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多子女家庭

鎖定
多子女家庭,是指一個家庭中有兩個或以上孩子的家庭。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大多數家庭是多子女家庭。實行計劃生育國策期間,中國大部分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近些年來,隨着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實施,多子女家庭數量顯著提高。中國人歷來有“多子多福”的觀念,然而多子女家庭的構成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養老問題解決及親子關係、親兄弟姐妹關係發展的同時也有造成父母負擔過重的風險。目前,與多子女家庭相關的研究多集中在政策與人口領域。研究發現,二胎母親的就業與心理健康問題、頭胎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農村的女兒養老現象日益凸顯 [1] 
多子女家庭在國際社會是被尊重和保護的家庭類型,中國立法中提到了與多子女家庭相關的鼓勵措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15修正)中有條文對家庭子女數量進行了規定。家庭也是全面性教育的主題之一。學習者不僅需要了解家庭的不同類型,還需要培養對不同家庭的尊重態度 [2] 
中文名
多子女家庭
外文名
Multiple Child Family

多子女家庭定義

多子女家庭,是指一個家庭中有兩個或以上孩子的家庭。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大多數家庭是多子女家庭。1978年,“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首次被寫入憲法,並在全國嚴格執行 [3]  。1978年,中央《關於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的報告》明確提出“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是一個,最多兩個”。於是,獨生子女家庭逐漸成為主流。近些年來,隨着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實施,多子女家庭數量顯著增加 [4] 

多子女家庭我國多子女家庭政策的歷史

1949年以來的生育政策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即自由生育階段、探索並確立計劃生育政策階段、嚴格執行計劃生育階段和計劃生育政策放寬階段 [5] 

多子女家庭自由生育階段(1949~196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的首要任務是恢復國民經濟和穩定人民政權。1949~1953年期間,我國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36%~37%的高水平,死亡率從20%下降至14%,總數每年增長1000萬人以上,由此中國進入歷史上人口增長最迅速的時期。當時新中國社會生產力亟待恢復,我國實行倡導生育的政策,人口發展處於自發的、非計劃的狀態。這一時期,各級政府嚴格限制人工流產,嚴禁非法打胎。1954年全國總人口已突破6億大關,造成城市住宅和公共設施供應緊張,以及多子女家庭經濟負擔重、生活質量降低。育齡女性開始產生較普遍的節育要求,這為今後節育政策的提出奠定了現實基礎 [5] 

多子女家庭探索並確立計劃生育政策階段

20世紀60年代,我國人口又一次迅猛增長。1963年出生率達到歷史最高值43.60%,自然增長率升至33.5%,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壓力。對此,中央決定開展計劃生育。然而,除北京、上海等城市試點地區外,廣大農村地區尚未全面實行計劃生育,全國的總和出生率仍穩定在35%以上,至1964年總人口已突破7億大關。1978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批轉《關於國務院計劃生育會議的報告》,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生育調節的具體目標,即“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子女數最好一個,最多兩個”,以及“生育間隔3年以上”。1971~1978年間,中國人口出生率從30.74%下降為18.34%,人口增量也從70年代初的2200萬以上減少到不足1300萬,計劃生育工作初步取得成效 [5] 

多子女家庭嚴格執行計劃生育階段

為了使全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計劃生育上升為一項基本國策。這一時期,由於20世紀50~60年代生育高峯時期出生的人口羣體進入婚育年齡,人口增長率有所回升,人口增量從1980年的1163萬人增加到1987年的1793萬人,其後兩年也保持在1700萬左右的規模,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史上的第三次人口增長高峯。1982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的指示》(中發〔1982〕11號),規定“國家幹部和職工、城鎮居民,除特殊情況經過批准者外,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農村普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某些羣眾確有實際困難要求生二胎的,經過審批可以有計劃地安排。不論哪一種情況都不能生三胎”。這一政策成為此後三十年“獨生子女”政策建立和完善的基礎 [5] 

多子女家庭計劃生育政策放寬階段

“獨生子女”政策嚴格實施30年來,中國人口過快增長的問題被有效控制。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比上年減少200萬,人口出生率為10.94%,較2017年下降1.49個百分點,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最低值。同時,人口結構快速轉變的負面效應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方面,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2013年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啓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經過2年的“緩衝期”,為進一步鼓勵人們積極生育,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下文簡稱“全面二孩”政策)。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明確“全面二孩”政策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此,我國全面完成了由“獨生子女”生育政策向“全面二孩”政策的調整 [5] 

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的特徵與趨勢

我國近年來最為常見的多子女家庭為二孩家庭。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98萬人,死亡率為7.14‰ [6]  。從生育孩次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比重明顯高於一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比重達59.5%,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這説明“全面兩孩”政策持續發揮作用 [7] 
成年勞動力作為流動人口的主體,其中一部分人選擇攜帶子女一同向外流動。隨着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和交通設施的發展,家庭流動的成本不斷降低,兩代人共同流動的模式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多子女家庭也大量存在於流動人口中。國家衞健委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8年全國流動人口數量為2.44億,其中“90後”“00後”和“10後”分別佔24.3%、19.3%和20.9% [8] 
在美國,最受歡迎的家庭規模是兩個孩子的家庭,原因包括:感覺兩個孩子能使家“更完整”、為第一個孩子找個同伴、重現撫養第一個孩子時的美好經歷等。研究發現,在生了兩個女兒之後,父母比生兩個兒子之後更希望要第三個孩子,而且幾次妊娠之間的間隔期更短 [9] 
大家庭有複雜的人際交往和不同的價值觀,每個孩子都會在家庭裏面臨不同的關係。比如獨生子女家庭裏有四種關係:父母之間,母子之間,父子之間,父母與子三者之間的關係,而在四個子女的家庭中則有11種關係;在五個子女的家庭中有26種關係;在六個子女的家庭中有57種關係 [9] 

