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蠟梅屬

鎖定
夏蠟梅屬(Calycanthus Linn.),蠟梅科的一屬。全世界約4種,1變種,產於我國和北美洲;世界各地有栽培。我國產1種及1栽培種。我國有夏臘梅(C. chinensis Cheng et S. Y. Chang)1種,產浙江昌化和天台等地,另外,在江西廬山還引種有美國臘梅(C. floridus L.)。落葉灌木;枝條四方形至近圓形;花頂生,常有香氣;果託梨狀,橢圓狀或鍾狀。
中文學名
夏蠟梅屬
拉丁學名
Calycanthus Linn., nom. con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毛茛目 Ranales
蠟梅科 Calycanthaceae
夏蠟梅屬
分佈區域
產於我國和北美洲
分類系統
恩格勒系統,1964
模式種
Calycanthus floridus Linn.

夏蠟梅屬形態特徵

落葉直立灌木;枝條四方形至近圓柱形。芽不具鱗片,被葉柄基部所包圍。無托葉。葉膜質,單葉對生,通常葉面粗糙;羽狀脈;有葉柄。花頂生,褐紅色或粉紅白色,通常有香氣,直徑1-8釐米;花被片15-30,肉質或近肉質,形狀各式,覆瓦狀排列,基部螺旋狀着生於杯狀的花托外圍;雄蕊10-19,長圓形至線狀長圓形,花絲短,被短柔毛,藥室外向,2室,花葯背面通常被短柔毛,退化雄蕊11-25,被短柔毛;心皮多數(10-35),離生,每心皮有胚珠2顆,倒生。
果託梨狀、橢圓狀或鍾狀,被短柔毛或無毛;瘦果長圓狀橢圓形,內有1顆種子。 [1] 

夏蠟梅屬分佈情況

約4種,1變種,產於我國和北美洲;世界各地有栽培。我國產1種及1栽培種。 [1] 

夏蠟梅屬生長習性

自然分佈在海拔600-1000m的山地、溝谷兩旁林蔭下或東北向北坡。喜温暖濕潤環境。適應性強,在江南、江淮之間均能正常越冬越夏,夏季能耐40℃的短暫高温,冬季能抗-15℃嚴寒。忌水濕,在排水良好的濕潤砂壤中生長旺盛。葉色濃綠,能結實。在全光照下葉色變黃,生長不良。萌櫱力強。

夏蠟梅屬分類學

本屬的花較大,特別是北美的幾個種,其花的直徑為4-8釐米;花被片變化也較大,形狀各式,覆瓦狀排列,基部螺旋狀着生,外部的較大,內部的較小。Sinocalycanthus Cheng et S. Y. Chang 的特徵實屬在本屬範圍之內。至於花無香氣及花被片顏色的不同,僅是種的區別。 [1] 
夏蠟梅屬(植物分類學報),別名:洋蠟梅屬(廬山植物園栽培植物手冊)、美國蠟梅屬(經濟植物手冊)。 [1] 

夏蠟梅屬下級分類

夏蠟梅 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ng et S. Y. Chang
  美國蠟梅 Calycanthus floridus L. [1] 

夏蠟梅屬代表植物

夏蠟梅CalycanthuschinensisCheng et S. Y. Chang
高1-3米;樹皮灰白色或灰褐色,皮孔凸起;小枝對生,無毛或幼時被疏微毛;芽藏於葉柄基部之內。葉寬卵狀橢圓形、卵圓形或倒卵形,長11-26釐米,寬8-16釐米,基部兩側略不對稱,葉緣全緣或有不規則的細齒,葉面有光澤,略粗糙,無毛,葉背幼時沿脈上被褐色硬毛,老漸無毛;葉柄長1.2-1.8釐米,被黃色硬毛,後變無毛。花無香氣,直徑4.5-7釐米;花梗長2-2.5釐米,有時達4.5釐米,着生有苞片5-7個,苞片早落,落後有疤痕;花被片螺旋狀着生於杯狀或壇狀的花托上,外面的花被片12-14,倒卵形或倒卵狀匙形,長1.4-3.6釐米,寬1.2-2.6釐米,白色,邊緣淡紫紅色,有脈紋,內面的花被片9-12,向上直立,頂端內彎,橢圓形,長1.1-1.7釐米,寬9-13毫米,中部以上淡黃色,中部以下白色,內面基部有淡紫紅色斑紋;雄蕊18-19,長約8毫米,花葯密被短柔毛,藥隔短尖;退化雄蕊11-12,被微毛;心皮11-12,着生於杯狀或壇狀的花托之內,被絹毛,花柱絲狀伸長。果託鍾狀或近頂口緊縮,長3-4.5釐米,直徑1.5-3釐米,密被柔毛,頂端有14-16個披針狀鑽形的附生物;瘦果長圓形,長1-1.6釐米,直徑5-8毫米,被絹毛。花期5月中、下旬,果期10月上旬。 [2] 

夏蠟梅屬主要價值

本屬花形奇特,色彩淡雅,是一種值得在園林綠地中應用的花灌木。可孤植、叢植或配植。宜栽在半陰半陽處及有散射光的林下和建築物背光處。如庭院、假山旁、大樹下、林帶邊等處。也可盆栽觀賞,佈置陽台、庭院等。其中一些種類,如夏蠟梅,可入藥,花蕾於初開之花,有解暑、清熱、理氣、止咳等功效。花和根可治胃痛。其葉含有揮發性的芳香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