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報童

(1979年錢江、趙元執導電影)

鎖定
《報童》是錢江、趙元聯合執導的劇情電影,由王鐵成李若君等參加演出,於1979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改編自同名話劇,講述抗日戰爭時期,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新華日報》的工作人員和報童們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堅決的鬥爭,揭露皖南事變真相的故事 [1] 
中文名
報童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錢江
趙元
編    劇
錢江
主    演
王鐵成
李若君
片    長
109 分鐘
上映時間
1979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報童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5張)
《新華日報》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公開出版發行的報紙;敬愛的周恩來副主席在毛主席、黨中央直接關懷下,親自領導南方局、《新華日報》的工作人員,突破重重險阻,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
1941年1月,國民黨反動派配合對日本的投降陰謀,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在皖南茂林地區向新四軍發起突然襲擊,致使抗日將士受到重大傷亡,葉挺軍長被扣,政委項英被叛徒殺害;重慶《新華日報》報童石雷的爸爸媽媽也在突圍中壯烈犧牲,噩耗傳來,小報童們悲痛萬分。可石雷卻一點兒都不知道,他正在和一個喊賣國民黨《中央日報》的流浪兒蛐蛐談心,告訴他只有共產黨才能救受苦的人。當石雷從周副主席的警衞員小何處得知有媽媽捎來的信時,高興的手舞足蹈,還買了幾樣小禮物準備送給小夥伴們。直到石雷從李大姐手裏接過母親留下的那封濺着鮮血的沒寫完的信時,才知道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蔣介石為掩人耳目,利用新聞檢查所扣壓《新華日報》的社論和稿件,並利用停電阻撓報紙的出版。緊急關頭,周副主席帶來了發電機。周副主席關心着每一個報童的歡樂和苦難,告誡他們要有勇有謀,智勇雙全。國民黨下令取消新四軍番號,誣衊新四軍是“叛軍”,並逼迫重慶各大報紙將這消息登在頭版頭條。周副主席聞知,痛斥何應欽,並奮筆疾書。蔣介石惱羞成怒,下令封館,搗毀《新華日報》營業部,沒收報紙,毆打、關押報童。周副主席不顧個人安危,率報社全體人員和報童,衝破封鎖,上街散發報紙,使“皖南事變”的真相大白於天下。以石雷、草莽、臘月為代表的《新華日報》報童,成為“新華軍”的小尖兵,頑強地和敵人鬥爭 [2] 

報童演職員表

報童演員表

    • 徐天俠 飾 趙秀
    • 薛白 飾 臘月
    • 盧桂蘭 飾 李大姐
    • 孫銘 飾 報童
    • 高學忠 飾 楊爺爺
    • 王元錄 飾 錢教授
    • 欒汝新 飾 徐漢生
    • 李家琦 飾 老闆娘
    • 杜聲顯 飾 草莽爹
    • 陳志堅 飾 瞎老爹
    • 欒景泉 飾 警官
    • 吳藝 飾 警察局長太太

報童職員表

原著 邵衝飛、朱漪、王正、林克歡
導演 錢江、趙元
編劇 錢江
攝影 孫昌一
配樂 杜鳴心、於大成
剪輯 唐彥林、馬志珍
道具 馬宗義、白寶貴
美術設計 楊予和、沈堯定
造型設計 繆瑞清、徐廣南
服裝設計 劉豐、沈冠珍
燈光 徐和慶
錄音 孫裕民
劇務 呂原生
佈景師 王連永(置景)、崔秀榮(置景)、張瑞和(置景)、李振華(繪景)
展開
特技攝影
李慶春、李再春
特技美術
宜紹光
演奏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樂隊
指揮
葛藝琳
原話劇藝術指導
舒強
原話劇導演
耿震、朱漪、邵衝飛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 

報童角色介紹

  • 周恩來
    演員 王鐵成

    中國共產黨副主席,領導南方局、《新華日報》的工作人員,突破重重險阻,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他鎮定自若,臨危不懼,對勝利前途充滿信心。他還很喜歡孩子,時刻關心《新華日報》報童們的生活和成長。

  • 石雷
    演員 李若君

    《新華日報》報童們的領袖,自幼在革命大家庭裏成長,比小夥伴懂得更多的革命道理,政治覺悟較高,機智勇敢,沉着老練,善於處理和應付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帶領報童與敵人鬥智鬥勇。當得知父母在“皖南事變”中為革命英勇犧牲,他決心繼承父母的遺志,和敵人戰鬥到底。

  • 草莽
    演員 覃琨

    《新華日報》的報童,船工的兒子。是個天真、活潑、魯莽而又有點淘氣的小勇士,遇到敵人也從來不拐彎,為了多出售《新華日報》,多宣傳革命主張,不顧國民黨兵、警察的打、罵、抓,橫衝直撞,無所畏懼。

