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普陀山

(浙江省舟山羣島東部海域的山脈)

鎖定
普陀山,全稱普陀洛迦山, [22]  普陀山島位於浙江省杭州灣口南緣,舟山羣島東部海域。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島呈不規則菱形,南北長約6.7千米,東西寬約2.3千米,最寬處4.3千米,面積11.82平方千米。 [13]  最高峯佛頂山,海拔286.3米。 [24] 
普陀山屬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6.1℃,屬典型低山丘陵區,全山可劃為山地、海蝕、海積階地、海積地貌、海蝕地貌四類。普陀山是浙江沿海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濱海植物區系發達,植物種類繁多,野生畜類生存環境差,種類數量少。 [3]  [13]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觀音道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全山開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寶陀講寺。最大的地標是總高33米的南海觀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環海,被譽為“第一人間清靜地”。 [15] 
中文名
普陀山
外文名
Mount Putuo
別    名
寶陀山
地理位置
浙江省杭州灣口南緣
長    度
6.7 km
寬    度
2.3 km
海    拔
286.3 m [24] 
氣候條件
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11.82 km²
著名景點
南海觀音大佛
短姑聖蹟
南天門
普濟禪寺
最高峯
佛頂山

普陀山形成演變

舟山羣島屬華夏古陸一部分,古生代以來,長期處於隆起,至中生代受燕山運動後期影響,發生一系列北北東向、北西西向為主的斷裂構造,形成地壘、地塹式斷塊升降,構成舟山羣島雒形。普陀山深受舟山羣島構造控制。舟山羣島屬天台山脈向東北延伸部分,自第四紀以來,受氣候冷暖交替變化和新構造運動影響,普陀山與大陸幾度發生聯合和分離的變化。
早更新世(距今180萬年)鄱陽冰期,大陸海岸線外移,普陀山與大陸相連。之後,發生過到鄱陽冰期—大姑間冰期的海浸、大姑冰期和大姑—廬山間冰期的海浸。影響較大的是晚更新世早期(距今10萬年前)廬山冰期之後,地球上氣候變暖,一次規模較大的星輪蟲海浸,浙江沿海深受影響,普陀山與大陸分離。4萬年前,繼之又發生規模更大海假輪蟲海浸,普陀山之梅岑、白華、金沙、青鼓壘、龍頭等主要山頭受之海浸或海蝕。晚更新世晚期以來(距今2.5萬年前)氣候又轉冷,發生大理冰期,海平面下降130—160米,海岸線至少在現代海岸300—400千米之外,普陀山又和大陸相連。全新世早期(距今8538年±120年),沿海又遭最大一次卷轉蟲海侵,入北母岸10—20千米處,普陀山最終與大陸分離,成為島嶼。現存普陀山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都是與大陸分離後由海洋作用形成的最年輕地貌現象。
中生代上侏羅中後期,浙閩東部是個龐大火山羣,發生過海震,地心岩漿噴發和侵入,普陀山全島幾乎都為晚侏羅世火山活動第一旋迴全盛期噴發物—流紋質熔結凝花崗岩覆蓋。長年受海潮沖刷,風濤拍擊,海生物腐蝕和巖壁升高或崩塌,造就普陀山特有的地質結構。 [13] 

普陀山位置境域

普陀山行政管轄區,有普陀山、洛迦山、小洛迦山、豁沙山、小山洞五座島,其中豁沙山、小洛迦山、小山洞屬未開發的無人島嶼。有善財礁、新羅礁、虎嘯礁三個明礁。
普陀山島位於浙江省杭州灣口南緣,舟山羣島東部海域。北緯29°58′3″—30°02′3″,東經122°21′6″—122°24′9″。距漁港沈家門6.5千米。島呈不規則菱形,南北長約6.7千米,東西寬約2.3千米,最寬處4.3千米,面積11.82平方千米(一説陸地面積12.52平方千米 [2]  )。島東端青鼓山臨大海,北至龍頭山,瀕黃大洋;東北與葫蘆島相距1.65千米;西盡風洞嘴,隔蓮花洋與舟山島相距3.3千米;最南端觀音跳山,隔普瀋水道與朱家尖島距2.5千米,周遭屈曲,岸線周長約22.5千米。 [13] 

普陀山地理環境

普陀山地質

  • 綜述
普陀山為浙東華夏褶皺帶浙東南沿海隆起帶,岩石以燕山運動晚期侵入岩為主,部分為侏羅系上統噴出沉積和第四紀礫、沙、亞粘土沉積。 [13] 
  • 構造
普陀山屬華夏古陸構造單元,基底構造軸呈北北東、北西西為骨架斷裂構造,形成斷塊升降格局。中生代晚侏羅世燕山運動的火山活動產物噴出和侵入,受華夏構造基底斷裂控制。古生代後,隨浙東南沿海長期處於隆起狀態,未見古生代及以前的岩石沉積。第三紀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普陀山仍保持斷塊升降性質,也未接受白堊紀、第三紀沉積,大山谷坡、海灣內第四系鬆散沉積物較為發育。 [13] 
  • 節理
普陀山岩石剛性較強,節理較發育,以高角度剪切節理為主。按走向分北東20°、北東60—70°、北西45-50°、北西70—80°四組,與構造帶基本一致。 [13] 