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的發展優勢及挑戰

多子女家庭優勢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佔據着極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傳統觀念通常認為子女的數量越多,父母也會越幸福,也即所謂“多子多福”。一般來講,多子女家庭有以下利處:
一方面,多子女家庭有助於父母養老問題的實現與解決。且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可以滿足父母的感情需要,從而可能會提高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 [10]  。而且,學者發現子女性別雙全的高齡老人得到的照料和對生活和健康狀況的評價是最好的。多個子女共同承擔養老責任也意味着各個子女的養老負擔的減輕 [11] 
另一方面,親兄弟姐妹關係會在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產生一定作用,陪伴、良好的手足關係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能發展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擁有特殊的情感關係。

多子女家庭挑戰

中國人歷來存在“養兒防老”和“多子多福”的觀念,然而學者們實證研究發現實際情況並不如此。我國一項2003年的研究發現,子女數量與養老狀況之間無顯著相關性 [12]  。同年一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子女數量越多,父母的健康自評水平也將越低 [10]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管學院教授石智雷在2015年發現,在當前的中國農村社會中,多子並不直接導致老年多福,反而是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投資更有利於老年生活質量改善,尤其是女兒受教育年限越高越有利於父母老年生活質量的提高 [13] 
其次,相較於獨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會佔用父母更多的精力、時間、金錢和資源等。由於傳統家庭分工中,父親的主要職責是賺錢養家,母親的主要職責是照顧孩子,因此多子女家庭會在勞動市場上產生被稱為“父親的獎金”(fatherhood premium)和“母親的懲罰”(motherhood penalty)效應 [14]  。對城鎮樣本的實證分析表明,生育子女數量的增加會顯著降低城鎮已婚女性的勞動供給,並且顯著降低就業女性的工作時間投入和工資水平 [15] 
最後,目前的多子女家庭面臨兩個孩子之間年齡差距較大的問題。由於兒童與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的心理、人格特徵迅速發展、不斷變化的時期,第一個孩子在面對第二個孩子時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有些反應會導致家庭關係的緊張 [16] 

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中的教育問題

多子女家庭長子的心理健康

多子女家庭中的長子心理健康日益凸顯,成了亟需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二孩出生後,長子由於“唯一性”地位的喪失通常會產生焦慮心理,在與其他孩子爭奪父母的愛的過程中引發負面情緒。在心理方面,長子容易佔有慾變強、發脾氣、敏感和嫉妒;在行為方面,長子容易變得充滿敵意、行為退化、哭鬧黏人 [17]  。父母要耐心培養長子對新生兒的興趣,也要給長子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 [18]  。在學校教育中,班主任不要給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貼標籤,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孩子 [19] 

多子女家庭流動兒童與農村兒童

在流動人口和農村人口中,多子女家庭中的兒童常常會面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主要出現在家庭教育資源匱乏、父母的教育期望過高或過低、父母的教育能力不足以及家校溝通不夠積極主動四個方面 [20]  。近年來,中央政府和流入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障流動兒童受教育權利的政策,這些相關措施使流動兒童在入學階段的教育不平等問題得到了緩解 [21] 
在農村地區,受到傳統習俗的影響,一些父母在生下第一個女孩之後,大多會選擇繼續生育第二甚至是第三個孩子。當第二或者第三個孩子是男孩時,整個家庭重心便轉移到了老二或者老三身上。而作為老大,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女孩,當她們進入中職類學校之後,在中考失利和青春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開始產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一系列的問題 [22]  。研究也發現,當農村多子女家庭只能選擇一個孩子繼續接受學校教育時,父母更容易選擇男孩和年齡小的孩子 [23]  。當家有長女時,弟弟的數量或是與自己出生間隔較大的弟妹數量的增加,都會給長女的教育獲得帶來更多消極影響 [24]  。相對來説,子女少的家庭對教育投資的觀念有更強的認同感,大多選擇進行高價投資,且對子女的教育期望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 [23]  。隨着家庭可支配資源的增加與家庭規模的縮小,建立在子女性別與出生順序基礎上的長女效應也逐漸消減 [24] 

多子女家庭二胎政策下的幼兒

二胎政策下的幼兒教育也面臨着一些挑戰。研究發現,一些二孩家庭中的頭胎幼兒在幼兒園會表現出不適應和不良情緒,在家中也會表現出退行性行為。同時,兩個孩子如果年齡差距較大,家庭成員容易對二孩產生寵溺和包辦現象,不利於二胎幼兒自理能力的養成。大孩對於二孩的接納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二孩的發展。相較於一孩的教養時,二孩教養時的家庭生活水平通常會有一定提高,直接教養人、祖輩或保姆對孩子的包辦代替現象也會造成二胎幼兒較差的自理能力 [25] 
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聯合解決這種困境,首先父母應轉變教育理念,面對兩個孩子應保證公平公正,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正視孩子的需求。其次,幼兒園應首先將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列為考評教師與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教育部門應將幼兒心理教育情況列入幼兒園的考核指標。教師可施行“不對比”、“非公平”教育策略;“會爭搶”、“能謙讓”教育策略;“合父母”、“同內外”教育策略。最後,國家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把控,並在全社會針對二胎政策的施行開展教育觀念的宣傳,為頭胎孩子的成長營造健康的社會環境 [26] 

多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的教養原則

在《平和式教養法(多子女篇)》一書中,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勞拉•馬卡姆博士(Dr. Laura Markham)提出了多子女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學習的三方面教養原則 [27] 

