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堡堂村

鎖定
堡堂村位於萬盛區青年鎮的中心位置,距萬盛主城區21公里,距重慶主城94公里。該村有5個村民小組,1235,3916人,村黨委下設面業、漁業、茶葉7個黨支部,有黨員122名。
2017年11月,堡堂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1] 
中文名
堡堂村
著名景點
堡堂村
類    型
村莊
範圍組成
5個村民小組

堡堂村村莊概況

堡堂村位於萬盛區青年鎮的中心位置,距萬盛主城區21公里,距重慶主城94公里。該村有5個村民小組,1235户,3916人,村黨委下設面業、漁業、茶葉7個黨支部,有黨員122名。全村幅員面積5.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26畝,林地617畝。全村交通等基礎設施完善,自來水、電、閉路電視、水泥便道實現户户通,通訊信號實現全覆蓋,水泥公路實現社社通。近些年來,在村黨委及全體黨員和羣眾的共同努力下,該村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巾幗文明示範村,市級生態衞生示範村等稱號。1973年3月13日,國家領導親臨堡堂視察,登上老鴉井後即興抒懷:青山綠水好平原,山坡上面修梯田。在全國“農業學大寨”期間,堡堂村成為了“四川農業趕堡堂”的典範。隨即,整個四川省掀起了“近學堡堂”的熱潮,峨嵋電影製片廠專程攝製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記錄片《堡堂盛開大寨花》。

堡堂村經濟發展

1964年,堡堂村人在大隊支書王茂全的帶領下,“立下愚公移山志,大戰攻克困難關,捨得磨掉手上皮,誓叫荒山變良田”,並在青年鎮最醒目的17個山坡上立下“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更大勝利”19字決心。歷經5年奮戰,堡堂人終把土薄坡陡的老鴉井山改造成層層良田,耕地由16.8畝擴至39.9畝,糧食總產量由500多公斤增至1.2萬公斤,徹底擺脱了“一窮二白、田瘦土薄石頭多,十年九旱,三年兩不收”的窮帽子。堡堂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第一產業, 2009年全村工農業收入69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村內有以生產茶葉、麪條、粉絲為主的翠信茶葉公司、黑山茶葉公司、堡堂農產品公司等4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滴翠劍名、滴翠馨屏、黑山雪芽等三個品牌茶葉獲國際金獎,其中堡堂面在重慶西部農交會上獲“最受消費者喜愛產品”稱號;黑山雪芽被北京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認定為有機茶。

堡堂村文明建設

堡堂村的文明工作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發展的主題,以創建和諧堡堂為主要任務,創建文明鄉風為突破口,在鞏固市級生態衞生示範村榮譽的基礎上,全面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提高羣眾文明素質,為村物質、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全面進步營造了良好環境。在思想教育中,重視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教育感化羣眾遵守道德規範。村文藝宣傳隊經常利用農閒時間到村各院壩及村外一些地方送科技、送政策、送信息、送文化,宣傳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科學發展觀、黨的方針政策等。堅持繼承發揚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重點挖掘堡堂村戰天鬥地的歷史教育資源,結合到宣傳文化中,用羣眾聽得到、看得見的史實,幫助羣眾理解公民道德的基本規範。通過開展創評活動,充分發動羣眾廣泛參與五好文明家庭、衞生文明户的評選,增強羣眾對公民道德規範的認同感。2009年全村評選出婚育新風五好帶頭10人,示範院壩9個,鞏固雙文明户160户,五好家庭户350 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