普陀山地貌

  • 綜述
普陀山
普陀山(36張)
普陀山屬典型低山丘陵區,受區域構造控制,形狀呈北北東向展開,岬角呈北西西向伸延。第三紀後,新構造運動間歇性升降和第四紀冰期、間冰期海水進退,及外力作用,全山可劃為山地、海蝕、海積階地、海積地貌、海蝕地貌四類。 [13] 
  • 山地
普陀山島為低山丘陵區,海拔200米以上低山約0.24平方千米,佔總面積2%。餘均200米以下丘陵地,最高寺院慧濟寺建在海拔261.7米古夷平面上。山體由堅硬的鉀長花崗岩組成,經風化侵蝕,沿垂直高角度剪切節理髮育。山體四周崩塌,形成脊窄壁陡、孤峯突起風景地貌。連續2000米長的五個崩塌體組成環山崩坍,猶如積雪湧浪,稱大、小雪浪山。島西梅岑山腰二龜聽法石磐陀石、五十三參石,島東側雲扶石、海天佛國石,東海岸師石等巨巖怪石參差矗立,有“危石若懸,墜石若扶,崩石若斧”之奇。這種幹姿百態的岩石,均燕山運動晚期形成,沿三組相互垂直方向的節理同時風化,周圍巖體崩塌而形成孤石,經陽光、空氣、水分作用,岩石稜角風化,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貌;花崗岩體沿節理斷層錯位,斷落巖塊堆積成門或洞,西天門、涼心洞、觀音洞、古佛洞等均屬此類。 [13] 
  • 海蝕、海積階地
海蝕、海積階地由階段性斷塊升降和海水進退而形成,普陀山至今保存有完整的五級海蝕階地和三級海積階地。
一級海蝕、海積階地:海蝕階地零星分佈岬角附近海岸,高度5米左右濱海地區。與此相同高度的一級海積階地,分佈於濱海港灣間,如島南司基灣海積平原,島東千步沙、百步沙沿海平原。
二級海蝕、海積階地:高度10—18米不等。沿島廣泛分佈,島東側沿岸金沙灣兩側邊緣,法雨寺至龍壽庵、大乘庵一帶較典型。普濟寺至司基灣間濱海屬瀉湖相沉積。
三級海蝕、海積階地:高度40-50米。海蝕階地分佈於岬角肩部,基岩裸露,幾寶嶺、金沙山至青鼓山海岸岬角,白華山四周,裏六嶠至外六嶠均大片分佈,邊緣有較厚殘坡積紅壤化亞粘土層。海積階地分佈飛沙吞,大、小水浪沙灣和龍灣,系古海灣相沉積。
四級海蝕階地:環島廣泛分佈,構成島內白華山、金沙山、青鼓山等渾圓山樑。
五級海蝕階地:為全島最高一級,構成全山主體。
以上階地多基岩裸露,海蝕痕跡隨處可見。 [13] 
  • 海積地貌
受構造影響,周多岬角、港灣,灣內沉積物以本地砂礫質為主,其外主要由長江供給的細粒沉積物。島四周受水動力差異,沉積物分佈不同。東岸和北岸,水動力強烈,湧浪和拍岸浪直逼灘面,沿岸以礫石灘、沙灘為主。西岸和南岸,水動力較弱,潮間帶堆積主要由長江供給的粉砂淤泥,發育成寬闊泥灘。
礫灘:全長約3.23千米,約佔全島岸線總長14.3%。分佈島北部西側大水浪沙崗墩北部海岸及島東側飛沙吞南端至千步沙北端一帶岸線。呈帶狀鑲嵌於海灣內,飛沙吞南端寬20—30米,餘皆數米。礫石大小粒徑不一,岩石來自附近晶屑熔結凝灰岩,花崗岩及斷層角礫岩,被湧浪、潮流衝擊,互相摩擦成渾圓狀、橢圓長軸平行排列於海岸。
沙灘:全長約5.17千米,約佔全島岸線的22%。分佈水動力較強海灣內,島北後吞沙、唬虎沙,島東側飛沙吞、幹步沙、百步沙,島南金沙等。沙粒自岸向海由粗至細,潮間帶以下轉為泥質。因向岸沖流流速大於迴流流速,大潮時迴流較強,小潮時減弱,兩方相對平衡,使就近而來粗碎屑物不能向海遠移。據礦物分析:石英含量44—70%;長石15—30%,顆粒一般呈稜角形,表面新鮮;岩屑含量8—20%,個別高達22%,成分多為花崗岩岩屑。沙灘沉積物來源多屬原巖,為就近花崗岩風化剝蝕搬運而來。據沙灘剖面分析:可分為風成砂帶、潮上帶、潮間帶、潮下帶等四個亞相帶。坡度1.5°—2.5°,微傾於海,灘面平滑。高潮時受激浪作用,形成縱向沙脊,後部有平行於沙脊的槽溝。沙脊被海浪推動內移變老新沙脊又產生內移,內移灣內沙脊不再受海水浸淹,形成沙丘羣,沙丘又隨風吹向山丘,飛沙吞形成即為典型。
泥灘:全長約4.2千米,佔全島岸線20%。分佈在島南側短姑道頭至風洞嘴,島西側風洞嘴至六嶠山嘴等一帶波浪、潮流等水動力較弱區域。由長江口、浙江沿岸流中懸浮物在波隱區回淤沉積的粉砂質泥和泥質粉砂組成,粘性較強,含水量高,呈灰黑色。潮間帶延伸寬度400—1000米,坡度2—3%。 [13] 
  • 海蝕地貌
普陀山島周圍岬角處,浪擊作用強烈,基岩不斷破壞,形成多種類型海蝕地貌。以岩基為主的岸線,全長約9.9千米,佔全島岸線44%,自西北至東南分佈茶山、龍頭山、金沙山、青鼓山、毛跳山、觀音跳山沿岸岬角凸出部分及其延續的巖壁,直接受強海浪衝擊的海蝕岸。巖岸帶僅有少數大塊碎石崩積物。海蝕崖、海蝕平台、海蝕穴均有發育,海蝕崖離海面一般813米,海蝕平台寬度較窄且不連續,有的高潮時受淹,低潮時出露。
海蝕崖、海蝕台:分佈島四周,尤以北部、東部發育,崖壁高10餘米,海蝕台上巖柱林立。一些海蝕階地邊緣上,説法台、心字石等古海蝕崖比比可見,至今保存較好。
海蝕洞(穴)、海蝕巷道:分佈海蝕崖腳,由湧浪衝擊,沿岩石斷層或節理抗蝕較弱部位處,從海蝕洞逐漸擴大發展成海蝕巷道。梵音洞、潮音洞、觀音跳等附近都有典型海蝕洞穴和海蝕巷道。梵音洞、潮音洞等海蝕洞穴由於地殼運動造成岩石破裂——斷層或節理,經過長時間風化、海水侵蝕、浪擊形成。梵音洞南面火山岩石壁上還可看到斷層錯開所留痕跡——斷層擦痕;潮音洞附近花崗岩體可見與洞穴方向相同一條條相互平行密集的裂隙——節理。 [13] 

