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壇同

鎖定
壇同鎮位於鄰水縣境西南部,背靠華鎣山,與重慶毗鄰。在三山兩槽地形中屬西槽。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廣安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6號):撤銷九峯鄉華鎣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壇同鎮管轄,壇同鎮人民政府駐人民南路145號。2020年5月15日鄰水縣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壇同鎮村級建制調整改革的批覆(鄰府復〔2020〕10號),同意壇同鎮設置16個村(灘口、羅家廟、硫磺溝、青龍、百靈廟、石牆咀、天才門、白羊壩、新拱橋、蓼葉寺、華鎣、鐮刀灣、方井、九峯、紅星、金坪)、3個社區(罈子壩、陡水坡、黃桷衝)。 [1] 
中文名
壇同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鄰水縣
面    積
130 km²
下轄地區
3個社區,16個村
政府駐地
壇同鎮人民南路145號
電話區號
0826
郵政區碼
638507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華鎣山
永安寨
熊吉烈士墓等
機    場
距江北機場約60公里
火車站
距重慶北站約65公里
車牌代碼
川X
方    言
四川方言

壇同歷史沿革

清代道光年間,為罈子壩場。
民國4年(1915年),縣設六保衞區,為第四保衞區罈子鄉。
民國24年(1935年)7月1日,將6個區合併為3個區,罈子鄉和同樂鄉合併為壇同鎮,屬鄰水縣第三區。
民國29年(1940年)3月1日,實行新縣制,壇同鎮屬鄰水縣第四區。
民國31年(1942年)1月6日,屬鄰水縣第五區壇同鄉,轄24保、231甲。
1949年12月,壇同區人民政府即建立了壇同鄉公所。1953年4月24日,壇同鄉公所改稱罈子鄉人民政府。1956年1月16日,罈子鄉人民政府改稱壇同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9月22日,壇同鄉人委改稱壇同人民公社。1966年5月“文革”開始後,壇同人民公社工作受到干擾。1967年3月,由公社武裝幹部和羣眾主持成立了壇同人民公社生產辦公室,負責公社日常工作[1]。
1968年10月4日,經縣人武部黨委批准,壇同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
1976年10月後,壇同人民公社的行政組織機構仍然是革命委員會。1981年3月,縣委決定撤銷壇同人民公社革委會,建立壇同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管委會設主任、副主任。1984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體制改革要求,縣委又決定撤銷壇同人民公社管委會,建立壇同鄉人民政府。
1994年,黑灘鄉併入,改置壇同鎮。

壇同行政區劃

壇同場鎮航拍 壇同場鎮航拍
下轄灘口、羅家廟、硫磺溝、青龍、百靈廟、石牆咀、天才門、白羊壩、新拱橋、蓼葉寺、華鎣、鐮刀灣、方井、九峯、紅星、金坪16個村委會和罈子壩、陡水坡、黃桷衝3個社區。

壇同經濟概況

壇同鎮青龍村油菜花海 壇同鎮青龍村油菜花海
壇同鎮鄉鎮企業有小水電站、制磚、採煤、糧食加工、釀酒等行業。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養殖業主要有生豬、耕牛、肉兔、家禽。經濟作物有柑橘、苧麻、茶葉、煙葉、獼猴桃、葡萄、草莓等。

壇同文化教育

鎮內有鄰水縣壇同中學(含高中)、壇中鎮初級中學、壇中鎮中心小學、黑灘中心學校、華鎣中心小學、九峯中心學校,村級教學點有白羊壩、天才門、曬穀山、百靈廟、新拱橋等五處。

壇同交通狀況

壇同鎮境內有210國道和達渝高速公路過境,其中達渝高速公路在劉家壩設有出口通往壇同。壇同鎮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僅62公里。規劃中的高興至洛磧鐵路將在周家嘴設壇同站。

壇同著名人物

熊復(1915-1995 ),曾任新華通訊社社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紅旗》雜誌總編輯。
熊宇忠(1910-1991),曾任中共四川璧山地委副書記、鐵道部第二工程局局長和黨委書記、貴州省建委黨組書記、西南局計經委第一副主任、成都市委書記、成都市政協主席。
熊吉(1891-1926),中國同盟會會員、中國國民黨左派黨員。1911年,在成都參加中國同盟會和保路同志會。1912年3月,他任鄰水縣勸學員和財政清算委員會副委員長。1923年春,任萬縣、梁山(今梁平)、大竹、渠縣、鄰水五縣督學。1924年,任四川通省團練總局第十區督察員兼清鄉司令。1926年11月19日,被軍閥處死。

壇同趕集時間

壇同鎮逢每月1日、4日、7日趕集。

壇同歷史文物

白羊壩熊吉墓於2019年3月21日被公佈為廣安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毛坡永安寨於2011年1月29日被公佈為廣安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壇同自然災害

2007年7月1日晚6點20分左右,鄰水縣壇同鎮一幢樓房垮塌,目前(2007年7月2日)已造成4人死亡,3人失蹤,死者中至少有1名學生。 [2] 
2014年9月13日,鄰水縣發生特大洪水,壇同鎮受災嚴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