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馥

鎖定
夏馥(生卒年不詳),字子治,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圉鎮鎮)人,因言行質直為當時宦官所畏懼。東漢漢桓帝時因黨錮事件,被宦官誣諂,隱姓埋名,終身沒有做官。
子治
所處時代
東漢
出生地
陳留
本    名
夏馥

夏馥人物簡介

夏馥,東漢名人,字子治,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省杞縣圉鎮鄉)人。從東漢和帝起,逐漸形成外戚專權的局面。桓帝即位,外戚專權轉向宦官專政。桓帝封單超等5名宦官為“五侯”,宦官“五侯”掌權後,更是胡作非為,搞得社會烏煙瘴氣。
延熹八年(165),李膺當了司隸校尉,陳蕃做了太尉,主張改革朝政,罷斥了一些宦官。宦官夏馥,積極支持李、陳反宦官的舉動,並得到眾多太學士的擁護,但也引起宦官的仇視。他們聯合起來誣告李、陳等200個“黨人”名單,矇蔽桓帝,致使桓帝下令全國抓捕這200多名改革派人士。
建寧元年(168),夏馥為不連累別人,剪掉鬍鬚長髮,來到林慮山,隱居在今石板巖懸崖絕壁的王相巖裏,給冶鐵人家當僱工,伐木燒炭,形貌瘦弱如疾,“黨禁”未解,兩三年後,含冤而死。《後漢書》和《辭源》有傳。 [6] 

夏馥人物生平

夏馥宦官誣諂

夏馥年輕時是個書生,言行質直。同縣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小心地奉事他,只有夏馥雖然與高、蔡並門而居,卻不與他們來往,因此被豪姓仇視。在漢桓帝初年,因直言被舉薦,不應徵。夏馥雖然不與宦官交結,但因聲名大為宦官所畏懼,與範滂張儉等人都被宦官誣諂,朝廷下詔到州郡,作為黨魁收捕。 [1] 

夏馥隱姓埋名

夏馥、張儉等人逃命,所經歷的地方,凡與他們接觸過的人,都被收捕考訊,審訊牽連的人,遍佈天下。夏馥頓足嘆息説:“罪孽是自己作的,白白地連累好人,一人逃死,禍及萬家,活着幹什麼啊!”於是把鬍鬚剪掉,改變自己的容貌,跑到林慮山中,隱瞞了自己的姓名,為冶煉家的傭人。與煙囱煙炭打交道,形貌毀瘁,經過二三年,沒有人知道是他。 [2] 

夏馥去世

夏馥的弟弟夏靜,乘着車子,載着縑帛,追尋到涅陽市中。碰了夏馥認不得了,聽見夏馥説話的聲音,才發現了夏馥,向夏馥跪拜。夏馥逃避不同他説話,夏靜追到旅舍裏,同夏馥共睡。晚上夏馥悄悄地叫夏靜:“我因守正道,恨邪惡,被掌權的宦官誣陷。想圖苟全,以保性命,老弟為什麼載着東西來找我呢!你這是用禍來找我啊!”天亮即離別而去。黨禁沒有解除就去世了。 [3] 

夏馥人物評價

范曄:馥雖不交時宦,然以聲名為中官所憚。 [4] 

夏馥史書記載

《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 [5] 

夏馥家族成員

弟弟:夏靜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夏馥字子治,陳留圉人也。少為書生,言行質直。同縣高氏、蔡氏並皆富殖,郡人畏而事之,唯馥比門不與交通,由是為豪姓所仇。桓帝初,舉直言,不就。馥雖不交時宦,然以聲名為中官所憚,遂與範滂、張儉等俱被誣陷,詔下州郡,捕為黨魁。
  • 2.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及儉等亡命,經歷之處,皆被收考,辭所連引,布遍天下。馥乃頓足而嘆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禍及萬家,何以生為!”乃自剪須變形,入林慮山中,隱匿姓名,為治家傭。親突煙炭,形貌毀瘁,積二三年,人無知者。
  • 3.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後馥弟靜,乘車馬,載縑帛,追之於涅陽市中。遇馥不識,聞其言聲,乃覺而拜之。馥避不與語,靜追隨至客舍,共宿。夜中密呼靜曰:“吾以守道疾惡,故為權宦所陷。且念營苟全,以庇性命,弟奈何載物相求,是以禍見追也。”明旦,別去。黨禁未解而卒。
  • 4.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馥雖不交時宦,然以聲名為中官所憚
  • 5.    後漢書卷六十七 黨錮列傳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16-11-04]
  • 6.    古今名人  .林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