普陀山氣候

普陀山屬亞熱帶海洋型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夏季較長,春秋季較短,氣候濕潤,冬暖夏涼,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13] 
據氣象站二十年氣象資料分析,年平均氣温16.1℃,最冷月(1月)平均氣温5.4℃,最熱月(8月)氣温27℃;日極端最高氣温38.2℃,日極端最低氣温-6.5℃;全年降水量1186.9毫米,降水天數平均149.1日;其中春夏季雨量較多,秋季雨量較少,相對濕度72%—91%(平均80%),年日照時數平均2133.7小時,季風明顯,秋季多偏北風,春夏多偏南風,7、8、9三個月時有颱風,年平均風速4.2—5.7米/秒,最大平均風速31米/秒。無霜期254天,結冰日數平均18.3天。 [3] 
年降水量一般1100—150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1321.4毫米,其中最多1973年1887.4毫米,最少1996年961.3毫米。春夏季佔全年降水量60%,秋冬季佔40%,降水量多集中3—4月春雨期和5—6月梅雨期,8—9月台風影響時亦較多。 [13] 

普陀山植被

普陀山在中國和浙江植被劃分中,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亞地帶”浙閩山丘甜儲、木荷林區中天台、括蒼山山地丘陵、島嶼植被片。是浙江海島植被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全島植被總面積965.7公頃,植被覆蓋率73.4%,可分為10個一級、17個二級分類單位。 [13] 

普陀山土壤

普陀山全山土地總面積19735畝,其中土壤面積19209畝,佔97.3%;寺院、居民住房基地430畝,水面24畝,公路73畝,分別佔總面積的2.2%、0.12%和0.38%。 [3] 
根據浙江省土壤普查分類,普陀山土壤總面積1280.6公頃,歸屬為紅壤、粗骨土、石質土、新積土、濱海鹽土、水稻土6個土類,紅壤、黃紅壤、浸蝕型紅壤、潮土、濱海鹽土、滲育型水稻土、瀦育型水稻土、鹽漬型水稻土8個亞類,下分13個土屬,18個土種。 [13] 

普陀山水文

普陀山四周瀕海,地表水大部分瀉入海,地層富水性弱,地下水資源有限。 [4] 

普陀山主要山峯

名稱
介紹
佛頂山在島西北部,其東巔曰菩薩頂、白華頂,海拔286.3米(一説291.3米、288.2米),為全山最高峯,上建天燈台。西麓廣數十畝,舊有石亭,內供石佛,慧濟禪寺建於此。麓間有“刀劈石”“朝闕玉柱”“石林”等景點。
雪浪山
雪浪山位於佛頂山西南,雙峯疊峙,亦稱大、小雪浪山,海拔189.7米,高峻突兀,白石嶙峋,林木輝映,如積雪,似湧浪。
茶山
茶山在佛頂山西北,海拔93.7米,中多茶園,廣產“雲霧佛茶”。又有山茶花樹,冬春之交,葩滿山谷,若珊瑚林。明屠隆題為“茶山夙霧”。
天竺山
天竺山位於茶山東北,瀕海,有天竺庵,故名。
蓮台山
蓮台山在島東北,飛沙番西南,海拔205.2米,麓間有功德嶺,南下有蓮台洞,昔建茅篷。
長短山
長短山在島東北八仙岩後,兩小山參差並出。
青鼓山
青鼓山又名青鼓壘。位於島東盡處,明初孤懸海中,舟泊岸下,後飛沙填滿海峽,遂與普陀山相連。東端為梵音洞,上建梵音洞庵。
梵山
梵山在普濟寺南,間隔蓮花池,為寺之案山,巔平廣,形圓少石,林木薪蔚,1984年山巔建梵山亭。外又有一峯,擁抱相連,中有岙,稱梵岙。
南山
南山俗稱楊梅眺(跳)。海拔17.1米,孤懸島南,四周礁石矗峙,潮落可通。入口有雙巖對峙,稱南天門。東側獅巖雄踞海嵎,南望朱家尖等山。清康熙間,僧通旭建大觀篷。有環龍橋和本島相連。
毛跳山
毛跳山在潮音洞北,1993年建化身窯於此。1994年浙江省海洋氣象廣播電台建此。
六嶠山
六嶠山在島西北,瀕海,天然六阜並聯,中各有嶠,故名。
雙峯山
雙峯山為今普濟寺後山,有靈鷲、觀音兩峯,古稱“雙峯山”。
豁沙山
豁沙山在蓮花洋北,呈三角形,山上灌木叢生,花香滿谷。
龍頭山
海拔102.3米。
錦屏山
錦屏山在佛頂山東南,海拔205.2米,環列如屏。其巔為光熙峯,南麓建法雨禪寺。
蓮台山
海拔133.3米。
青鼓山
海拔142.7米。
雪浪山
海拔188.2米。
大山
海拔183.2米。
海拔109.3米。
白華山
海拔97.1米。
參考資料: [13]  [24-26] 

