”之習俗。
喝茶是布朗族的另一個嗜好,並且善作茶。竹筒茶和酸茶是布朗族所特有的。民間還常把酸茶做饋贈親友的禮品。
服飾
布朗族男子的服飾,各地基本一致。頭纏白色或黑色布帕,上着白色或黑色圓領長袖對襟或大面襟短衫,口袋內貼,下着黑色寬襠肥褲,肩挎掛包。
布朗族婦女,已婚者頭髮挽髻,髻插“三尾螺”簪,系銀鏈、銀鈴,別多角形銀牌,頭纏青布或黑布帕,布帕兩端鑲有彩色毛線,耳戴大銀環。未婚婦女,因受傣族影響,喜用彩色大毛巾包頭,在頭上插各色鮮花或絹花,兩臂箍小銀鐲,佩帶各色玻璃珠。耳戴銀塞,塞上綴着彩色毛線,下垂至肩。上衣左右兩衽,斜襟,無領窄袖,緊腰寬擺,衣襬鑲花邊,短及上腹部。衣角兩邊各有一條飄帶,用於拴線打結,可將短開衫繫緊。上衣的顏色,已婚婦女喜歡穿黑色或青布短衫,年輕姑娘則偏愛白、紅、綠、天藍色,喜着有鮮豔條紋的無袖對襟緊身小褂。婦女都下着筒裙二條,內筒裙為白色或黑色,外筒裙腿部以上為紅、黃、黑或其他顏色相間的橫條花紋,腿部以下為黑色或綠色,有銀腰帶系裙。小腿纏白色護腿布,跣足。

大安村新農村建設

大安村委會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具體要求,帶領村組幹部到發達地方取經學習,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修建了上大安、下大安、曼西龍傣的衞生路,以點帶面,輻射整個該村委會其它村寨,同時大力發展茶、麻產業,為山區的農民脱貧致富、實現農村小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安村發展重點

主要存在問題:村組生產道路交通不便;村委會辦公室陳舊,急需修善;羣眾無娛樂場所,無公廁。
發展重點:大安村委會今後主要發展以農業為主,特別是以稻田、玉米、茶葉、雲麻、竹子、橙香等多種作物,多渠道的發展,為農民增加經濟收入。我村委會主要產業是雲麻、竹業、古茶。

大安村光伏電站

按照《國家能源局 國務院扶貧辦關於下達“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計劃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7〕91號),下達勐海縣建設光伏扶貧村級電站10個。實際建設光伏扶貧村級電站9個,建設規模共計4305kw,大安村500kw。2018年12月16日,勐海縣光伏扶貧村級電站項目勐宋大安村下大安小組已開工建設。 [1] 

大安村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2日,雲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大安村建議為雲南省2021年度美麗村莊。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