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夢迴

(宋代林景熙詩作)

鎖定
《夢迴》是南宋末愛國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句、次句説夢醒後的情形,三句及末句則描寫秋夜景色的孤寂。這首詩描寫秋夜景色的孤寂,其成功之處在於不直接寫夢,而夢在詩中;不直接寫情,而情溢言表。
作品名稱
夢迴
創作年代
元朝初期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    者
林景熙
出    處
《霽山集》

夢迴作品原文

夢迴
夢迴荒館月籠秋,何處砧聲喚客愁。
深夜無風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 [1] 

夢迴註釋譯文

夢迴詞句註釋

⑴夢迴:夢醒。
⑵荒館:荒涼的旅館。
⑶砧:搗衣石。 [2] 
⑷未眠鷗:在荷葉中未眠而輾轉反側的鷗鳥。 [3] 

夢迴白話譯文

夢中回到了荒涼的客館,只見秋月慘淡,籠罩着四周,什麼地方的搗衣聲喚起了客人的悲愁。
深夜裏沒有風但蓮葉沙沙作響,水冷尚未入睡的鷗鳥在蓮葉中輾轉反側。 [4] 

夢迴創作背景

林景熙在南宋曾任泉州教官等職,宋亡後歸鄉授徒,是宋元之交重要的遺民詩人。這首《夢迴》即作於入元之後。迫於政治形勢,使他不得不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借寫景以抒情創作了這首詩。 [3] 

夢迴作品鑑賞

夢迴文學賞析

這首詩敍寫了詩人的夢境及大夢初醒後的精神狀態,借景抒情,表述詩人家國破滅之後的悲涼心境。 [4] 
此詩題為《夢迴》,記作者一夢初醒之後,但不同於一般的記夢詩,夢中情景一無所涉,只寫夢醒後的情形。“夢迴荒館月籠秋”,交代了時間是秋夜,地點是異鄉之客舍,夢醒後的環境是一輪清冷的秋月籠罩着荒涼的客舍,極言異鄉漂泊的孤寂和悽苦。此時四野寂靜,唯有兩種聲音傳入耳中,引起詩人諸多感慨。“何處砧聲喚客愁”,遠處傳來陣陣的搗衣聲,牽動着遊子的思緒。俗語云:“寒士悲秋”。作為亡國遺民和他鄉遊子,國破家亡,已是愁腸九結,又值秋夜,更添愁緒,恰在此時又聽到這搗衣聲,更使“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詩人愁緒倍增。此“愁”也就不只是一般的秋思和鄉愁,而是更藴涵着家國淪亡的滄桑之感。“深夜無風蓮葉響,水寒更有未眠鷗。”這是詩人夢醒後聽到的第二種聲音。這兩句詩自身是一種因果關係,“深夜無風”而“蓮葉響”的原因,是因為有“未眠鷗”在枯荷中輾轉。從字面上看,這二句是寫景,而實則是詩人以“未眠鷗”自喻,寫自己的愁腸百結,輾轉反側。鷗鳥在秋夜寒水中不能安然入眠,正是自己在冷寂的館舍難以入睡。不言而喻,詩人在“未眠鷗”身上寄託了難於明言的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 [3]  這兩句詩全都是描寫景物的語言,但字裏行間滲透出的是作者的感情。景中有情,情寓景中。 [4] 

夢迴名家點評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李道英《賞詩詞增智慧》:作者借寫景以抒倩,將水籠荒館,秋夜搗衣聲,寒水中不眠的鷗鳥,以及詩人未寫、而讀者可想到的他夢中的情景和自己的心緒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真可謂“處處景語皆情語”,既深隱不露地抒寫了自己難於直言之情,又不致因此而招致政治上的麻煩。此詩不愧為智者之佳構。 [3] 

夢迴作者簡介

林景熙(1242—1310年)字德陽,號霽山。温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愛國詩人。太學生出身,做過泉州教授和從政郎等官。宋亡不仕,隱居家鄉。 [4]  後常往來於吳越間,度過了32年的遺民生活,是宋元之交重要的遺民詩人。有《霽山集》等。 [3] 
參考資料
  • 1.    繆鉞 等撰 .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2-1:第1451-1452頁
  • 2.    王力等原編,蔣紹愚等增補.《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第495頁
  • 3.    李道英編著.賞詩詞增智慧.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1年:第165-166頁
  • 4.    武振國著 .古詩在作文中的應用.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2年:第222-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