普陀山資源狀況

普陀山水資源

普陀山涇流係數0.43,年涇流量579萬立方米,平均每平千米有48.9萬立方米。地下水賦存於第四紀鬆散岩層中,其中沿岸砂、粉水層含水性較好,水深1—3米,從近海邊切割處滲出。總計全山地下水資源102.52萬立方米。 [5] 
民國十三年(1924年)調查:全山有池7處,潭2處,泉10處,較大寺庵均有井1—2口。1956年調查:全山有水井86口,其中能飲用70口。1970—1990年間先後築水庫八座,蓄水容量達90萬立方米,挖坑道井31口,容積2.7萬立方米。從長遠看,淡水資源較貧乏。1993年開始鋪設海底輸水管,從舟山島引水過港,以解決淡水資源之不足。2005年,新鋪設海底輸水管5004米,設計日流量7000立方米,於2007年1月竣工。 [14] 

普陀山土壤資源

普陀山土地總面積19735畝,其中土壤面積19209畝,佔97.3%。砂粘質紅土屬:(砂粘質紅土1個土種)面積8330畝,遍佈全島,佔全島土壤總面積43.36%。母質為粗晶花崗岩風化體,石英砂含量高而明顯,大於1毫米的砂粒佔20—40%,細土佔10—15%;土體深厚,能為植物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使植物根系深扎。 [5] 

普陀山植物資源

普陀山 普陀山
普陀山是浙江沿海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島嶼之一,濱海植物區系發達,植物種類繁多。1978—1982年和1986、1991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舟山市林科所、浙江林學院的專家、學者和師生先後多次來山進行苔蘚植物區系考察、維管束植物資源和植被類型調查,以及古樹名木和野生花卉資源普查。據調查,全島維管束植物有177科近1270種。其中蕨類植物26科79種,裸子植物8科38種,被子植物143科1153種(其中單子葉植物22科382種,雙子葉植物123科1071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普陀鵝耳櫪,二級保護植物有樟樹、普陀樟、舟山新木姜子、櫸樹、野大豆、金蕎麥、中華結縷草等8種。
據2008年最新一次普查,普陀山有古樹名木1315株,隸屬於27科42屬56種,其中一級古樹(樹齡500年以上)12株,二級古樹(樹齡300—499年)106株,三級古樹(樹齡100—299年)1197株。樹種分佈上以朴樹(282株)、蚊母樹(232株)、樟樹(198株)為主,其他數量較多的樹種還包括圓柏、羅漢松、普陀樟、紅楠、楓香樹、黃連木、鐵冬青、全緣冬青及紅山茶等。 [13] 

普陀山動物資源

普陀山島小,山低,寺院密集,朝山香遊客眾多,野生畜類生存環境差,種類數量少。根據浙江林學院動物研究所朱曦教授2005年對普陀山陸棲脊椎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普陀山目前有陸棲脊椎動物17目45科103種。其中獸類6目9科15屬16種、鳥類資源有7目23科48屬60種、爬行類動物有3目10科18種、兩棲類動物有1目4科6屬8種。 [13]  包括中華蟾蜍、兩棲動物蛙科的牛蛙,爬行動物澤龜科的紅耳龜,鱷龜科的蛇鱷龜等3種為外來物種。普陀山山上有國家二級以上動物30多種,有舟山獐、穿山甲以及各種鳥類、蛇類等。 [1] 

普陀山旅遊資源

【主詞條: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普陀山風景
普陀山風景(18張)
普陀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觀音道場、國務院公佈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全山開放有寺院共四十多座,最大的是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和寶陀講寺。最大的地標是總高33米的南海觀音大佛。普陀山四面環海,被譽為“第一人間清靜地”。 [15] 
普陀山主要景點有三寺:普濟禪寺(前寺)、法雨禪寺(後寺)、慧濟禪寺(佛頂山寺),並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架構着普陀山觀音道場。普陀山三寶,亦稱佛國三寶:指九龍藻井、楊枝觀音碑、多寶塔(太子塔),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龜聽法石,普陀山三洞:朝陽洞潮音洞梵音洞。普陀山十二景:蓮洋午渡短姑聖蹟梅灣春曉磐陀夕照、蓮池夜月、法華靈洞、古洞潮音、朝陽湧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霽、茶山夙霧、天門清梵。 [3] 
普陀山勝境全圖 普陀山勝境全圖