多子女家庭父母自我的情緒管理

勞拉•馬卡姆博士認為只要實現了三個主要目標,育兒就能變得容易許多:調節我們自己的情緒;與孩子保持聯結,即使在我們設置限制或者孩子不高興的時候也要做到;引導而不是控制孩子,通過培育情商和移情式限制的引導來代替懲罰,支持孩子發揮主動性。在多子女家庭中,善於情緒調節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會調節自己的感情,從而學會管理自己的感覺和行為——包括對兄弟姐妹採取的態度和行為。
研究顯示,當父母實行嚴格或獨裁的教養方式,並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無法保持情緒的平和時,孩子通常會有較低的自尊水平和較差的行為規範。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通常會成為他處理人際關係問題的模板。因此,每當有問題需要解決時,在懲罰和非平和情緒中長大的多子女家庭兒童只會用強力對待他的兄弟姐妹。因此,勞拉•馬卡姆博士建議父母不要忘記在解決問題前先平靜自己,用微笑或擁抱與孩子們進行温暖的聯結,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安全,都能更開放地面對解決方案 [27] 

多子女家庭預防孩子們之間的競爭並培養聯結感

多個孩子就意味着衝突,可能產生情感衝突、規則衝突、個性衝突、語言衝突、打架等狀況。兄弟姐妹間的競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沒有徹底的解決方法。人類的基因決定了他們的本性是要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資源,孩子們也會為了捍衞珍貴的資源——父母的時間和精力——而起紛爭。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在遇到孩子們之間產生衝突的情況時,可以採取以下三種方式幫助孩子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攻擊其他孩子:引導孩子描述發生了什麼;與每一個孩子移情;引導孩子們把他們的感受説出來,而不是攻擊其他孩子。
多子女家庭中的父母需要注意,當孩子撒嬌、變得頑固或者故意行為不當的時候,通常是孩子情緒失常的信號。此時,父母需親自和孩子們坐在一起,引導孩子們不帶攻擊地表達自己的需要,找出將緊張氣氛化為歡聲笑語或宣泄壓力的哭泣的方法。父母還需要幫助每一個孩子換位思考,發展出同理心,並找到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滿足雙方被尊重的需要。對於孩子而言,真正有價值的並非是衝突本身,而是衝突給了孩子解決問題的實踐機會,並在父母的幫助下強化了自己的價值觀。當孩子有與兄弟姐妹多次合作解決問題的經歷時,便會有足夠的信心與能力來自行處理問題。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在成長的同時不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因此,兄弟姐妹紛爭中的最重要的解藥就是:父母必須用日常的行動來證明,無論其兄弟姐妹得到什麼,每一個孩子都能獲得足夠的愛、關注和欣賞 [27] 

多子女家庭幫助孩子與新家庭成員建立和諧關係

孩子間的關係其實並不是從孩子面對面才開始的,其開始早在小孩子還未出生之前父母就需要開始鋪墊。勞拉•馬卡姆博士在書中具體講述了:在嬰兒出生前,如何營造熱烈歡迎的氣氛,比如在孕期時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幫助孩子做好輕度分離的心理準備等;在嬰兒出生及其之後的幾個月裏,如何為孩子關係奠定積極基礎,比如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應對他對嬰兒的複雜情緒,管理多個孩子的生活時間等。父母需要特別注意在嬰兒剛出生時,家庭成員不能過度聚焦於嬰兒。對長子來説,寶寶的概念還是模糊的,而他的生活是具象的,新成員的出生對孩子來説還需要一段認知的時間。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員三句不離新生兒,孩子勢必會感受到被忽略、被拋棄。同時,在新生兒長大後,孩子們容易受到年齡、性別、身體特徵等身份的侷限,會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與兄弟姐妹們進行比較。父母永遠不必貼標籤來激勵孩子或者讓他們感到特別。父母應注意:不要認定一個孩子的實力與成長方向;時刻反思自己按照性別或年齡為孩子指定角色的傾向;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而不是比較他們,併為孩子的特性和興趣提供支持 [27] 

多子女家庭相關研究

目前,和多子女家庭相關的研究多集中在政策與人口領域,例如“全面二孩”政策下胎兒性別與生育意願引起學者關注。學者對於母親的關注也開始增多,聚焦在女性就業和女性二胎妊娠期間的心理健康等領域。農村多子女家庭的女兒養老現象也受到學者們關注。

多子女家庭“全面二孩”政策

性別與生育意願
一項2012年對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的數據分析發現,獨生子女(第一胎)性別可以影響父母的二胎生育意願。其中,獨生男孩對父母的二胎生育意願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這種影響對城市居民和父親更顯著。收入、父親撫育子女時間、教育開支和房價是獨生子女性別影響居民二胎生育意願的因素。居民收入和父親撫育子女時間的提高可以顯著促進獨生男孩家庭的二胎生育意願,教育支出和房價則會抑制二胎生育意願。其中教育支出的抑制效應隨着年齡增大而增大,房價只對45歲以上羣體才產生顯著影響。因此,提高收入、增加育齡人羣閒暇時間、穩定房價、減輕育兒成本特別是教育支出有利於二胎政策的全面順利實施 [28] 
女性就業
“全面二孩”政策下,圍繞女性生育與就業的相關研究可分為兩類,一類以調查數據為基礎,觀察並分析生育對女性就業的負面影響,另一類則主要分析女性可能面臨的就業新困境和挑戰 [29]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宋健以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為基礎分析表明,無論城鄉,家中有嬰幼兒和曾因生育中斷職業的婦女,其就業可能性會降低。影響婦女就業的因素還包括個人特徵如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和年齡及城鄉屬性 [30]  。也有學者將生育對女性職業的影響歸為三類,即身心健康受限、職業資本減少和職業動機減弱的影響,並歸因為女性生理因素、生育代價、心理因素和傳統家庭性別分工 [31]  。此外,二胎政策對女大學生也可能造成不利影響,例如會加重針對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挫傷女大學生就業的積極性,還可能導致人才資源的浪費和畸形發展 [32] 
女性二胎妊娠期間的心理健康
一項以上海市青浦區社區329名二胎孕婦為研究的對象的研究表明,心理焦慮的二胎孕婦佔比為65.65%,年齡、收入情況、學歷水平、夫妻關係、既往疾病史、是否受到性別期待的壓迫等是二胎孕婦產生焦慮的主要因素。二胎孕婦的焦慮心理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家庭與相關專業人士應當對其進行針對性地解決,從而降低二胎孕婦產生焦慮心理的概率 [33-34] 
此外,一項質性研究發現,因受到傳統觀念“綁架”而接受輔助生殖技術的二胎高齡不孕女性會感受到更高的生育壓力。自主生育意願更強的女性會感受到較小的壓力,但兩者均存在相似的情緒變化週期。臨牀實際工作中應結合不同情緒變化週期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為有心理需求病人創設多渠道、隱秘的情緒宣泄出口 [35] 

