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道戰

(畫家羅工柳於1951年創作的油畫)

鎖定
《地道戰》是1951年畫家羅工柳根據冀中軍民利用地道戰保家衞國的偉大創舉而創作的油畫作品。 [1]  1951年,第一次拿起油畫筆的羅工柳就創作出了兩件重要作品《地道戰》和《整風報告》,其中《地道戰》在中國現代油畫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油畫《地道戰》,將西方油畫在寫實中求神韻與中國傳統水墨畫在寫意中求神韻兩種特點相結合,創作了具有時代特點和個人色彩的油畫藝術語言。
2021年6月,羅工柳的油畫作品《地道戰》被列入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經典作品之一,在央視總枱推出的《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特別節目中播出,瞭解《地道戰》背後的故事。 [1] 
中文名
地道戰
作    者
羅工柳
創作年代
1951年
繪畫題材
油畫
材    質
麻布
規    格
140*170cm
現收藏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地道戰作品簡介

作品情節主動,形象鮮明,兩個女游擊隊員在地道口倏然躍出,一間極其普通的牲口房成為戰鬥的舞台。典型地反映了人民羣眾的聰明機智以及平原游擊隊生龍活虎的氣概。作品的構圖富於戲劇性,人物得到恰當的安排,他們靜悄悄地,但又是異常活躍地;節奏稍帶緊張,然而充滿信心,和主題思想是十分切合的。

地道戰創作背景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守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軍民因地制宜,發明了一種特殊的戰鬥方式——地道戰。
當時,面對兇殘的敵人,守衞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無論是從武器裝備、還是在人數上都處於劣勢。地道戰的發明,進可攻、退可守,充分彌補了平原作戰的缺陷,有效打擊了日寇,保護了軍民。地道戰的成功經驗很快走出冀中在華北其他地區進行了推廣。
開國元勳聶榮臻元帥評:“神出鬼沒、出奇制勝的地道戰是華北人民保家衞國,開展游擊戰爭,在平原地帶戰勝頑敵的偉大創舉。” [1] 

地道戰創作簡介

畫家羅工柳 畫家羅工柳 [1]
1951年,畫家羅工柳根據冀中軍民利用地道戰保家衞國的偉大創舉,創作了油畫《地道戰》。這是羅工柳的第一幅油畫作品。“我想表現我們的民族在最困難的時候能戰勝敵人,表現中華民族頑強的戰鬥精神和他們的智慧。”——畫家羅工柳
羅工柳在擔任《新華日報(華北版)》美術編輯期間,創作了大量版畫宣傳抗日,也實際參與到敵後戰爭中。正是這些在戰爭年代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以及人民羣眾的幫助和啓發,幫助了他完成這幅畫作。 [1] 

地道戰作品賞析

《地道戰》的場景被設置在晦暗狹小的牛棚裏,但畫家卻充分利用虛實對比、明暗處理等手法,破除了空間限制,反而給人以“一目瞭然”的觀感。 [1] 
《地道戰》 《地道戰》 [1]
在畫面的視覺中心,以中間亮四周暗的舞台追光手法,將手持駁殼槍站立的女民兵突出了出來。 [1] 
手持駁殼槍站立的女民兵 手持駁殼槍站立的女民兵
畫面左上角,一位在梯子上觀望的戰士與下面的人物互動,十分生動。 [1] 
一位在梯子上觀望的戰士 一位在梯子上觀望的戰士
畫家還巧妙地運用人物向上、向外的視覺方向,以及體態動作,拓展了畫面的空間。 [1] 
地道戰 地道戰
為了表達正義的信念,畫家將畫面處理為柔和的暖色調,天窗投射的光線及身着紅衣的女子洋溢着温暖的感覺,展現出光明必勝的堅定意志。
狹窄、黑暗的空間與戰鬥者的飽滿身姿形成反差,卻構建了視覺上的和諧性。 [1] 
身着紅衣的女子 身着紅衣的女子 [1]

地道戰作品評價

這幅畫並不是刻意地渲染表現戰爭的殘酷,而是非常接地氣地、非常樂觀地去講述和描寫這樣一種地道戰的智慧。(美術評論家於洋 評) [1] 
當今畫壇已經很難只通過一件作品就能一炮而紅、家喻户曉,不像以前,那時有着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時代侷限,大家的審美相對來説比較單一,畫面也相對比較具象、寫實,帶有很大的描述性、象徵性,因此也就相對容易被宣傳、被看懂、被理解,從而引發關注,像《地道戰》《開國大典》《粒粒皆辛苦》《井岡山會師》《狼牙山五壯士》《轉戰陝北》《江山如此多嬌》《黃河頌》等作品,基本上是一亮相就走紅,就成為焦點。(藝術評論家王進玉 評) [2] 

地道戰所獲榮譽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1]
以畫為體,以史為魂,列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美術經典作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