普陀山歷史文化

普陀山名稱來歷

普陀山是普陀洛迦山的簡稱。依據《普陀洛迦新志》所載:普陀洛迦,梵語也。有作補陀洛迦、補陀洛伽、補怛洛伽、補陀羅伽者,當為翻譯梵語之異文。在華言為小白華。
可知,普陀山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又可寫作補陀洛迦山、補陀洛伽山、補怛洛伽山、補陀羅伽山,其意譯是小白花樹山的意思。又如《續一切經音義》所載:此山中多有此花樹,其花甚香,即南海北岸孤絕山,觀自在菩薩所居宮也。
所以,普陀山又被稱為寶陀山,是觀音菩薩所居之宮殿。 [22] 

普陀山藝文

普陀山山志所收文學作品從唐宋到明清,數量非常可觀。據王連勝對清代普陀山山志詩詞的統計,其數量在400餘首。如果加上元、明普陀山山志所收詩詞,數量可能會更多。王連勝又多方探尋,共計蒐集1572首有關普陀山的詩詞。 [21] 

普陀山文物古蹟

名稱
介紹
圖片
普濟寺亦名前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位於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白華頂的靈鷲峯南麓,始建於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寺院主體坐北朝南,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普濟寺中軸線上古建築依次為御碑殿、天王殿、圓通殿和藏經樓。普濟寺總體佈局既採用傳統的中軸線方法,又充分利用地形地段來安排單體建築,在建築設計和營造上獨具匠心,集清代建築之大成,為浙江清代官式建築的典型代表。 [18] 
2013年5月3日,普濟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6] 
慧濟寺位於普陀山最高處佛頂山上,又稱佛頂山寺。全寺佈局為其它禪林所少見,天王殿後,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樓、玉皇殿、方丈室等均在一條平行線上,頗具浙東園林建築風格。與普陀山其他寺院不同,慧濟寺主殿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右側大悲殿供奉的唐代觀音像,為普陀山最古老佛像藝術。慧濟寺主殿屋頂用天藍、淡綠、鵝黃、紫紅等色琉璃瓦蓋成。 [6] 
法雨寺位於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鎮中山村。明萬曆八年(1580年)創建,初名“海潮庵”,因其位於普陀山主寺普濟寺之後,又名後寺。法雨寺卧山挹海,巧運地形,劃鑿疊累,設台地六層,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坐北朝南,除山門“天后閣”位置偏向東側外,殿宇建築俱在同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為天王殿、玉佛殿、圓通殿、御碑殿、大雄寶殿及方丈殿,依次隨地勢而上。其他建築兩側對稱分佈。法雨寺規模宏大,氣勢非凡,歷史悠久,工藝精湛。 [19] 
2006年5月25日,法雨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普陀山多寶塔位於舟山市普陀區普陀山鎮普濟寺東南。元元統二年(1334年),寶陀觀音寺(今普濟寺)住持孚中懷信禪師受宣讓王帖木兒不花“施鈔千錠”,購蘇州太湖美石建造多寶塔,故又名“太子塔”。多寶塔為寶篋印經塔形制,由兩層基座、三層塔身及頂部塔剎組成,平面正方,通高18.2米。其形制特殊、構造精巧,集藏、蒙、漢文化於一體。 [20] 
2006年5月25日,普陀山多寶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普陀山佛教沿革