多子女家庭農村女兒養老現象

中國鄉土社會的傳統父系家庭制度在宗祧、繼嗣、養老等方面呈現出涇渭分明的性別差異:兒子的子女採用父親的姓氏延續家族,父親的財產基本上平等地由所有兒子繼承,兒子承擔為父母養老送終的責任。女兒在出嫁後其權利、生產力、服務均轉移到夫家,此後女兒既沒有繼承父母財產的權利,也沒有為父母養老的正式責任。雖然目前我國的法律制度明確規定了兒子和女兒均有平等的繼承父母財產的權利和贍養父母的責任,但“養兒防老”傳統觀念仍然是農村社會的常態和主流。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男性青壯年人口進城務工,主家的女性擁有了更大的家庭話語權和資源支配權。在老年父母的日常生活中,外嫁女兒給予的經濟、情感、照料等方面的支持顯著增多,越來越多的“女兒養老”成為農村地區的新現象 [36] 
在“女兒養老”相關的研究中,學者通常將農村女兒養老分為子主女輔型、子和女贍養責任均攤型、女主子輔型三種類型 [37]  。在一項基於我國冀南某鄉村的質性實證調查中發現,老人如果隨女兒一起生活,內心通常會產生“住在別人家”的不安全感,且害怕別人對自己產生“絕户”、“兒子不孝”的口舌,這會讓老人在某種意義上喪失社會成就感。因此,這種恐慌感會導致老人在生活能夠自理的時期通常不會主動選擇和女兒共同生活。然而,當老人處於需要子女照顧的失能時期時,兒子和兒媳通常會與女兒重新劃分贍養義務並商議輪養協議。女兒不管願意或不願意,通常都要將老人接回家中養老,即對贍養責任的正式承擔。然而,相對於兒子承擔養老責任時財、物、力的回報,女兒對父母的贍養責任承擔卻是無回報的,女兒們往往很難做到“不計較、不記恨、不抱怨”。此時的老人通常同時感到“葉落不歸根”的恐慌和些許對女兒的“虧欠感” [36] 
一篇2014年的文章指出,當前農村家庭中的這種女兒養老現象在強化了女兒贍養義務的同時卻繼續剝奪着其繼承財產的權利,這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它阻礙着女性同男性一樣成為家庭養老的主體 [38]  。2012年的一項基於晉東某鄉村個案質性研究也發現,當前農村家庭中承擔了贍養義務的女兒卻並沒因此就享有了與兒子同等的財產繼承權,而且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態度也依然延續着重男輕女的傳統 [39]  。學者建議,親代如果能在觀念和行動方面做到相對公平,就能減少自己在失能時期兒女之間的贍養糾紛,也才有利於女兒的積極養老。兒子、女兒需要從觀念上積極認可自身法律地位的平等性,真正理解並踐行“子、女有平等的繼承權,子、女有同等的贍養義務” [36] 

多子女家庭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

多子女家庭是多元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多子女家庭的兒童與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相關行政部門和服務機構等共同努力。我國一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對此有諸多相關的規定。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從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保護義務等方面進行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則從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方面進行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15修正)與《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2009)從人口與生育角度支持組建多子女家庭,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共同保障了我國公民在面對生育時的合法權益。

多子女家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

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40] 

多子女家庭《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户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第六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第十五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
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應當協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環境。
第二十九條
學校應當關心、愛護未成年學生,不得因家庭、身體、心理、學習能力等情況歧視學生。對家庭困難、身心有障礙的學生,應當提供關愛;對行為異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幫助。
學校應當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建立留守未成年學生、困境未成年學生的信息檔案,開展關愛幫扶工作。
第四十條
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
第六十四條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
第八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城鄉公共服務體系,開展家庭教育知識宣傳,鼓勵和支持有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第九十九條
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培育、引導和規範有關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參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未成年人的心理輔導、康復救助、監護及收養評估等提供專業服務 [41] 

多子女家庭《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15修正)

第十八條
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少數民族也要實行計劃生育,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夫妻雙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關於再生育子女的規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於當事人的原則適用。
第二十五條
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42] 

多子女家庭《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2009)

第十條
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享受下列計劃生育服務和獎勵、優待:
(一)免費參加有關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知識和生殖健康知識普及活動;
(二)依法免費獲得避孕藥具,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三)晚婚晚育或者在現居住地施行計劃生育手術的,按照現居住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較大的市的規定,享受休假等;
(四)實行計劃生育的,按照流動人口現居住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較大的市的規定,在生產經營等方面獲得支持、優惠,在社會救濟等方面享受優先照顧 [43] 

多子女家庭我國各部委相關教育類文件

家庭作為最常見社會結構之一,在教育中往往會從兒童權利和家庭保護等角度進行呈現。我國相關教育類文件中,《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2007)《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修訂)強調了家庭的保護責任和教育功能。

多子女家庭《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2007)

初中學生法制教育的內容
懂得未成年人權益應當受到國家保護,知道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主要內容,掌握自我保護和維權的方法,學會採用訴訟或者非訴訟方式維護合法權益 [44] 

