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學生到村任職

鎖定
大學生到村任職促進了農村幹部隊伍優化。大學生“村官”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學和特長,積極為建設農村、服務農民、發展農業作出貢獻,同時自身也得到了鍛鍊和提高,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骨幹力量。
自2008年3月全面啓動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以來,共有130萬多名高校畢業生自願報名應聘,各地共選聘15.9萬名大學生“村官”,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區市自行選聘的,共有20萬名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一線幹事創業。
中文名
大學生到村任職
優    勢
農村幹部隊伍優化
產生時間
2008年3月
從事大學生
20萬

大學生到村任職產生背景

大學生創業新路 大學生創業新路
近年來,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及要求,積極選派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讓大學生擔任“村官”。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是個新生事物,也是一項重要舉措,應當以改革創新精神認真加以研究,探討完善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有效措施,讓大學生“村官”待得住、留得下、幹得好,為農村基層組織輸送一批批優秀的人才。
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是黨中央為保證社會主義事業薪火相傳、後繼有人作出的戰略決策。希望大學生村官堅定自己的人生選擇,克服浮躁情緒和功利主義思想,紮根農村基層,在艱苦環境中砥礪意志和品格;更加深入地瞭解農村和農民,虛心向農民羣眾和農村基層幹部學習,在服務農民、帶領農民致富的實踐中經風雨、長見識、增才幹,在體驗農民甘苦、與農民一起摸爬滾打中增進對羣眾的深厚感情,做農民羣眾的知心人。要把所學知識專長和農村資源、市場需求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眼界寬、信息靈、思路活的優勢,帶頭創業、帶領農民創業,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力軍。

大學生到村任職制約因素

當前,影響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長效機制建設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為五個方面。
1、思想根基“夯得不實”。思想上的不穩定,是大學生村官隊伍的最大不穩定因素。大學生到村任職普遍存有心理落差。部分大學生只是把當村官作為邊工作邊擇業的權宜之計,缺乏長期在農村鍛鍊成長的打算,導致事業心、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強,缺乏幹事創業的持久熱情和堅定決心。如何教育引導他們在思想上紮下根來,做到既“身入”又“心入”,在新農村建設中真正有所作為,是需要着力解決的一個問題。
2、角色分工“定位模糊”。部分大學生村官在村兩委副職崗位上往往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該幹什麼,也不知道該怎麼幹,更不知道自己幹得怎麼樣。部分鄉鎮和村居,在實際使用上,對大學生村官的作用認識不清,角色定位不準,僅僅把他們當作傳統意義上的“內務主任”使用,導致他們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收發文件、撰寫材料甚至端茶倒水、接聽電話等日常瑣事上,這就偏離了中央選派大學生村官的初衷。癥結在於,大學生村官的崗位職責還不夠明確,年度目標和聘期目標還不夠具體,考核體系還不夠健全。
3、心理調適“水土不服”。作為“80後”的大學生村官,由無憂無慮的大學校園一步踏進矛盾複雜的廣闊農村,由於社會壓力、經濟壓力、人際壓力、情感壓力、前途壓力等等,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心態,心理教育專家將其形象地概括為:“單身者”的孤獨寂寞感、“鄉下人”的自卑無奈感、“邊緣人”的失落壓抑感、“失敗者”的挫折無能感、“局外人”的迷茫無助感。專家提醒,大學生村官羣體有可能成為新時期新的心理弱勢羣體,需要超前對他們加強心理干預和輔導。作為組織部門,更需要高度關注、儘快建立對大學生村官的情感關懷和人性化關愛機制。
4、幹事創業“動力不足”。近年來,我們堅持以創業為導向,“創業型”大學生村官培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就大學生村官自身而言,存在着創業資金短缺、實踐經驗不足、規避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從外部環境來看,有的基層對大學生村官創業扶持政策執行不到位,有的認為大學生下基層是“鍍金工程”,對大學生村官的能力存在質疑和觀望情緒,對其創業行動不支持、不幫助,這些都大大挫傷了大學生村官的創業積極性。同時,任職期滿何去何從方向未定,離任後項目如何解決,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5、聘期結束“出路不明”。部分大學生村官對3年聘期之後的再就業感到茫然,雖然政策規定選聘生報考公務員、研究生可以加分,但是考試與紮根農村當村官實際上又是存在衝突的,想當好村官,就沒時間靜下心來複習備考,“田頭”和“案頭”之間存在矛盾。同時,“考試升遷”只能解決少數人的出路問題,為數眾多的大學生村官對“未卜前途”感到焦慮和迷茫。

大學生到村任職對策與建議

實踐告訴我們,選派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工作,為農村幹部隊伍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1、要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體系
管理部門要着眼於新農村建設大局,不斷建立健全大學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做到既有章可循,又不至於管理僵化。一要建立科學的選拔機制,堅持大學生自覺自願原則,在保證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確保把有志向、有熱情、有潛力的大學生選拔出來。二要加強大學生“村官”的培訓和管理,配備優秀的管理幹部,通過教育培訓,切實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能力。三要建立監督、考核、獎懲機制,健全完善科學的考核體系,對工作表現突出的,及時給予獎勵,對工作業績較差、工作能力不勝任、村民不認可的大學生“村官”,經嚴格考察確認後,予以辭退。四要設計好大學生“村官”任期屆滿後的分流導向機制,確保各項優惠政策充分落實,保證長期穩定吸引和留住真正熱愛農村、有能力的大學生紮根建設新農村。
2、大學生“村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大學生投身新農村建設,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自己:一要熱愛農民、熱愛農村事業,真正做到了解新農村建設情況,掌握“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紮根農村,把農村作為自己建功立業的舞台。二要有吃苦耐勞、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在磨鍊自己的同時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三要提高處理具體複雜問題和矛盾的能力,要在實踐中學習工作技巧,積累工作經驗,鍛鍊和提高組織管理、人際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四要充分把書本知識和實踐工作相結合,推動農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
3、要為大學生“村官”的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環境
首先,新聞媒體應對大學生“村官”給予更多、更加廣泛的關注,通過大力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大家瞭解、支持這項工作,引導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去,服務農村建設。其次,企業、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及有關方面要積極參與,共同努力,創建城鄉共建、城市反哺農村的有效機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資等方面的數據庫、設立大學生工作“村官”創業基金、舉辦新農村建設論壇等等,實現資金、信息、技術的順暢流通,為大學生“村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拓展渠道。第三,各高校要對大學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為大學生“村官”創造條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交流、學習和展示平台,幫助推廣經驗,解決問題,解疑釋惑,推動大學生“村官”制度進一步完善。

大學生到村任職意義

中組部提出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這一重要決策部署對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培養優秀年輕幹部,增進基層幹部與羣眾的感情,加強新農村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有利於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2.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3.有利於農村勞動力素質提高,以實現“科技興邦,人才強國”。
4.有利於實現大學生人生價值,“學以至用”,將知識用於實踐。
5.有利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