  • 始興
太康年間(280—289年)信徒們已發現本島(時稱梅岑山)自然環境與佛教諸經所載觀音聖地相似,時常有人登山求訪大士蹤跡。
據“舊志”記載,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有梵僧(一説西域僧)來潮音洞前燔十指,指盡,親見大士説法,授與七色寶石,靈感始啓。
唐鹹通四年(863年),日本僧慧鍔第三次入唐,詣五台山敬禮,至中台精舍,睹觀音像容貌端雅,懇求請歸其國,眾從之,鍔即肩負至明州開元寺,覓得張友信(一説張支信)便船,將登舟,像重不可舉,率偕行賈客竭力負之,乃克勝。及過梅岑山,濤怒風飛,舟人懼甚,鍔夜夢一僧謂之日:“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風相送。”鍔泣以夢告眾,鹹驚異,乃置像於洞側,祈禱而去。山上居民張氏請像供奉於宅,稱“不肯去觀音”,是為普陀山供奉觀音之始,歷代山志誤載為後梁貞明二年(916年),系將請像與建院二事合而為一。
至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在張氏宅址建“不肯去觀音院”,乃普陀山最早寺院。 [27] 
  • 宋元
宋朝廷保護佛教,度僧散牒,設僧錄司統領天下寺院,但禁止僧人私度。乾德五年(967年),命內侍王貴送香幡到普陀山供奉。紹興元年(1131年),蜀僧真歇自長廬來山,經郡府請示朝廷,易律為禪,山上居民聞教音,皆離去,普陀始為佛國淨土。
元朝廷篤信佛教,凡帝王登位,必先受戒,中央設總制院(後改稱宣政院),各路設行宣政院統領教務,給喇嘛和僧侶以優厚待遇。一山出使日本後,在日本創立“二十四派日本禪”之一的“一山派禪宗學説”,對當時江南禪宗的流傳影響頗大。 [27] 
  • 明代
明代帝皇崇佛,但由於海寇搔擾,使普陀山佛教經歷幾次較大興衰。洪武二十年(1387年),信國公湯和經略沿海,以普陀“窮洋多險,易為賊巢。”徙僧毀寺,遷觀音像。山上僅留鐵瓦殿1所,使1僧1役守奉之。是為普陀山佛教第一次衰微。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倭寇屯踞普陀,殿宇遭毀,僧眾解散,歷朝敕賜碑文被砸斷拋入海中。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參將劉恩至等滅倭於潮音洞一帶。提督王仔命把總黎秀會同主簿李良模領兵到山,遣僧拆庵。佛像、鐘磬等運往鎮海招寶山。僧眾有度牒者分發內地各寺,無度牒者還俗或當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總制胡宗憲遷寶陀寺至招寶山巔。嘉靖四十年(1661年),總兵盧鏜拆圓通寶殿至招寶山麓,僧真海奉“不肯去觀音”西遷,山中梵音虛寂。隆慶二年(1568年)、五年(1571年),地方官府懾於倭患,又迭禁人民朝山進香,普陀佛教再次衰落。 [27] 
萬曆十四年(1586年)3月,神宗遣內官太監張本、御用太監孟廷安齎皇太后刊印藏經41函,舊刊藏經637函,裹經繡袱678件,觀音金像1尊,善財、龍女像各1尊賜寶陀寺;紫金袈裟1襲賜真表。真表進京謝恩,神宗賜延壽寺茶飯、緇衣僧帽及香金50兩。真表訪求四方名衲,在普陀山建庵53處。翌年,魯王賜赤金佛像1尊,撰《補陀山碑記》。參將侯繼高植閻立本及吳道子所繪兩塊觀音像碑於寶陀寺。萬曆十九年,詔僧真語繼任寶陀寺住持,禮部賜給玉帶鎮寺。四方僧眾聞訊而聚,閩浙香客,紛至朝山。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浙江督撫以“普陀屹峙洋外,近島夷”,再次勒石雲:“除原建屋宇見住僧人,已該定海縣查有額在冊姑免逐外,自後並不許搬運磚木,增建院舍,廣招徒眾。但由於帝王崇佛,國內高僧、名宦及信徒仍然渡海不絕。 [27]  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欽賜寶陀觀音寺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山以寺名,此為普陀山名之始。 [29] 
明一代,尤其萬曆後期,普陀山佛教得到空前發展,江浙兩省、福建等沿海信徒紛紛朝山做佛事,蓮花洋上“貢艘浮雲”,短姑道頭“香船蔽日",佛事十分興旺。 [27] 
  • 清代
清代佛教沿襲明制,對於僧眾,一律官給度牒。順治初,海疆不靖,羣議普陀遷僧,經寶陀寺住持貫介力求方止。康熙四年(1665年)五月,荷蘭海盜侵佔山寺;康熙十四年,遊民失火,普陀寺焚燬,餘庵荒廢。普陀山佛教第三次衰落。 [27]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弛海禁,僧眾歸山。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到杭州,齎金千兩令重建普陀寺大圓通殿,十方檀信紛紛解囊。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定海總兵藍理聘請天童密雲四世法裔潮音主持山事,宏開法席,再次“易律為禪’’,重振禪宗。
雍正九年(1731年)三月,準浙閩總督李衞奏,發帑金7萬兩,命前任蘇州巡撫王璇督工,重興普陀。 [27]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僧教育會”設立。 [28] 
清一代,自康熙二十八年始,歷朝帝王先後多次對普陀山賜金,各親王貴族臣民也紛紛捐資,寺院遍佈全山,香火終年不絕,殿亭樓閣,至今保存完好。 [27] 
  • 民國時期
清末民初,由於火輪通航,香客及遊山者日益增多,山上大多數庵院相繼擴建或翻建,配以宏偉莊嚴的大殿和成排客樓,並新建起一片茅篷。 [27]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普陀山佛教會,會長開如。後名稱屢經更換。 [28]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小股日軍佔領普陀山。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日軍在山上舉辦學堂,強迫30多名沙彌學習日語。同時封鎖海港,外地香客絕跡,寺院年久失修,僧眾生活拮据。 [27]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中國佛教會決議設立全國名山區佛教會。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6月,成立中國佛教會普陀山直屬支會,理事長善餘法師。 [28] 
  • 解放後
解放前夕,僧眾四散,會務中輟。
1950年5月19日,普陀山解放,請塵空法師主持山務,時有僧侶316人。黨和政府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正當宗教活動,並撥款修建普濟、法雨兩寺和楊枝庵等。
1958年起,因受“左”的影響和“文化大革命”之動亂,黨的宗教政策遭嚴重破壞,宗教活動一度中止,粉碎“四人幫”之後,黨的宗教政策得以重新落實。 [27] 
1962年3月,成立普陀山佛教協會,下設生產委員會,實行農禪結合。 [28] 
1979年,政府重申宗教政策;同年4月,普陀山管理局成立,設宗教科,與舟山地區宗教處共同領導和組織寺院恢復開放工作。 [27] 