多子女家庭《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小學低年級
使學生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初步學會自我控制;幫助學生適應新環境、新集體和新的學習生活 [45] 
小學中年級
幫助學生了解自我,認識自我;樹立集體意識,善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培養自主參與各種活動的能力,以及開朗、合羣、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學會體驗情緒並表達自己的情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色意識,培養學生對不同社會角色的適應 [45] 
小學高年級
學會恰當地、正確地體驗情緒和表達情緒;積極促進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逐步認識自己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係 [45] 
初中年級
幫助學生加強自我認識,客觀地評價自己。積極與老師及父母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與表達,並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逐步適應生活和社會的各種變化,着重培養應對失敗和挫折的能力 [45] 
高中年級
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係狀況,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承受失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45] 

多子女家庭相關國際文件

一些國際文件也從人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兒童權利角度強調了家庭的重要意義、功能和責任。聯合國發佈的《世界人權宣言》(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從人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兒童權利角度強調了家庭及兒童權利受社會及國家保護,具體內容如下:

多子女家庭《世界人權宣言》

第十六條
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會單元,並應受社會和國家的保護 [46] 

多子女家庭《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第二十三條
家庭為社會之自然基本團體單位,應受社會及國家之保護 [47] 

多子女家庭《兒童權利公約》

第十八條
締約國應盡其最大努力,確保父母雙方對兒童的養育和發展負有共同責任的原則得到確認。父母、或視具體情況而定的法定監護人對兒童的養育和發展負有首要責任。兒童的最大利益將是他們主要關心的事。
為保證和促進本公約所列舉的權利,締約國應在父母和法定監護人履行其撫養兒童的責任方面給予適當協助,並應確保發展育兒機構、設施和服務。
締約國應採取一切適當措施確保就業父母的子女有權享受他們有資格得到的托兒服務和設施 [48] 

多子女家庭全面性教育中與多子女家庭相關的教學內容

多子女家庭學習目標

多子女家庭是多元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尊重不同的家庭類型以及認識家庭、養育和婚姻中的責任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中,與“家庭”相關的學習目標主要出現在核心概念1“關係”下的第1個主題“家庭”和第4個主題“長期承諾及子女養育”中,內容貫穿5~8歲、9~12歲、12~15歲、15~18歲及以上四個年齡段,具體學習目標如下 [2] 
核心概念1:關係
主題1:家庭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世界上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家庭類型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不同的家庭類型(例如雙親家庭、單親家庭、以兒童為户主的家庭、以監護人為户主的家庭、大家庭、核心家庭和非傳統家庭)(知識);
► 表達對不同類型家庭的尊重(態度);
► 闡述對不同類型的家庭表達尊重的方法(技能)。
要點:家庭成員有着不同的需求,扮演着不同的家庭角色
學習者將能夠:
► 識別家庭成員的不同需求和家庭角色(知識);
► 感恩家庭成員用各種方式照顧彼此,即使有時他們並不願意或沒有能力這樣做(態度);
► 在家庭中溝通自身的需求和扮演的家庭角色(技能) [2] 
主題4:長期承諾及子女養育
學習目標(5~8歲)
要點:家庭結構和婚姻概念有許多種類
學習者將能夠:
► 描述“家庭”和“婚姻”的概念(知識);
► 列舉不同的婚姻方式(例如,自由婚姻或包辦婚姻)(知識);
► 回憶一些婚姻關係會因分居、離婚或者死亡而結束(知識);
► 認同儘管人們在家庭結構和婚姻方式上可能存在差異,但這些都是有價值的(態度) [2] 
學習目標(9~12歲)
要點:長期承諾、婚姻及養育子女的方式存在差異,且受到社會、宗教、文化和法律的影響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長期承諾、婚姻及養育子女的關鍵特徵(知識);
► 描述文化、宗教、社會和法律如何影響長期承諾、婚姻及對子女的養育(知識);
► 認同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是否、何時以及與誰結婚(態度);
► 表達自己對長期承諾、婚姻及子女養育的看法(技能) [2] 
學習目標(12~15歲)
要點:父母/監護人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和誤解十分常見,尤其是青春期階段,但通常都是可以解決的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父母/監護人和孩子之間常見的衝突和誤解(知識);
► 描述解決父母/監護人和孩子之間的衝突或誤解的方法(態度);
► 認識到父母/監護人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和誤解十分常見,尤其是青春期階段,但通常都是可以解決的(態度)
► 應用各種方法來解決父母/監護人和孩子之間的衝突和誤解(技能)。
要點: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成為父母,並且親子關係包含多種不同的責任
學習者將能夠:
► 列舉父母需要承擔的責任(知識);
► 比較成年人成為父母的不同方式(例如意願和非意願懷孕、領養、寄養、藉助輔助生育技術以及代孕)(知識);
► 明確表示每個人都應該能決定自己是否要成為父母以及何時成為父母,包括但不限於殘障人士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態度) [2] 
學習目標(15~18歲及以上)
要點:父母/監護人有責任滿足兒童的多種需求
學習者將能夠:
► 對兒童的生理、情感、經濟、健康和教育需求,以及父母的相關責任進行分類(知識);
► 闡明家庭關係中的困難如何影響兒童的福祉(知識);
► 認識到健康的家庭關係對子女養育的重要性(態度);
► 就自身的生理、情感、經濟和教育需求與父母/監護人進行溝通(技能) [2] 

