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塘坑村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塘廈社區下轄村)

鎖定
塘坑村,位於塘廈鎮東南部,距鎮政府2.5千米。東與新頭村隔路相望,南與長湖唇村相鄰,西與大嶺古村相連,北與林村社區相接。始建於1947年。因原村建在一個土名為“塘坑”之處而得名,曾用名“林村新圍”,別名“塘坑處”。後鎮政府徵用土地開發工業、商業區,該村於1991年搬至大嶺古山腳下,位於塘廈觀光公園旁。石馬河流經村東南。附近有塘坑水庫,庫容約668萬立方米。
中文名
塘坑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塘廈鎮塘廈社區
地理位置
塘廈鎮東南部
民國時期,屬東莞縣第四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第三區;1958年,屬塘廈人民公社第一農場;1984年,屬塘廈區塘廈鎮(鄉級鎮);1987年,屬東莞市塘廈鎮居民管理區;1999年8月,屬塘廈鎮塘廈社區。
世居村民有李、羅、廖、劉、黃等姓。李姓於1951年從塘廈林村遷移至此地。羅姓於1951年從塘廈圍仔遷入。廖姓於1950年從揭陽縣遷入。
2015年末,户籍人口91人,其中男性41人,女性50人;最年長者79歲(女);海外留學人員1人。外來暫住人口1.16萬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同胞2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分屬廣府和客家民系,使用粵方言東莞塘廈話和客家方言。
該村傳統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花生、番薯也有大面積種植,盛產荔枝、龍眼、甘蔗等。1990年,隨着工業、商業化的深入推進,大部分土地由鎮政府徵用,用作建廠房、商品房、公共建設等。2015年,經營主要以廠房、商鋪、土地租賃為主,集體總收入178.6萬元,純收入140.2萬元,總資產602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
特色農產品有塘廈紅荔枝。特色傳統食品有碌鵝、炆狗肉、炆騸雞,硬餅(炒米餅)、飴龍(年糕)、鬆糕、糖環、碌堆、爆碌(爆谷)、糕仔、茶果(粉果)、粽子、油角仔、油餈、糖不甩、水餈。
宏業南路、環市北路經過該村。1970年通電,1976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化,1990年通電話、自來水,2001年通互聯網。
村附近有塘廈實驗小學,2015年在校學生1100人,教職工75人。東星小學,在校學生2022人,教職工125人。宏業幼兒園,在園幼兒795人,教職工92人。水霖宏麗幼兒園,在園幼兒810人,教職工95人。融德金地幼兒園,在園幼兒369人,教職工45人。
村附近有健身路徑、網球場、乒乓球場、觀光公園和文化公園。
1996年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塘廈觀光公園山頂。
村裏春節期間有團年宴和吃開年飯活動。每年春節前夕的團年宴,全村男女老少參加。吃開年飯,形成於1949年前後。每年的年初二,俗稱開年,家家歡聚一堂吃“開年飯”。開年飯要儘早開席,意味“人勤春早”的好兆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