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異瓢蟲

鎖定
多異瓢蟲,拉丁學名為Adonia variegata (Goeze),屬昆蟲綱鞘翅目瓢蟲科瓢蟲亞科。
中文學名
多異瓢蟲
拉丁學名
Adonia variegata
動物界
昆蟲綱
鞘翅目
瓢蟲科

多異瓢蟲形態特徵

雌蟲:體長4一4.70毫米;寬2.50一3毫米。頭前部黃白色,後部黑色,或顏面有2一4個黑斑,毗連或融合,有時與黑色的後方部分連接。複眼黑色,觸角、口器黃褐色。前胸背板黃白色,基部通常有黑色橫帶向前4叉分開,或構成2個“口”字形斑。小盾片黑色,兩側各有14個黃白色分界不明顯的斑。鞘翅黃褐色到紅褐色。兩鞘翅上共有13個黑斑,除鞘縫上、小盾片下有14個羆斑外,其餘每一鞘翅上有黑斑6個。黑斑的變異很大,向黑色型變異時,黑斑相互連接或部分黑斑相互連接;向淺色型變異時,部分黑斑消失。腹面黑色,僅側片部分黃白色。足基部黑色,端部褐色。唇基前緣在兩前角之間齊平,觸角錘節緊密。前胸背板後緣有細窄的邊緣。前胸腹板無縱隆線,跗爪中部有小齒。第五腹板後緣舌形,向後突出;第六腹板基部三角形下凹,後緣突出。雄蟲:體較雌蟲小。第五腹板後緣全線微凹入;第六腹板基部後緣平截。幼蟲:共4個齡期,各齡期的主要特徵是:一齡:體長1.50毫米。體灰白色,頭和足黑色。二齡:體長3毫米。體灰白色,頭和足黑色。前胸背板中央有1條白色縱帶。腹部背側面每節各有6個刺疣,第一節側刺疣和側下刺疣白色,其餘刺疣黑色。三齡:體長5毫米。體灰白色。前胸後緣中央橙黃色。腹部第一節背中刺疣橙黃色,側刺疣和側下刺疣白色。腹部第四節背中刺疣與側刺疣之間白色。四齡:體長7毫米。體灰白色。前胸背板周緣白色,中、後胸之間背中線處有1個“+”字形白色紋。腹部帶紫色,第一腹節左右側刺疣和側下刺疣橙紅色。第四腹節背中刺疣和側刺疣之間白色。蛹:體長4毫米,寬3毫米。灰黑色。腹部背中線為白色縱紋。前、中胸背縱紋兩側各有1個黑斑,黑斑兩側各有1個白色斑。翅芽黑色。腹部第2—5節背中線兩側有4個黑斑。隨着蛹的發育,體色加深。腹末有四齡幼蟲蜕皮。

多異瓢蟲生活習性

由於寄主昆蟲是棉蚜、麥蚜、豆蚜、玉米蚜,所以多見於棉花、小麥、豇豆、玉米農作物中。

多異瓢蟲生物特性

(1)歷期:多異瓢蟲各個發育階段的歷期隨着代次的不同而有差異(表41)。這主要是受温度影響的結果。
(2)發育起點温度和有效積温:根據王允華等試驗(1980),多異瓢蟲活動温區在13—40℃,最適宜温區在18—25℃。在10℃以下、40℃以上時,失去活動和繁殖能力。温度在35℃時繁殖力下降;在40℃以上時,2天后有75%個體死亡。多異瓢蟲各個發育階段的發育起點温度和有效積温分別是:卵期17.10℃和23.50日度;幼蟲期16.60℃和45.50日度;蛹期15.60℃和24.10日度。
(3)年生活史:多異瓢蟲在甘肅省於10月下旬以成蟲分散或3—5頭羣集於田埂草根下約10—15釐米土中越冬,尤其以玉米和蔬菜田埂較多。翌年4月上、中旬平均氣温上升到10—11℃時出蟄活動,至到5月上旬,當氣温上升到13.50℃時才爬出雜草到其它作物上活動,取食和繁殖。在該地區全年發生3代。
(4)繁殖與壽命:成蟲羽化4—7天后交配,有多次交配和晝夜交配習性。每次交配時間,一般30分鐘,最長可達1天以上。交配後的雌蟲2—4天后開始產卵。產卵期隨代次不同而異,如越冬代雌蟲平均產卵期56.50天;第一代為39天。單雌產卵量大小與代次有關,越冬代單雌平均產卵量620.80粒;第一代373.40粒,第三代313.30粒。日產卵量最多達70粒以上,單雌一生產卵量最多達1,300粒以上。在田間卵多產在棉葉上。葉腋、頂芽處,卵成塊,每塊20—30粒(王允華,1980)。雌蟲的壽命較雄蟲長,前者平均65天左右,最長可達160天以上;後者平均46天左右,最長可達90天以上,越冬代成蟲壽命可達200天以上。
(5)捕食:多異瓢蟲的成蟲和幼蟲均可捕食棉蚜和棉鈴蟲卵。根據室內測定,日最大捕食量,成蟲可捕食棉蚜92.40頭;四齡幼蟲可捕食棉蚜79.50頭;成蟲捕食棉鈴蟲卵12.30粒。多異飄蟲的生長髮育與棉蚜有着密切相關性,在一疋密度範圍內隨着多異飄蟲各齡幼蟲期棉蚜密度的增加,其幼蟲期的發育歷期隨之縮短,發育速率呈上升趨勢,但棉蚜密度增至一定值時,發育速率的增大又遲緩。

多異瓢蟲地理分佈

吉林,遼寧,新疆,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川,福建,雲南,西藏。古北區,印度,非洲,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