多子女家庭全面性教育中與家庭相關的教育

幼兒園性教育中的有關教學內容
根據聯合國《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給出的學習目標,幼兒階段關於多子女家庭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認識多元的家庭類型上。北京師範大學劉文利教授主編的《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中,《我愛我家》一冊中涉及多子女家庭相關的教育內容 [49] 
《我愛我家》一冊主要幫助幼兒瞭解家庭有不同的類型,理解不同的家庭類型都可以很快樂,尊重不同家庭類型的家庭成員。同時幼兒也將能夠理解家庭成員關係,説出家庭地址、家庭成員的聯繫方式,並與家人相互關心、共同協作 [50]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插圖 [50]
小學性教育中的有關教學內容
小學的性教育不單純侷限於家庭類型和家庭成員的關係,而是逐漸開始闡述家庭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和支持作用、如何承擔家庭角色以及如何與家庭內所有成員平等相處。以劉文利主編的讀本為例,幾乎在每個年級的“家庭與朋友”單元中都有相關的內容。
一年級“熱愛家庭”主題中,通過“家庭有關愛”“家庭有信任”“家庭有規矩”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家庭成員相互關愛;能夠理解家庭成員相互信任;能夠養成守規矩的好習慣。
二年級“家庭是愛的港灣”主題中,通過“家庭有不同類型”“每個家庭成員都重要”“家庭成員共享幸福,分擔憂愁”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家庭類型,如大家庭、小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領養家庭,無論哪種家庭,每個人都可以在家庭裏享受愛和幸福;能夠懂得爸爸媽媽有養育孩子的責任,孩子在家庭裏需要得到關愛和保護,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為家庭盡責任,做貢獻;能夠理解幸福的家庭也會有憂愁和爭吵,要靠每個家庭成員的努力去排解,幸福才能常駐和持久。
四年級“家庭成員的角色和責任”主題中,通過“家庭成員的角色”“家庭成員的責任”“疾病對家庭的影響”三個知識點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每個人都要在家庭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為家庭的幸福做貢獻。家庭中的男性女性儘管角色不同,但都是平等的;能夠理解每位家庭成員都對家庭負有責任,無論生活是順利,還是困難,或是有親人生病、故去,都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心和相互照顧,這是家庭中最基本的責任;能夠懂得疾病會給家庭帶來不利影響,但只要家庭成員正確認識和積極面對,就有可能戰勝疾病。
可以看出,“家庭”具體內容更多是從兒童權利視角出發,強調兒童需要認識到家庭不同角色的平等(父親和母親是平等的,大人和兒童是平等的,家庭暴力、性暴力都是不合理的行為,甚至是違法犯罪行為)以及自身的權利——那就是在遇到問題時向父母求助,父母是自己獲得支持的第一資源,父母有責任向子女提供任何方面的支持,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均有權利享受平等的家庭關愛,以及有權利參與家庭決策等。這樣的視角突破了把兒童當成知識的載體,而是價值觀的主體,讓兒童真正認識到尊重、平等的含義,認識到不同家庭成員的角色以及自己的家庭角色和責任,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家庭互動中來。
初中性教育中的有關教學內容
初中階段的性教育會結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一方面進一步深入講解“家庭”這一話題,並且由此延伸到對於家庭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的討論。另一方面,寄養家庭被作為典型案例,放在“家庭關係”“污名與歧視”“養育子女的權利與責任”這三個話題中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初中生會對家庭成員的協作、社會性別平等、基於差異的污名和歧視、婚姻和長期承諾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並且掌握更多愛、關心與尊重的能力 [51] 

