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壁畫酥鹼病害

鎖定
壁畫酥鹼病害,被稱為壁畫的“癌症”,病害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由潮濕環境造成崖體及壁畫地仗中大量的氯化鈉聚積,受相對温度、濕度的影響,不斷地溶解、結晶,惡性循環,從而產生。
中文名
壁畫酥鹼病害
別    名
壁畫的“癌症”
應    用
潮濕環境氯化鈉聚積
相關研究
《古代壁畫脱鹽關鍵技術研究》

壁畫酥鹼病害簡介

壁畫酥鹼病害 壁畫酥鹼病害
中國古代石窟、建築和墓葬中,保存了很多精美的壁畫。千百年來,經歷人為和自然因素破壞後,很多壁畫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病害。壁畫鹽害就是其中最為典型一類,特別是壁畫酥鹼病害,被稱為壁畫的“癌症”,要得到較好的修復,難度較大。

壁畫酥鹼病害產生原因

通過專家學者討論、分析和應用紅外色度温度掃描儀對壁畫進行的現場測試,專家們推斷,85窟病害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由潮濕環境造成崖體及壁畫地仗中大量的氯化鈉聚積,受相對温度、濕度的影響,不斷地溶解、結晶,惡性循環,從而產生了嚴重的返鹼、酥鹼病害。研究結果證明,當相對濕度達到76%時,氯化鈉就潮解,降低時即重新結晶聚積,85窟水源來自窟前灌溉、下雨時的潮濕空氣、雨雪水分沿崖體裂隙滲透、地下水的毛細上升等多方面。這一診斷結果,對莫高窟壁畫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1] 

壁畫酥鹼病害難題解決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古代壁畫脱鹽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組負責人、敦煌研究院研究員陳港泉介紹,通過歷時3年的反覆試驗和研究,課題組查明瞭古代壁畫受鹽害影響的規律,並研發了新型脱鹽材料和脱鹽工藝,通過項目成果的示範應用,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古代壁畫鹽害的修復方法,基本解決了中國古代壁畫鹽害治理的難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