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塔瑪村

(西藏拉薩市城關區納金鄉轄行政村)

鎖定
藏語“塔瑪”,翻譯成漢語,意思就是“紅旗”。由於拉薩“東延西擴,跨河發展”的城市發展框架,如今,城關區納金鄉塔瑪村嚴格意義上已成為塔瑪小康示範小區,成為拉薩新城的一部分。
中文名
塔瑪村
城市發展框架
東延西擴,跨河發展
漢語翻譯
“紅旗”
曾用名
衝拉村

塔瑪村簡介

塔瑪村這個位於拉薩城區東南角、緊鄰拉薩河的村子,曾經名叫衝拉村,破舊、髒亂,是出了名的窮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民主改革後已經銷聲匿跡的“衝拉亞歲”非法活動又死灰復燃。據瞭解,所謂 “衝拉亞歲”就是為分裂主義總頭子十四世達賴慶賀生日、祈禱、祝福的非法活動。過去的“衝拉亞歲”期間,多次引發打架、鬥毆和交通事故,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和人民羣眾正常的生產生活。廣大幹部、職工、僧俗羣眾對這一非法活動十分不滿,強烈要求人民政府予以取締。
1999年,政府取締了“衝拉亞歲”非法活動後,全村人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先後開辦了旅館、農家樂、花卉市場、沙石場等村辦企業。羣眾一致要求將此前不光彩的村名“衝拉村”改為“塔瑪村”。 [1] 

塔瑪村貧窮向富裕轉變

數年前,西藏大學徵用塔瑪村部分土地後,自治區專門劃撥了地皮為村民建設新居。現在,走進塔瑪小康示範小區的人都會看到,一排排藏式四層樓房底層小院的門楣上,一面面五星紅旗在豔陽下迎風飄揚。
塔瑪小區裏,每家的住房都寬敞明亮,液晶電視組合音響等家用電器應有盡有。
據瞭解,到2011年,塔瑪村人均收入達到8415元,幾乎家家都有私家車。2008年的拉薩“3·14”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中,這個村沒有一人蔘與。 [1] 

塔瑪村農民向居民轉變

由於剛剛離開土地,塔瑪村民身份雖然從村民轉變成了城市居民,但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仍然沒有及時完成這一轉變。
自治區創先爭優強基惠民活動駐塔瑪小康示範區工作隊根據村裏閒置在家人員多,務工掙錢的人少的問題,組織開展了技能培訓,對村民進行駕駛技能、酒店管理、縫紉技術、廚師等實用技能培訓,增強居民增收致富能力。
根據村民在剛剛完成農轉非之後無法享受農牧民子女享受的“三包”政策,駐村工作隊通過協調,現已使塔瑪村239名農轉非後的孩子仍然全部享受到了“三包”待遇。
塔瑪村 塔瑪村
半年來,在駐村工作隊和塔瑪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塔瑪村的黨羣幹羣關係進一步密切;廣大黨員、羣眾煥發出求致富促發展的新熱情;“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鬥力顯著增強;原有的各種矛盾糾紛逐步得到排解;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逐步得到有效解決,駐村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據瞭解,塔瑪村計劃到201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文明户達到200户以上,安居工程全部完成,青壯年掌握實用技術的達到50%以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