  • 蛐蛐
    演員 方掬芬

    無依無靠的流浪兒、賣《中央日報》的小報販。他心地單純,命運悲苦,爸爸被日本飛機炸死,媽媽改嫁,他自己剛剛從難童教養院裏出來不久就流落街頭。苦難的生活給其性格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自尊心強,自衞心重,受到凌辱和迫害時會和人拼命。他在石雷幫助下覺悟到革命道理,憤然扔掉《中央日報》的報袋,投向革命。

  • 趙秀
    演員 徐天俠

    《新華日報》的報童,父親被抓了壯丁。他是個性情文靜、愛動腦筋的小秀才,用《游擊隊之歌》的曲子編寫了一首《報童之歌》,受到夥伴們的熱愛,也得到了周副主席的讚揚和鼓勵。

  • 臘月
    演員 薛白

    父母雙亡,隨着失明的爺爺從江淮逃難到重慶,被生活所迫,想賣掉自己以養活爺爺,卻險些讓人販子搶去。由於石雷的幫助,她當上了《新華日報》的報童,享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 李大姐
    演員 盧桂蘭

    《新華日報》的記者,從東北流亡到重慶。作為報童們的輔導員,她處處以周副主席的言行教育孩子們,促使孩子們茁壯成長。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4-5]  [6] 

報童幕後花絮

  • 在重慶拍外景時,扮演石雷的李若君雖然已年過四十,仍和其他演員一起,為練習成像報童一樣的“飛毛腿”,每天早起沿着石梯,一口氣從曾家巖跑到嘉陵江邊,然後再爬三百多級石梯 [7] 
  • 草莽的扮演者覃琨設計了爬樹的鏡頭以表現人物的英勇,除了爬樹,在拍攝時,當時已經四十開外的她還要從一米多高的平台上跳下來,有一次甚至磕破了胳膊 [7] 
  • 為突出時代氣氛,烘托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形象,導演決定把外景鏡頭的重點放在黎明之前,表現在周恩來領導下的《新華日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全國人民的心 [7] 

報童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1980年
文化部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青年創作獎
王鐵成《報童》 [8] 

報童幕後製作

角色塑造
為扮演周總理,王鐵成在形神兩方面進行了準備。在設計人物外部造型時,他注意到總理發音位置靠前,有鼻腔音,“n”“ng”不分、“le”“ne”不分等語言特點。他還用總理的典型習慣動作來加強人物的外部造型動作,以求人物形象更真實。例如,在點報童人數時,他是手腕上下襬動,一個一個數點着圍攏在身邊的孩子。這是他在觀看總理視察石河子農場的紀錄片時發現總理與知青講話時有過這樣的手勢。在總理題詞一場戲中,他和導演商量,為加強真實感,鏡頭不分切,而是用一個連貫的鏡頭來拍。先從側背拍他寫“千古奇冤,江南一葉”,然後鏡頭搖過去,他審視詩稿一下,轉身,讓觀眾看到總理的面容,再把詩稿交給總編輯。為在這場戲的全過程中集中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王鐵成不但練習了總理的字體,連握筆姿勢也一併模仿。而為了揣磨周總理的性格、脾氣,他把聽來的總理軼事編成小品來排練,以便一步步接近角色 [9] 

報童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精心之作、激情之作,編導以精煉的蒙太奇語言描繪出感人的人物形象和光輝的歷史畫卷,真實而又集中地再現了在敬愛的周總理直接領導下,共產黨人和革命報童對國民黨反對派展開的一場驚心動魄的鬥爭。在描寫這場鬥爭中,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各種藝術形象,特別是周恩來同志的光彩形象,親切感人,而那一羣可親、可愛的小報童也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個性,十分感人。周總理關心兒童生活和成長,擔負起撫養烈士遺孤的事蹟,在影片中得到了較集中較充分的反映 [5]  (《電影評介》評)
參考資料
  • 1.    報童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 ]
  • 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中國影片大典 故事片·戲曲片 1977-1994: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02:40-41
  • 3.    電影《報童》(愛奇藝/1979)片頭字幕00:30-02:09  .愛奇藝[引用日期2020-02-08]
  • 4.    趙捷.道具的魅力--談《報童》中幾件道具的運用[J]戲劇與電影,1980(6):35-37
  • 5.    林鐘美.感人的人物形象 光輝的歷史畫卷——彩色故事片《報童》觀後[J]電影評介,1979(C1):8-9
  • 6.    河南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編.電影説明書彙集:河南省電影發行放映公司,1979:63
  • 7.    黃鐵軍.《報童》攝製組在重慶拍外景的時候[J]電影評介,1979(2):16-17
  • 8.    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影年鑑1981: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273-274
  • 9.    王鐵成.在《報童》中扮演總理的探索[J]電影藝術,1918(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