多子女家庭全面性教育中與多子女家庭相關的常見疑問

隨着“二孩時代”來臨,很多家庭都在計劃準備生育二孩。在媽媽懷二寶的時候,大寶可以看見媽媽身體的不斷變化,親歷媽媽整個懷孕的過程,問一些關於媽媽肚子裏寶寶的問題。以下是大寶很可能在媽媽懷二寶時候問的問題以及父母迴應的策略。
當然,每個孩子的問題也許不盡相同,這也需要父母提高學習和觀察的意識,以便在適宜的時間將生命誕生的知識傳達給孩子,也建議父母在媽媽孕期的整個階段,讓大寶懂得與爸爸及其他家人一起照顧媽媽,一同期待弟弟或者妹妹的降生。父母在回答大寶這些關於“新生命”的問題時,在語氣、神態上就像平時和大寶説話一樣,自然而親切,告訴大寶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愛自己的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 [52] 
常見情況1:“媽媽,你的肚子為什麼越來越大了?”
父母可以借鑑的回答:“因為在媽媽的子宮裏有了小寶寶啊!小寶寶慢慢長大,所以,媽媽的肚子也越來越大。親愛的寶貝,你即將要有一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啦!Ta現在就生活在媽媽的肚子裏面呢!我們一起陪伴Ta直到Ta出生!”
提示:爸爸媽媽在準備懷二胎之前,也需要充分觀察大寶的表現,看大寶是否樂意迎接一位家庭新成員的到來,如果大寶表現出“為難”情緒,爸爸媽媽要讓大寶感受到即便是有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爸爸媽媽還是同樣愛自己的 [52] 
常見情況2:“媽媽,我想要小妹妹/弟弟,不想要小弟弟/妹妹!”
父母可以借鑑的回答:“寶貝,這可不是你能決定的啊!我們現在誰也不知道Ta是妹妹還是弟弟。無論是弟弟還是妹妹,都是我們家庭的新成員,我們都會喜歡Ta,你也一定會喜歡Ta。”
提示:大寶提出想要“妹妹”或者“弟弟”多半是希望可以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夥伴,可以一起做相同的事情,共同玩遊戲。父母可以告訴大寶,大寶和二寶都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全家人都相親相愛 [52] 
常見情況3:“媽媽,妹妹是怎麼跑進你肚子裏的?”
父母可以借鑑的回答:“爸爸身體裏的精子和媽媽身體裏的卵細胞結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媽媽子宮裏發育成胎兒。”
提示:在這裏,我們建議父母把“精子”“卵細胞”“受精卵”“胎兒”這些詞傳達給大寶,讓大寶在瞭解生命奧秘的最初階段就聽到這些詞,並把這些詞變為自己描述生命誕生奧秘的語言。在學齡段,還有孩子會有更復雜的問題。孩子也許會繼續追問“爸爸的精子是怎麼進到媽媽身體裏的?”這是最困擾父母的問題。有些父母覺得很難回答,甚至張不開口。其實,這也是孩子非常想知道真實答案的問題。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回答:“當爸爸媽媽想要一個小寶寶的時候,我們相親相愛。爸爸的陰莖放入媽媽的陰道,陰莖把精子送入媽媽的陰道,精子在輸卵管這個地方與卵細胞相遇,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宮裏安家,形成胎兒。建議父母一邊閲讀繪本,一邊為大寶講解生命的故事 [52] 
常見情況4:“媽媽,Ta在你肚子裏面能吃飯喝水麼?Ta會不會餓?”
父母可以借鑑的回答:“Ta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是靠臍帶來吸收營養、排出廢物的,臍帶是連接媽媽與寶寶之間的通道。”
提示:父母在這個時候還可以順便告訴大寶嬰兒出生後臍帶被剪斷,剩下的那端成為了我們肚子上的肚臍,這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需要保護它,不能摳肚臍。另外,為了能讓大寶看見二寶在媽媽肚子裏的狀態,可以將媽媽在醫院不同時期照的四維彩超拿給大寶觀察,讓他可以很直觀地看到媽媽肚子裏面小寶寶的樣子,以及不同時期小寶寶的變化 [52] 
常見情況5:“媽媽的肚子多大的時候我就能看見Ta了?我需要等多久?”
父母可以借鑑的回答:“Ta在媽媽的肚子裏一天天長大,從春天到夏天,從夏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再要到春天的時候你就可以見到Ta了。“
提示:如果生活在四季變化不分明的地方,父母可以用大寶的年齡來舉例,例如,大寶今年4歲了,爸爸媽媽就可以説“等到你快要5歲的時候,Ta就要出生啦!”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識地使用時間的詞彙,增加大寶的時間概念 [52] 
常見情況6:“那Ta是怎麼從你肚子裏面出來的呢?”
父母可以借鑑的回答:“寶寶從媽媽的肚子裏面出來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自然生產,自然生產是從子宮經陰道出生的,在媽媽的兩腿之間有一個通道,叫陰道,你就是從媽媽的陰道里生出來的。如果媽媽自然生產有困難,醫生會幫助媽媽做手術,在媽媽的肚子上劃開一個小口把弟弟或者妹妹抱出來,這叫剖宮產。”
提示:我們建議父母把“陰道”“子宮”這些詞告訴孩子,孩子越早聽到這些詞,越不會覺得“敏感” [52] 

