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壯藥

鎖定
壯族居住區地處嶺南亞熱帶地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由於壯族人早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動物的習俗,因此動物藥應用較為普遍,民間歷來有“扶正補虛、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藥經驗。壯藥的另一特點是善於解毒,而且解毒的範圍較廣,包括解蛇毒、蟲毒、食物中毒、藥物中毒、金石發動毒、箭毒、蠱毒,等等。廣西著名的蛇藥就是壯藥的一大貢獻。
我國壯族主要集中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據該區有關部門調查,壯藥共有709種。《壯族民間用藥選編》收載常用壯藥500多種。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壯藥主要有:廣西馬兜鈴、千斤拔、龍船花、閉鞘姜,陽桃、兩面針、雞蛋花、刺芋、金錦香、南蛇簕、薯莨、馬鬃蛇、褐家鼠、蟒蛇等。壯族民間每逢傳統節日,也開展藥市交易。廣西靖西縣根據端午節壯族藥市調查,整理出藥市壯藥名錄246種,壯藥是壯族人民文化結晶之一。
中文名
壯藥
壯藥特點
多以毒攻毒
壯藥種類
4623種
廣西藥都
靖西

目錄

壯藥品種

中國壯醫壯藥
中國壯醫壯藥(4張)
1983-1987年統計,僅壯族聚居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中草藥品種就達4623種之多(其中植物藥4064種,動物藥509種,礦物藥50種)在全國名列第二。其中壯醫常用藥達709種。

壯藥貢獻

毒藥和解毒藥的廣泛應用,是壯醫的重要診療特色和突出貢獻。主產或特產於壯族地區的壯藥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如羅漢果、肉桂、八角、金銀花、蛤蚧、蚺蛇、葛根、花粉、廣豆根、廣西血竭、廣金錢草、扶芳藤、大黑山螞蟻、靈香草、木棉花朵等等。特別是田七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已受到專家的高度重視。廣西已經形成一定生產規模的中成藥,如正骨水、雲香精、中華跌打丸、金雞沖服劑、雞骨草丸、炎見寧、三金片、百年樂、大力神等,多是在壯醫驗方秘方或其他民間單方秘方的基礎上,研製提高而成。這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藥,功效顯著,且不易仿製。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舒潔藥物文胸”、“產婦春浴液”、“神女樂”洗浴液、“童熱清”口服液、“胎黃消”口服液等藥械,大都是在壯醫驗方秘方的發掘整理基礎上提出來。 [1] 

壯藥發展歷史

壯藥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某些品種的壯藥並較早地得到開發利用,同時成為著名的中藥。例如《後漢書·馬援傳》載:“出征交趾,土多瘴氣”,因常服薏苡仁而能防治瘴疾,後帶回中原。苡仁至今仍是壯醫常用藥,也是常用中藥,盛產於壯族聚居的百色地區各縣。在貴縣羅泊灣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鐵冬青、金銀花等壯醫常用藥。在《神農本草經》收載的365種藥物中,壯族地區盛產的菌桂、牡桂、苡仁、丹砂、鐘乳石等被收錄。該書中有“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病”等作用的“下藥”125種,壯族地區大多有出產。唐代《新修本草》也收載了不少壯藥,如蚺蛇膽、滑石、釣樟根皮、獲苓、桂、蒜、瓜蘆木、黑石脂、鈎吻、白花藤蛇黃、鬱金、蘇方木、狼跋子等。稍其後的《本草拾遺》,更收載了著名的壯醫解毒藥陳家白藥和甘家白藥,這兩種藥在當時即已作為貢品上貢朝廷。
如前所述,毒藥和解毒藥的廣泛應用,是壯醫的重要診療特色和突出貢獻。此外,將丹砂燒煉為水銀的先進方法和田七的發現及利用,也應當成為壯藥開發利用並達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標誌。
《本草經集註》謂丹砂出符陵,其實客州勾漏所出特別是邕州所產金纏砂最為上品。宋代《嶺外代答》詳細記載了壯族先民燒煉水銀的方法:“邕人煉丹砂為水銀,以鐵為上、下釜,上釜盛砂,隔以細眼鐵板,下釜盛水埋諸地,合二釜之口於地面而封固之,的以熾火,丹砂得水化為霏霧,得水配合,轉而下墜,遂成水銀”。這種符合科學原理的密封蒸餾法,在自然科學史上也是較早的記載。
三七是世人皆知的著名中藥,活血化瘀,應用廣泛。但它首先是一味著名的壯藥,是壯族人民對我國傳統醫藥乃至世界傳統醫藥的重要貢獻。此藥都主產於壯族地區——壯族聚居的廣西百色地區和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明代以前,中原醫家尚不知三七為何物,而壯族人民早已使用它並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據資料記載:田七本名三七,因主產於廣西壯族聚居的田陽、田東、那坡、德保、靖西一帶,昔日商賈,對其交易,多集中於田州一帶,故又名田七,是為地道品種。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田七“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雲有奇功”。又云:“凡杖樸損傷,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用一二錢,則血不衝心,杖後尤宜服之,產後服亦良。大抵此藥,氣温,味甘微苦,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説明田七治療內外損傷、瘀血停留等病症,乃壯族人民最早發現及應用,其功是不可泯滅的。現代研究證實,田七內含皂甙等有效成分,具有人蔘的治療作用而避免了人蔘的副作用;國外研究聲稱三七具有抗癌作用。國內外對田七的開發研究方興未艾。從田七牙膏、田七花茶到雲南白藥以及多種心血管病防治藥品,都以田七為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產值數以億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