普陀山節日活動

  • 南海觀音文化節
觀音文化節 觀音文化節
觀音文化節是普陀山最盛大的旅遊節慶,始創於2003年,每年舉辦一屆。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是以普陀山深厚的觀音文化底藴為依託,以弘揚觀音文化、打造文化名山為內涵的佛教旅遊盛會。期間有大型法會、佛教音樂會、眾信朝聖、蓮花燈會、文化研討會、佛教文化旅遊品展覽會等一系列活動。 [6] 
  • 香會節
香會節 香會節
普陀山觀音香會節起源於觀音應化誕生或成道等日。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海內外佛門弟子,不論遠近紛紛從四面八方雲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參加法會。十八日晚、十九日凌晨達到高潮,上萬信眾摩肩接踵,三步一拜齊登佛頂山,場面蔚為壯觀。全山徹夜燈燭輝煌,講經誦佛之聲通宵達旦。 [6] 
  • 春季旅遊節
春季旅遊節 春季旅遊節
普陀山之春旅遊節以“生態旅遊,人文體驗,遊客互動,百姓同樂”為宗旨,在每年陽春三月舉辦,是融羣眾娛樂、遊客參與為一體的互動性大型旅遊娛樂文化活動。於1990年首次舉辦。內容包括聲樂、舞蹈、戲劇、書畫、燈謎、幸運抽獎、佛國茶道、旅遊義工活動等,是普陀山繼觀音文化節、香會節之後的又一文化節日,此外還有攝影大賽、沙灘遊藝活動等一系列的旅遊節目。 [6] 

普陀山傳説軼事

  • 短姑聖蹟
觀音跳 觀音跳
相傳有姑嫂二人渡蓮花洋來朝山進香,船靠碼頭時,不巧小姑“天癸”來潮,自愧不潔,不敢下船入山。其嫂短(責備的意思)其無福朝聖,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獨自進山拜佛去了。時近中午,潮水大漲,小船與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餓得發慌。正在此時,只見一村婦拎着飯籃走到碼頭邊,向潮水裏投下一些石塊,踩着這石塊來到小巧玲瓏姑船上,説是其嫂進香託她捎來的,説罷,放下飯盒便離船而去。過了不久,其嫂進香歸來,問起這件事,感到奇怪。忽然想起剛才拜佛時,瞻仰蓮座,只見觀音大士衣裾濕了一片,心裏頓有所悟,原來這是觀世音菩薩做的善事。因其嫂曾在碼頭“短其姑”,從此,姑嫂泊舟處即被稱作“短姑道頭”,大士送食時投向潮水裏用以踩腳的石塊,稱為“短姑聖蹟”。 [10] 
  • 二龜聽法石
一傳,觀音菩薩在説法台上講經説法,東海龍王知道以後派了他的兩個龜相來聽經,沒想到兩相聽得入了迷,不願再回龍宮,龍王知道後非常生氣,就將他們化為了石頭。二傳,這是雌雄兩隻烏龜,因在聖地戲鬧而被懲罰變成了二龜。 [10] 
  • 洛迦來歷
普陀山是印度話的簡稱,具足稱是普陀洛迦山、補怛羅迦、布怛落伽等,中國話叫做小白華山。普陀洛迦原為一山之名,因為中國人習性好略,或稱普陀或單呼洛迦,久之遂成為兩個山了。
考普陀山之成為觀世音菩薩道場的原因,在佛教經典上也有明文,當時印度就有幾個補怛洛伽等之説。
  • 普陀洛迦山
此説普陀洛迦山上,有觀世音宮殿。釋迦牟尼佛在此山與觀世音菩薩等無央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聚會説法。觀世音菩薩除成就大慈悲外,還善能修持無量陀羅尼門,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師到印度時,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觀音聖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記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難以攀登,唯觀自在菩薩往來於此。觀自在菩薩常現自在天形,或塗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滿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薩即現何身而為。
觀世音菩薩在此山為無數菩薩、聲聞、天龍八部説法外,還常隨釋迦牟尼佛到各地説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經》説:佛在室羅伐竹林道場,觀自在菩薩與無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後圍繞。

普陀山歷史人物

普陀山
普陀山(5張)
最早見於志史的來普陀修煉的著名道教人物為秦始皇年間(前246年—前210年)的安期生。他曾受學於河上丈人,賣藥於東海邊,人稱“千歲翁”。相傳秦始皇東巡時,以重金召他去尋求長生不老藥。安期生不受其命,曰:“後數十年求我於蓬萊山下。”不久安期生渡海至桃花島、馬秦(今朱家尖)和普陀諸島隱居修道。今普陀山幾寶嶺下東側巖洞中有“仙人井”,其水雖大旱大潦亦無增減,色味甘潔,井窟中寒氣侵人,雖酷暑不可久居,相傳為安期生煉丹遺蹟。西南海中的桃花山,傳説是以安期生灑墨成桃花而得名。
另一位曾在普陀山長期隱居修道的著名道教人物是梅福,字子真。他精嫺詩書,博學多才,曾補南昌尉,因見王莽擅權,漢室將傾,便棄妻子,隱姓埋名,於漢平帝元始年間(1年—5年)渡海來普陀山,結茅山椒,採藥煉丹,直至終老。後人因此稱此山為“梅岑山”,此名沿襲了千餘年。北宋宣和年間,山上尚有梅福留下的“履跡瓢痕”。今普陀山普濟寺西北有梅岑峯,岡阜起伏,林壑幽美,峯頂建有梅福庵,相傳是當年梅福結茅隱修之處。梅福庵內有靈佑洞,相傳此處為梅福煉丹處。庵內有一“梅福井”,相傳為梅福煉丹用井。據古志書載梅福曾梅岑峯西麓下的梅灣廣植梅樹。
據普陀山志史記載,晉代著名道教人物葛洪(284年—355年),字稚川,自號抱朴子,精通神仙修道之術,曾遊歷此山。今普濟寺慈雲石東側,有葛洪井,水色湛碧,沁人肺腑,滲水涓涓,晝夜不息,相傳為葛洪當年煉丹所鑿。另據鄞縣誌記載,元朝道士王天助,曾修煉於普陀山。京師大旱之時,他祈雨輒應,投鐵符治理決河水患也頗為靈驗,被皇帝賜號太虛玄靜明妙真人。 [9] 

