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鎖定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拼音: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1]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士:有才識的人;刮目:擦一擦眼睛,比喻徹底改變眼光)指分別後,對方進步很快,再相見時,當另眼相看。複句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1]  [4] 
中文名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拼    音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出    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
注音字母
ㄕˋ ㄅㄧㄝ ˊ ㄙㄢ ㄖㄧˋ,ㄍㄨㄚ ㄇㄨˋ ㄒㄧㄤ ㄉㄞˋ
語法結構
複句式
語法屬性
作分句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傳》:“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1]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成語典故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的著名將領。他英勇善戰,曾經打敗過曹操、曹仁的兵馬。周瑜和孫權都很器重他。但是呂蒙沒有什麼學問,因為他十五、六歲就跟隨姐夫奔走沙場,練就一身好武藝,可是沒讀過幾本書。為此,魯肅很瞧不起他,認為呂蒙不過是草莽英雄。 [2] 
不久,呂蒙當上了偏將軍,並且做尋陽令,官職逐漸升高,由於呂蒙認真讀書,前後判若兩人。周瑜病死後,魯肅代替周瑜駐防陸口,部隊路過呂蒙的駐地,魯肅的謀士勸他説:“呂將軍功名一天比一天高,您不應該慢侍他,最好去拜拜他。”魯肅覺得這話對,便去拜會呂蒙。 [2] 
呂蒙盛情款待魯肅,酒過三巡,昌蒙問魯肅説:“您受朝廷重任,駐防陸口,與關羽為鄰,可您有何謀略以防不測呢?”魯肅隨口答道:“到時候再説吧”呂蒙一本正經地説:“當今吳蜀雖説聯盟,好似一家,但關羽如同熊虎,厲害得很,怎能不預先想好主意呢?我這裏有五條妙計,願意奉獻紿您。” [2] 
魯肅聽了呂蒙的五條密策,不禁驚喜萬分,立即站起身走到呂蒙身旁,親切地撫摸他的脊背説:“真想不到呀,你的才智怎麼長進得這樣快呀,我以前只知你有武略,現在看你的學識也是十分廣博啊,你再不是從前的吳下阿蒙了。” [2] 
呂蒙也笑起來説:“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士別三日,就應該刮目相待嘛!”從此魯肅與呂蒙結成了好朋友。 [2]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成語寓意

呂蒙在而立之年開始讀書,其艱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若沒有堅強意志力,不可能在繁忙的戎馬生涯中攻讀史書,增長智謀,後來為東吳收復荊州立下赫赫戰功。呂蒙身居高位,仍虛心好學,在將星燦爛的三國時代,稱得上是文佐武功的楷模。士別三日刮目相待,並不單純就理解為三日,只是説明時間是瞬息的,也是無限的,最易被人忽視的是時間,最令人後悔的也是時間。 [3] 
古時候,人們生活節奏很慢,一次赴京趕考,就要花去數個月的時間,即便如此,古人對時間還是很珍惜,留下了“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的警句,並留下“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諺語,用來告誡世人,時間是不能白白耗去的。成語告訴人們,作為領導或老闆,就得像孫權勸學那樣,對部下善於誘導,直言不諱,鼓勵他們不斷學習,潛心鑽研,勇於超越自我;作為同事、師長或好友,就要像魯肅那樣愛惜人才,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的進步,去掉老眼光和舊印象,抱有“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的開闊胸懷,鼓勵別人勇於突破自己;作為自己,就要像呂蒙那樣刻苦勤學,不是每個人都能被人“刮目相看”的,但時間可以改變現狀,只有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別人才不會用老眼光和舊印象去看待自己。 [3]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分別後,對方進步很快,再相見時,當另眼相看。複句式結構,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分句。 [1]  [4] 
運用示例
明·周楫《西湖二集》卷四:“賢友前日文字恁般平常,今會場文字甚是高奇,真‘士別三日,刮目相待’也。” [1] 
魯迅《吶喊·阿Q正傳》:“未莊老例,看見略有些醒目的人物,是與其慢也寧敬的,現在雖然明知道是阿Q,但因為和破夾襖的阿Q有些兩樣了,古人云,‘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待’,所以堂信,掌櫃,酒客,路人,便自然顯出一種疑而且敬的形態來。” [1] 
王火《戰爭和人》(三)卷八:“她洋洋灑酒一説,使家霆頗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