多子女家庭典型案例

14歲女孩跳樓被勸回:感覺家人更寵愛弟弟
2018年8月,杭州市餘杭公安分局餘杭派出所接到報警:餘杭街道某小區24樓有小女孩爬到了窗户外沿要跳樓。民警聞訊迅速趕往現場。據瞭解,女孩今年14歲,家裏還有個5歲的弟弟,父親常在外地工作。她認為自己學習成績不夠好,感覺家裏人更寵愛弟弟,跟自己溝通時簡單粗暴,對弟弟總是很耐心。這天因為一些小事,女孩又被媽媽罵了幾句,頓時有了輕生的念頭,於是便賭氣爬到了窗户外面表示要跳樓。當時女孩情緒非常激動,不許家人靠近她,説“反正他們有弟弟了,我跳下去也不會傷心的”。最終在民警的耐心勸説下女孩慢慢站起了身配合着把手交給了民警爬進了屋內 [53]  。首先,父母應該保證對於每個孩子的平等關注及無條件的愛,不能因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等忽略孩子們的基本需求和權利。其次,在多子女家庭中年齡更大的孩子往往更負責任,更希望通過聽話來取悦父母。那麼父母更需要及時注意到孩子的反常表現和負面情緒,接受孩子的哭泣傾訴,並幫助孩子理解感受自己的情緒是安全的,也幫助孩子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感受 [27] 
小班妹妹上幼兒園大哭,大班哥哥聽後迅速來安慰
朱朱今年上幼兒園,很不適應。朱朱從小在家備受寵愛,進了幼兒園就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分享食物,還整天見不到媽媽。
朱朱不喜歡幼兒園,每天媽媽送完朱朱離開後,朱朱都要在班裏哭好一會。朱朱的哥哥上大班,聽聞妹妹在班裏哭得很傷心之後,趕忙跑到妹妹跟前,抱着安慰她。多子女家庭的兄弟姐妹之間可以互相照顧。如果孩子相處和諧,會感受到與獨生子女家庭不同的獨特温馨與樂趣 [54]  。在家庭中,父母也應該時常給予孩子微笑與擁抱,並真誠地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當一個孩子受到傷害時,其他孩子會模仿父母關心他們的樣子關愛自己的兄弟姐妹,家庭中便能形成平和温暖的溝通氛圍 [27] 
參考資料
  • 1.    崔倩.二胎家庭中大孩心理和行為變化的策略研究[J].科學諮詢,2020(30).
  •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M]. 巴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8.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引用日期2021-04-06]
  • 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15修訂)[Z]. 2015-12-27.
  • 5.    沈澈, 王玲. 互動式發展:新中國成立70年來生育政策與生育保障的演進及展望[J]. 社會保障研究, 2019, 000(006):27-36.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4-06]
  • 7.    張毅:人口總量增速放緩 城鎮化水平繼續提升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4-06]
  • 8.    柳建坤,張雲亮.方言能力與流動兒童的學業表現.來自中國教育追蹤調查的證據[J].社會,2020,40(05):213-236.
  • 9.    大衞·諾克斯,卡洛琳·沙赫特,金梓.情愛關係中的選擇 : 婚姻家庭社會學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 10.    耿德偉.多子多福?——子女數量對父母健康的影響[J].南方人口,2013,28(03):8-16.
  • 11.    陳衞,杜夏.中國高齡老人養老與生活狀況的影響因素——對子女數量和性別作用的檢驗[J].中國人口科學,2002(06):51-57.
  • 12.    慈勤英,寧雯雯.多子未必多福——基於子女數量與老年人養老狀況的定量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0(04):69-74.
  • 13.    石智雷.多子未必多福——生育決策、家庭養老與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J].社會學研究,2015,30(05):189-215+246.
  • 14.    於嘉,謝宇.生育對我國女性工資率的影響.人口研究.2014(01).
  • 15.    張川川.子女數量對已婚女性勞動供給和工資的影響[J].人口與經濟,2011(05):29-35.
  • 16.    風笑天.“單獨二孩”生育政策對年輕家庭親子社會化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7(04):5-11+146.
  • 17.    崔倩.二胎家庭中大孩心理和行為變化的策略研究[J].科學諮詢,2020(30.
  • 18.    肖得心.多子女家庭中長子異常心理的成因及輔導對策[J].心理醫生,2018(24).
  • 19.    朱雪琴.班主任對多子女家庭兒童的心理呵護[J].江蘇教育,2017(23):53-54.
  • 20.    曾守錘,章蘭根.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若干特點及其對社會工作的啓示意義[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3(04):31-35.
  • 21.    鄔志輝、李靜美.2016.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的現實困境與政策選擇[J].教育研究(9):19-31.
  • 22.    魏佳佳. 多子女家庭對中職學生行為習慣影響個案研究[J]. 求知導刊, 2016(27):24-25.
  • 23.    龔繼紅, 鍾漲寶. 農村家庭子女數量對家庭教育投資行為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湖北省隨州市農村家庭的調查[J]. 經濟師, 2006, 8: 161-163.
  • 24.    陳立娟,範黎波. 多子女家庭教育獲得中的“長女效應”及其演進[J].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8(03):86-98.
  • 25.    馮佳琪.“全面二孩”政策下二胎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現狀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5):145-146.
  • 26.    張慧敏.科學指導二胎幼兒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J].幼教天地.2020,(09).
  • 27.    勞拉•馬卡姆, 2016. 平和式教養法 : 讓孩子停止紛爭, 保持親密情誼(多子女篇)[M].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28.    馬良,方行明,雷震,蔡曉陳.獨生子女性別會影響父母的二胎生育意願嗎?——基於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數據的研究[J].人口學刊,2016,38(06):17-26.
  • 29.    林妗茜.二孩政策影響女性就業的社會性別文化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57-60+92.
  • 30.    宋健、周宇香.中國已婚婦女生育狀況對就業的影響———兼論經濟支持和照料支持的調節作用[ J]. 婦女研究論叢, 2015,(04):16-23. [20] .
  • 31.    張韻.“全面二孩”政策對女性職業發展的影響及其因應之策[J]. 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6,(04):104-112.
  • 32.    陳亞峯.“二胎”政策與當代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問題研究——基於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對大學生就業新聞報道的內容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7,8(08):278-279.
  • 33.    王俊君.二胎孕婦妊娠焦慮發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吳豔紅,吳曉瓊,張英[J]. 健康必讀,2020,(20):1230.
  • 34.    麥連弟,餘險峯,劉羣.“城鎮職業女性二胎妊娠期間心理健康狀況與相關社會因素的關係研究[J]. 大醫生,2020,5(13):121-124.
  • 35.    戴曉鳳,陳劍鋒,林蓉金.輔助生殖助孕高齡女性生育二胎心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全科護理,2020,18(02):209-212.
  • 36.    鄧會敏. 當代農村多子女家庭的女兒養老歷程考察——基於冀南 Z 鄉的實證研究[J]. 2019, 6.
  • 37.    趙寶愛.當代農村多子女家庭中的女兒養老現象探析[J].新疆社會科學,2014(02):126-131.
  • 38.    高華,張明澤.芻議當前農村多子女家庭中的女兒養老現象[J].湖北社會科學,2012(03):56-58.
  • 39.    高華.農村多子女家庭代際交換中的新性別差異研究[J].南方人口,2011,26(02):55-64.
  • 4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 4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20修訂)[Z]. 2020-10-17.
  • 4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15修訂)[Z]. 2015-12-27.
  • 43.    國務院.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2009)[Z]. 2009-10-01.
  • 44.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全國普及法律常識辦公室. 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Z]. 2007-07-24.
  • 4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Z]. 2012-12-07.
  • 46.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 聯合國  .聯合國.1948-12-10[引用日期2021-04-06]
  • 47.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聯合國.1966-12-16[引用日期2021-04-06]
  • 48.    兒童權利公約  .聯合國[引用日期2021-04-06]
  • 49.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全9冊)[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50.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幼兒性健康教育繪本之我愛我家[M].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8.
  • 51.    劉文利主編. 珍愛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全6冊)[M]. 未出版.
  • 52.    北師大兒童性教育, 2017. 面對大寶“生命誕生”的連問,您必須做好這些準備…[EB/OL]. https://mp.weixin.qq.com/s/iYhKl5N737c03_AcRtSm-w.
  • 53.    14歲女孩跳樓被勸回:感覺家人更寵愛弟弟|餘杭|女孩|父母  .澎湃新聞.2018-08-02[引用日期2021-04-06]
  • 54.    小班妹妹上幼兒園大哭,大班哥哥聽後迅速來哄,兄妹情深讓人感動  .兩口育兒.2020-12-29[引用日期2021-04-06]
  • 55.    站酷 (ZCOOL) - 設計師互動平台 - 打開站酷,發現更好的設計!  .站酷[引用日期2021-04-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