普陀山社會生活

普陀山人口

普陀山常住人口為7414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411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997人,下降28.79%,年平均增長率為-3.33%。 [14] 

普陀山特產

普陀佛茶,浙江省舟山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普陀佛茶產於普陀山,又名普陀山雲霧茶、鳳尾茶。優質普陀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澤翠綠披毫,香氣芬芳,茶湯味道清醇爽口,又因其似圓非圓的外形也略像蝌蚪,故也稱“鳳尾茶”。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普陀佛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3] 

普陀山旅遊信息

普陀山交通

島上交通主要由普陀山客車公司經營,每個景點門口都有候車站點,但是需要請調度調車輛前來。各地景點交通方便,車票價格明碼規定。車況不錯,全帶空調。 [7] 
公交車
普陀山由兩條旅遊專線車將大多數景點連接起來。這兩條專線車每隔10—15分鐘一班,夏秋季節的運營時間是6:00—18:00;冬春季節運營時間是7:00—17:00。遊客應在此前返回住地。
1號線:百步沙(普濟寺)、百步閣紫竹林、入三摩地、碼頭、海防新村、海鮮園、寶陀飯店、西天渡口(香會期及特殊節假日停駛)。
2號線:百步沙(普濟寺)、朝陽洞、大乘庵法雨寺、飛沙岙、寶月庵、古佛洞、索道站。 [11] 
出租車
普陀山景點較分散,團體包車更划算。12座國產豐田麪包車400—600元/天,20座國產豐田中巴車800—1000元/天。普陀山旅遊淡旺季明顯,淡季可議價。
飛機
從舟山普陀山機場去普陀山,舟山普陀山機場坐落在普陀山的鄰島朱家尖。離開飛機場有中巴車,小轎車,乘坐到達蜈蚣峙客運碼頭。蜈蚣峙客運碼頭到普陀山客運碼頭乘快艇10分鐘。 [6]  [12] 

普陀山路線

包車遊路線
1.去索道站乘索道上慧濟寺;2.遊好慧濟寺乘索道回,去法雨寺;3.去普濟寺;4.去紫竹林看南海觀音;5.送回碼頭或賓館。 [6] 
二日遊線路
上海—普陀山
第一天:早上南浦大橋旅遊集散中心乘大巴,經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跨海大橋至朱家尖蜈蚣峙碼頭。快艇15分鐘往普陀山,用中餐,遊紫竹林,潮音洞,不肯去觀音院,南海觀音大佛,宿普陀山;
第二天:早餐後遊普濟寺,步行上下佛頂山慧濟寺,法雨寺,千步沙海濱公園,適時快艇至朱家尖乘大巴,返回上海。
杭州—普陀山
第一天:早上7:30杭州旅遊集散(黃龍)中心上車,散客拼團後乘空調旅遊車出發至沈家門半升洞碼頭,乘快艇赴普陀山,遊覽西天景區磐陀石、心字石、普濟寺。
第二天:遊覽法雨寺、紫竹林、南海觀音後快艇回沈家門,下午遊程結束乘車返杭州。

普陀山遊客中心

大廳裏的休息位只有9個:遊客中心可以免費領取景區簡易遊程線路圖,設置了專門的投訴諮詢窗口,急救設施和寄存包服務,服務人性化。 [8] 

普陀山特色旅遊

海天佛國
如果是香客和善男信女,會特意選擇三個日子上島:2月19日為觀音菩薩生日,6月19日為菩薩得道日,9月19日為菩薩出家日,這三個日子都是農曆。 [11] 
以二月大香會期為最盛,六月遊山避暑者較多,九月則稱小香會,香客略少。這三個日子的前三天,大批香客上島,候船時間可能長一點,房價也可能略高。
一般遊客,如果想觀覽佛事盛況,可專門選擇這幾個日子,如果怕人多擁擠,可以避開這幾個時間上普陀山。 [7] 

普陀山特色飲食

素齋
普陀山的素齋種類繁多、氣味芬芳、清新淡雅、營養豐富,一向受到中國海內外遊客的好評,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在寺內吃一頓素齋。普陀山的三大寺(普濟寺、法雨寺、佛頂山慧濟寺)的齋堂都有方便香客趕齋的時間。一般早餐為5:30—6:00,午飯為10:00—11:00,晚飯16:30—17:00左右。 [11] 
海鮮
普陀山的活海鮮有黃魚、墨斗魚、海蟹、花蛤、淡菜、貝殼類、條紋蝦等。除各賓館、山莊的餐飲外,飯店主要集中在海鮮園、前寺、後寺和南天門附近。其中,海鮮園集中了52家海鮮餐館。 [11] 

普陀山景區住宿

普陀山大多住宿點都聚集在前寺、後寺附近。規模一般都不大,條件設施一般。標準間價格從150—700元不等,另收每人20元的海塘建設費。除週五、週六和法定節假日前後三天,以及每年九天的觀音香會期(農曆二月、六月和九月的十七、十八、十九)外,住宿一般可打八折。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