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夜花薯藤

鎖定
夜花薯藤(學名:Ipomoea aculeata),是旋花科番薯屬的植物。分佈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50米至1,19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林內,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夜花薯藤
拉丁學名
Ipomoea aculeata var. mollissima (Zollinger) H. Hallier ex van Ooststroom
別    名
夜牽牛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旋花科
番薯屬
夜花薯藤
亞    門
被子植物亞門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目
旋花亞目
亞    科
旋花亞科
番薯族
毛籽組
分佈區域
中國廣東海南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夜花薯藤形態特徵

夜花薯藤線稿圖
夜花薯藤線稿圖(1張)
藤本;莖纏繞或有時平卧,幼時被短柔毛,老莖木質化,圓柱形或有稜,灰白色或淡黃色,常具稍彎的小皮刺,莖節通常增粗。葉幹後薄紙質,卵形至圓心臟形,長5-14釐米,寬3-10釐米,頂端長漸尖,具小短尖頭,基部心形,全緣或淺波狀,或有1-2個鋭尖角,兩面被短柔毛,有時近於無毛,側脈5-6對;葉柄細長,長3-8(-10)釐米,有時有幾枚小尖刺。 [3] 
聚傘花序腋生,1至數朵花,總花梗短而粗壯,長4-15毫米,被短柔毛,花梗長1.5-2釐米,圓柱形或有稜,向上稍增粗,近無毛,花蕾時彎曲,花開時伸直,而後又彎曲,結果時棒狀;萼片薄革質,寬橢圓形至圓形,頂端圓,具小短尖頭,外萼片長1.5-2釐米,有時疏被短柔毛,內萼片稍短,長1.2-1.8釐米,邊緣較薄;花冠高腳碟狀,白色,外面綠色,瓣中帶的脈紋稍帶紫色,入夜開放,有香氣,長12-17釐米;雄蕊和花柱稍伸出;花絲長約2釐米,着生於花冠管的喉部,基部被毛;子房無毛。蒴果包藏於宿萼內,卵球形,具花柱基殘留而成的小短尖頭,約高1.5釐米,2室,4瓣裂,裂瓣多少撕裂狀。種子4,長6-8毫米,密被灰褐色長綿毛。 [1] 

夜花薯藤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1190米的林內,不常見。

夜花薯藤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也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