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壇(tán),為漢語一級字 [4]  ,是由兩個漢字簡化而來——罎和壇 [5] 
繁體字之一的“壇”字,最早見於秦代小篆,本義指祭祀,會盟的高台,後引申為指某種特定的領域。 [3]  而另一個繁體字“罎”字,可見於宋代《集韻》 [7]  ,本義指一種容器,後引申為量詞。
今以“壇”作罎和壇的簡化字。
中文名
拼    音
tán
繁    體
部    首
注    音
ㄊㄢˊ
釋    義
古代舉行祭祀誓師等大典
筆畫數
7

文字源流

形聲字。從土,亶聲。“壇(壇)” 的本義是高台,作為古代祭祀、盟會等的場所,多用土石等建成。《説文》 :“壇,祭場也。《書.金滕》:“為壇於南方北面,周公立焉。”引申為高起如壇的地方,如屋基.平台.講學或發表言論的場所等,泛指一定範圍的領域,如文藝界、體育界稱文壇、體壇等 [6] 

形聲字,從缶,曇聲。可見於宋代《集韻》 [7]  ,本義指一種容器,後引申為量詞。

現行的簡化字“壇”,其演變有兩種説法:一認為是由繁體字“罎”的異體字“壜” [8]  刪減部件省寫而來 [6]  ;而二認為是由“壇”草書楷化而來。 [9]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5年國民黨政府之《第一批簡體字表》中,就曾據説法二的觀點,將“壇”做“壇”的簡體字之用 [10] 
現行的簡化字據此,以“壇”作罎和壇的簡化字。

基本字義

1. 古代用以舉行祭祀之高台。如:“天壇”。
《説文解字.土部》:“壇,祭場也。”
2. 古代朝會盟誓及封拜大將所設之高台。
如:登壇拜將。
《穀梁傳.定公十年》:“頰谷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兩相相揖,齊人鼓譟而起,欲以執魯君。”
3某些宗教舉行法式的場所。
如“壇場”。
唐.陸龜蒙《和襲美贈南陽潤卿將歸雷平詩》:“真仙若降如相間,曾步星罡繞醮壇。”
4用土砌成的低矮平台。
如:“花壇”。
唐.王維《田園樂》:“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5.用於指稱某種特定領域
如:“論壇”
6. 口小肚大之瓦制容器。《三俠五義》第五五回:“誰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説菜是剩的,酒是渾的,罈子也摔了,盤子碗也砸了,還罵了個河涸海乾。”
7. 量詞。計算壇裝物之單位。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走到廚下,看見風爐子邊,有兩罈好酒在那裏。”

常見詞組

酒罈,罈罈罐罐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唐幹切《正韻》唐闌切,𠀤音彈。《説文》祭場也。壇之言坦也。一曰封土為壇。《禮·祭義》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祭法》去祧為壇。《注》遠廟八世祖則遷於壇,有禱則祭。互詳墠字注。《史記·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
楚人謂中庭曰壇,見《荊楚風俗通》。
盟誓則立壇。《禮·雜記》孔子出魯東門,過故杏壇,曰:茲臧文仲誓盟之壇也。睹物思人,命琴而歌。
國君朝會亦設壇。《左傳·襄二十八年》鄭伯如楚,舍不為壇,子產曰:大適小則為壇,小適大苟舍而已,焉用作壇。
特拜將相亦設壇。《前漢·高帝紀》上設壇具禮,拜韓信為大將,一軍皆驚。《唐書·裴度傳》度拜相,詔四登師壇。
雞壇,友會也。《北戸錄》越人每相交,作壇,祭以白犬丹雞。
瑤壇,仙境也。《張協·七命》眷椒庭於瑤壇。
《集韻》儻旱切,音儃。《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一曰暴內陵外則壇之。《鄭注》出其君。置空壇之地。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𠀤音但。壇曼,寬廣貌。《史記·司馬相如傳》壇以陸離。《子虛賦》案衍壇曼。
《集韻》《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除地也。
《集韻》上演切,音善。野土也。《楚辭·九章》鸞鳥鳳凰,日以遠兮。燕雀烏鵲,巢堂壇兮。
亭年切,音田。《桓君山仙賦》周覽八極,還崦華壇。氾氾濫濫,隨天轉旋。
葉直良切,音長。《楚辭·九歌》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俗作壇,非。壇字從靣,不從㐭作。 [1] 

説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壇
祭場也。從土亶聲。徒幹切

説文解字注

祭壇場也。祭法注。封土曰壇。除地曰墠。楚語。屛攝之位。壇場之所。韋注。屛攝,為祭祀之位也。除地曰場。漢孝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珪幣。師古曰。築土為壇。除地為場。按墠卽場也。為場而後壇之。壇之前又必除地為場。以為祭神道。故壇場必連言之。宋本作祭場也。無壇字。非是。若祭法壇與墠則異地。場有不壇者。壇則無不場也。從土。亶聲。徒幹切。十四部。 [2] 

《康熙字典》
【集韻】徒南切,音覃。壜或作罎。甒屬。 [11] 

方言集匯

◎ 粵語:taan4
◎ 贛語:hom2
潮州話:duan5(tûaⁿ),tam5(thâm) [澄海]tang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