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伊山石棺墓

鎖定
大伊山石棺墓,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年代為新石器時代,屬青蓮崗文化類型,是中國發現最早的石棺墓。 [1] 
大伊山石棺墓遺址東西長70米、南北寬50米,總面積約3000多平方米。經過考古清理,現有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石棺墓61座。嶽石文化和西周時期灰坑各1個,漢代墓葬10座。石棺墓全部採用大伊山上自然石板鑲砌而成。其中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餘件。 [1] 
1995年4月,大伊山石棺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江蘇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5]  1996年11月20日,大伊山石棺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大伊山石棺墓
地理位置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伊山鎮任莊村大伊山東麓青風嶺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佔地面積
3000 m²
保護級別
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編    號
4-0057-2-0001 [4]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4] 

大伊山石棺墓歷史沿革

大伊山石棺墓遺址距今6500年,是新石器時代的石棺墓羣。 [3] 
1981年,大伊山腳下的磚瓦廠工人取土時發現了大伊山石棺墓,隨即通知了灌雲縣文物普查工作隊,因此石棺墓得以保存其完整性。此後在江蘇省有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下,於1985年至1986年進行了兩次發掘。清理出新石器石代早期墓葬64座,其中有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石棺墓61座。 [2] 

大伊山石棺墓墓葬格局

大伊山石棺墓各個墓穴深約兩米,四周全部採用大伊山的平光自然片石鑲砌而成。墓穴上面是用一塊或數塊石板疊蓋,呈長方形,長約兩米、寬約八十釐米。有的石棺是上下層,疊摞而成。墓葬較整齊有序,相對集中,很有規則。石棺內比較狹窄,僅容一具屍體。現僅存死人骨架。頭東腳西。其中有27座石棺內,頭的面部覆蓋着用於盛食品的夾砂紅陶缽。缽底朝上,完整地蓋在面部。據專家考證,這是原始宗教在物質文化上的一種葬俗表現。標誌着當時生產力水平已經提高,人類的親情意識、靈魂觀念已經產生。紅陶缽的底部還有敲出的小洞,以利靈魂的進出,是先民們對死者寄予深切的哀思和懷念。石棺墓內,安葬的死者,都是女性。從骨架來看,大都身高一米七二以上。説明女性在原始的母氏社會生產生活中,是主要的勞作者和操持者。那時尚未有家庭出現,母親主宰一切。 [2] 
墓葬外景

大伊山石棺墓文物遺存

大伊山石棺墓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殉葬品170餘件。其中有雙刃圓形石斧,石鏟、石鑿、石錛等石質工具武器。還有陶缽、陶鼎、陶豆、陶釜等各式各樣陶器用品。隨葬品中,有玲瓏剔透的玉珠、琢磨光澤的玉璜、光潔透明的玉琚、映襯婦女丰采的玉耳墜等等。石棺墓中發現的小口球腹雙系罐、腰檐釜、碧玉璜説明了當時商品交易的發生。 [3] 

大伊山石棺墓研究價值

大伊山石棺墓年代晚於北辛文化,早於大汶口文化;由於它處於南北文化交匯區,因而既具有黃河下游新石器文化特徵,又具有長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特點,同時還具有獨特的自身文化因素,屬青蓮崗文化類型。 [5] 
大伊山石棺墓的石棺墓內,安葬的死者,都是女性。從骨架來看,大都身高一米七二以上。説明女性在原始的母氏社會生產生活中,是主要的勞作者和操持者。那時尚未有家庭出現,母親主宰一切。 [2] 

大伊山石棺墓保護措施

1995年4月,大伊山石棺墓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江蘇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5] 
1996年11月20日,大伊山石棺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大伊山石棺墓旅遊信息

大伊山石棺墓地理信息

大伊山石棺墓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伊山鎮任莊村大伊山東麓青風嶺上。 [1] 

大伊山石棺墓交通信息

乘坐連雲港至灌雲縣班車,101路至伊山大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