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寶塔

(浙江省舟山市的景點)

鎖定
多寶塔,又稱寶佛塔,俗名太子塔。位於普濟寺海印池南端。建於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由山僧孚中禪師募資改建,並得到太子宣讓王等江南諸藩王資助,還在塔旁建造了太子塔院。現為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和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位列普陀山鎮山三寶之一。
中文名
多寶塔
地理位置
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風景區普陀山佛教博物館內 [2] 
開放時間
8:00-17:00 [2] 
景點級別
AAA級
佔地面積
12.0*12.0平方米

多寶塔建築歷史

又稱寶佛塔,俗名太子塔。位於普濟寺海印池南端。建於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由山僧孚中禪師募資改建,並得到太子宣讓王等江南諸藩王資助,還在塔旁建造了太子塔院。現為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和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位列普陀山鎮山三寶之一。
多寶塔圖集(1)
多寶塔圖集(1)(20張)
當年原寶陀觀音寺(今普濟寺)住持孚中禪師建此塔時,曾得到元朝皇太子宣讓王的資助,故此塔也稱太子塔。據傳,元代時普濟寺與對面的梵山之間,是一條長長的沙灘,緊連百步沙,面臨大海,潮水一漲,滔滔白浪就會湧到普濟寺山門跟前。到了農曆八月大潮汛時,更是風狂浪高,飛沙走礫,這給清靜的普陀山帶來了不少災難。有一年中秋節期間,元朝皇太子宣讓王到普陀山遊山玩水,一天夜裏,正當他興致勃勃地坐在普濟寺山門前聽潮賞月時,突然一陣狂風把他吹倒在地,他那頂太子帽也被狂風颳到了海里。太子驚恐萬狀,忙問住持孚中禪師:這是何物作怪?
孚中禪師見太子動問,便告訴他説:山門前的沙灘下蟄伏着一條小怪龍,每到中秋節時它會喘氣、打滾,舒展一下龍身,引起山上起風浪,給人們帶來禍害。
太子聽了,大吃一驚,急忙問道:“小龍如此作孽,如何是好?”孚中禪師説:“要鎮住孽龍並不難,只要建一座塔就可以了。”太子高興地説:“此法如行,我願奏明父皇,傳旨造塔,鎮住孽龍!”第二天,孚中禪師帶着幾個泥工匠,來到梵山口的沙灘上,抓一把泥沙放到鼻子下聞一聞,蹲下身子,把耳朵貼在沙灘上聽一聽,最後用禪杖在地面上畫了個圈,説:“就在這裏打樁造塔!”太子不解其意,正想問明原因,孚中禪師連忙湊了過去,輕輕地説:“要造塔鎮住孽龍,這塔就要造在龍的咽喉七寸之處。”時隔一年,一座四角玲瓏的佛塔造好了,這就是多寶塔。多寶塔完工那天,正好又是中秋佳節,蟄伏在普濟寺山門前沙灘下的小龍又甦醒過來了,它想伸伸腿,舒展一下龍身,卻感到渾身不自在,睜開眼一看,見有四根又粗又長的石柱,緊緊地卡住了自己的咽喉,無法動彈。從此,惡浪難越百步沙,狂風遠避普濟寺。普陀山成了天下第一的人間淨土了。 [1] 

多寶塔建築特點

寶佛塔為五層方塔,高18米,雙層塔座,三層塔身,有台無檐,全由太湖石砌成。1919年,印光法師與住持了餘、了清等請無為居士陳性良募捐補修,形成現在的造型。上三層四面均鑿龕雕佛,造型別致,氣韻古雅,尤其是第三層四周的觀音三十二應身小像,神態温和凝重,給人以親切端莊之感,其獨特的寶篋印式造型為全國罕見。佛像的背景為十八羅漢,每個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每層石台置石欄,石欄柱端刻有守護天神、獅子蓮花等圖案。石塔底層基座平台較寬,頂層四角飾有蕉葉山花,四周欄下雕有四個龍頭,張口作吐水狀,雨天水從龍口流溢,如龍垂涎。

多寶塔旅遊特色

多寶塔圖集(2)
多寶塔圖集(2)(13張)
清晨時分,日出海上,站在塔院中聞聽普濟寺傳來的悠揚鐘聲和百步沙海灘的澎湃潮響,兩聲互相應和,激盪心胸,令人神清不已,故得“寶塔聞鍾”之美名。
塔院內還有諸多古蹟、題刻,康有為到普陀山時曾在塔院內假山石上留題“海山第一”四字。在寶塔內還曾發現了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聊城御史傅光宅所撰、餘姚俞近暘所書的《普陀山太子塔下藏零牙志》。

多寶塔交通線路

1號線、2號線在前寺(百步沙)下車即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