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塊瓦

(中藥材)

鎖定
大塊瓦,中藥名。為馬兜鈴科植物地花細辛Asarum geophilum Hemsl.的根、根莖或全草。分佈於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具有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止痛消腫之功效。常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淵,痰飲咳喘,風寒濕痹,毒蛇咬傷。
中文學名
大塊瓦
別    稱
花葉細辛、矮細辛、鋪地細辛、土細辛、白三百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馬兜鈴目
馬兜鈴科
細辛屬
地花細辛
分佈區域
廣東、廣西、貴州
用    量
內服:煎湯,1-3g;外用適量
毒    性
無毒

大塊瓦入藥部位

根、根莖或全草。

大塊瓦性味

味辛,性温。

大塊瓦歸經

歸脾、腎經。

大塊瓦功效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止痛消腫。

大塊瓦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鼻淵,痰飲咳喘,風寒濕痹,毒蛇咬傷。

大塊瓦相關配伍

1、治感冒風寒,鼻炎,慢性氣管炎,哮喘:用大塊瓦根1.5-4.5g,水煎服。
2、治風濕痹痛,毒蛇咬傷:用大塊瓦根3-4.5g,水煎服或浸酒外擦(蛇傷擦傷口周圍)。(1-2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大塊瓦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g。外用:適量,搗敷。

大塊瓦使用注意

陰虛陽亢者慎服,孕婦禁服。

大塊瓦採集加工

4-5月挖取帶根全草,除去泥土,置通風處,陰乾。

大塊瓦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全株散生柔毛。根莖橫走。葉柄長3-15cm,密被黃棕色柔毛;芽胞葉卵形或長卵形,密生柔毛;葉圓心形、卵狀心形或寬卵形,長5-10cm,寬5.5-12.5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散生短毛或無毛,下面初被密生黃棕色柔毛。花紫色;花梗長5-15mm,有毛;花被與子房合生部分球狀或卵狀,花被管短,中部以上與花柱等高處有窄的凸環,花被裂片卵圓形,淺綠色,表面密生紫色點狀毛叢,邊緣金黃色(幹後紫色),兩面有毛;雄蕊花絲比花葯稍短,藥隔伸出,錐尖或舌狀;子房下位,被毛,花柱短於雄蕊,先端6裂,柱頭頂生,向外下延成線形。蒴果卵狀,直徑約12mm。花期4-6月。

大塊瓦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或山谷濕地。分佈於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大塊瓦藥材性狀

根莖較短,直徑1-3mm,節間長0.3-1.3cm;皺紋細密。根細長,黃色。葉展平後圓心形、卵狀心形或寬卵形,長5-10cm,寬5.5-12.5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有的有毛,下面密生黃棕色柔毛;葉柄長3-15cm,密佈黃棕色毛茸。

大塊瓦相關論述

1、《廣西中藥志》:“搜風,散寒,發汗,化痰,通竅,止痛。治風寒頭痛,鼻淵,齒痛,風寒濕痹,痰飲咳喘。”
2、《廣西本草選編》:“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3、《廣西民族藥簡編》:“全草搗爛與雞蛋蒸服可避孕。”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