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坪中學

(興寧市大坪中學)

鎖定
興寧市大坪中學,創辦於民國37年(1948年)春,由羅氏辦的“通時小學”與黃、周、丘等姓辦的“達務小學”聯合改辦成興寧縣縣立第五中學。
中文名
大坪中學
外文名
Daping middle school(Xingning No.5 middle school)
簡    稱
坪中
創辦時間
1948年
類    別
公辦中學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
通訊地址
廣東省興寧市大坪鎮
郵    編
514533

目錄

大坪中學規模

圖片
圖片(2張)
大坪中學的前身是興寧縣縣立第五中學,創辦於民國37年(1948年)春,是一所山區農村初級中學。校址設在大坪圩東北角的山坡地上,曾兩次辦過完全中學。目前學校佔地面積75畝,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在校學生1200多人,教職工105人 [1] 

大坪中學辦學歷史

20世紀40年代末,當地的一些開明人士曾提出把氏辦的“通時小學”與等姓辦的“達務小學”聯合辦一所中學。1948年春,通時小學達務小學聯合,把達務小學改辦成興寧縣縣立第五中學 [1] 
建國後
1949年興寧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後,學校更名大坪中學。1952年下期,學校納入國家編制,擴建了辦公廳(現在的“地理園”),四座教學院落,一個廚房,開闢了運動場。1959年“大躍進”年代,學校增辦了高中部,在學校西北角又擴建了兩座平房院落,同時建了一個小禮堂(現已拆除)。1962年,首屆高中生畢業。1963年,高中部停辦。1965年至1982年,學校又辦成“二、二制”的完全中學(即初中二年,高中二年)。1983年始學校復回三年制初級中學。1992年,前身為大坪農業中學的大坪職業中學(原址在八斗種)遷徙校址,併入大坪中學。2005年後停辦職業高中 [1] 
1986年9月,學校開設蘭亭分教處,1990年9月,蘭亭分教處獨立,創辦蘭亭中學。1990年9月又開設吳田分教處,1993年8月吳田分教處又獨立,創辦吳田中學 [1] 
新時代發展
20世紀80年代末起,大坪中學為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創辦等級學校的目標,開展了四個階級的學校基本建設。1989年至1991年,改造危房校舍,拆除了老校舍西院(即原“法瑛公祠”)改建成一座三層12個教室的教學大樓“育英樓”。 1994年末至1995年初,原珠海市拱北海關基建處長羅可風捐資10.5萬元,興建了圖書館。在大坪鎮政府撥款支持下,又興建了一棟三層的教師宿舍樓“文和閣”,同時,對最早的校舍東院的樓棚木板拆除,改造成鋼筋水泥樓板。1996年初至1998年底期間,原省武警總隊副政委周碩寰大校引進資金72萬元、及大坪鎮政府撥款、鄉賢校友的贊助等,共籌集312萬元進行校園建設,新建和改造了學校門樓、師生食堂、教師住房、“瓊林院”、“周碩寰讀書廊”、第二運動場(面積近5千平方米)、校友鄉賢樓、校園自來水、校道硬底化等工程。校容校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1999年至2002年,大坪中學為創辦等級學校,興建了地理園,改造了生物園,裝備了電腦室,為上等級學校提供了硬件設施。2002年5月被評為“興寧市一級學校 [1] 
2005年,旅台鄉賢羅碩番先生捐資20萬元在東院原址興建碩番樓。2006年,上級撥款在六院原址興建教師宿舍樓。2008年,上級撥款在五院原址興建兩層教學宿舍樓。2012年,上級撥款在一、二院原址興建教一棟三層教學大樓(1300平方米),徹底消除了危房校舍 [1] 
近幾年來,在社會賢達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在其它硬件建設方面也取得突破,2009年至2012年,廣東省“千校扶千校”活動,廣東華僑中學對口幫扶,捐贈多媒體設備兩套,並進行教學交流;2011年6月,校友黃純斌先生引薦廣東獅子會向學校捐贈一批價值20萬元的教學設施;2011年至2012年,學校深入開展“回贈母校一棵樹”活動,校友鄉賢捐種名貴花木一批 [1] 
近年來,學校狠抓教育教學管理,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近幾年中考,上重點線人數和升入高一級學校人數一直排在全市農村中學前茅,辦學效果得到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2006年,我校被興寧市人民政府授予“興寧市文明學校”,2007年被授予“興寧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2009年被授予“興寧市紅旗基層黨支部”、 “校園安全先進學校”,2011年被授予“興寧市創先爭優示範單位”。目前,學校正按照上級要求向示範性農村學校邁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