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震台

鎖定
地震台英文:seismic station,是指利用各種地震儀器進行地震觀測的觀測點; 開展地震觀測和地震科學研究的基層機構。
中文名
地震台
外文名
seismic station
性    質
地震觀測機構
第一處
北京西山鷲峯地震台
投用時間
1930年
主建人
李善邦、秦馨菱

地震台歷史背景

中國第一個地震台 [1] 
鷲峯地震台 鷲峯地震台
北京西山鷲峯地震台是中國自建的第一個地震台,位於鷲峯國家森林公園秀峯寺南邊內。於1930年在李善邦秦馨菱先生主持下建成,1937年日寇發動侵華戰爭後停止觀測。1966年北京遙測地震台網建成,有8個子台。北京西山鷲峯地震台不僅是中國自行修建的第一座地震台,也是當時世界上一流的地震台之一,開創了中國地震研究的新紀元,也見證了中國地震研究史。
鷲峯地震台從1930年9月 20日開始記錄,每月把記錄到的震相到達時間編成月報,與世界各地震台交換。到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為止,共記錄了2472次地震,中間未曾間斷。對其中重要的地震,還參考和利用其它地震台交換來的資料,定出震中位置及震源深度等數據,進一步加以分析和研究,編成鷲峯地震研究室專報出版。鷲峯地震台的儀器設備、管理水平及記錄質量等,都已達到了當時的世界一流水平。加之鷲峯台地處在亞洲地震台站較少的地區,所以觀測結果及研究報告很受世界同行的重視。
抗日戰爭爆發後,鷲峯地震台被迫停止工作。地震台的伽利清-衞利普式電磁地震儀拆卸後運到燕京大學存放,維歇爾式機械地震儀因不便拆運,留在鷲峯。抗戰期間,李善邦、秦馨菱、賈連亨等鷲峯地震台的工作人員都相繼離去,原鷲峯地震台的房屋則被抗日遊擊隊作為指揮部之用。鷲峯地震台的歷史,從此告終。一九九零年鷲峯地震台建立六十週年,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整修復原。

地震台中國地震帶

珠峯地震台 珠峯地震台
中國地震主要分佈在五個區域: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地震帶上。
"華北地震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江蘇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區。在五個地震區中,它的地震強度和頻度僅次於"青藏高原地震區",位居全國第二。由於首都圈位於這個地區內,所以格外引人關注。據統計,該地區有據可查的8級地震曾發生過5次;7-7.9級地震曾發生過18次。加之它位於我國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經濟、文化、交通都很發達的地區,地震災害的威脅極為嚴重。

地震台南極內陸

南極內陸地震台 南極內陸地震台
雪龍”號1月5日電正在向南極內陸“冰蓋之巔”前進的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4日在距中國南極中山站806公里的雄鷹營地附近成功安裝了一套低温寬頻地震觀測設備。這是中國首次在南極內陸冰蓋部署地震觀測台站。
考察隊隊長孫波在銥星電話中説,為保證地震觀測數據的準確,避免人為噪音干擾,考察隊員選擇在離雄鷹營地500米以外的地方安裝地震觀測台站設施。此外,在到達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後,考察隊還將部署第二個地震觀測台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