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地烏

鎖定
地烏,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林蔭銀蓮花Anemone flaccida Fr.Schmidt的根莖。分佈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北部。具有祛風濕,利筋骨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別    名
蜈蚣三七
地雷
黑地雷
金串珠
二輪七
中文學名
地烏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毛茛科
銀蓮花屬
林蔭銀蓮花
採收時間
春、夏季
用    量
內服:煎湯,9-15g

地烏入藥部位

根莖。

地烏性味

味辛、微苦,性温。

地烏歸經

歸肝經。

地烏功效

祛風濕,利筋骨。

地烏主治

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地烏相關配伍

1、治風濕:地烏30g,泡酒250g。每次服9g。或地烏9g,白龍鬚6g,大血藤、大風藤各15g,泡酒1000g。每次服1小杯。(《貴州民間藥物》)
2、療傷,發散,助筋骨:鮮蜈蚣三七根60-90g。切片,加白糖燉汁,分次服。(《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地烏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地烏使用注意

《貴州民間藥物》:“孕婦忌服。”

地烏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淨,切段,曬乾。

地烏形態特徵

林蔭銀蓮花,又名鵝掌草。多年生草本,高15-40cm。根莖近橫生,圓柱形,直徑2-13mm,節間短。基生葉1-2;葉柄長10-28cm,無毛或近無毛;葉片輪廓五角形,長3.5-7.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3裂,末回裂片卵形或寬披針形,有1-3齒或全緣,側生全裂片不等2深裂,邊緣有不整齊齒,上面有疏毛,下面通常無毛或近無毛。花葶上部有疏柔毛;苞片3,輪生,葉狀,不等大,無柄;花兩性;萼片5,花瓣狀,白色,倒卵形或橢圓形,長7-10mm,寬4-5.5mm,先端鈍或圓,外面有疏柔毛;花瓣無;雄蕊多數,長約為萼片之半,花葯長約0.8mm;心皮約8,密被淡黃色短柔毛,無花柱,柱頭近球形。花期4-6月,果期5-8月。

地烏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3000m的山谷、草地或林下。分佈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南部、浙江西北部、江西、湖北西部、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北部。

地烏性狀鑑別

根莖條狀近圓柱形,或呈長圓形塊狀,長2-8cm,直徑0.2-1.2cm,節明顯或不明顯,節間較短。表面棕褐色至褐色,粗糙,可見根痕及少數細長的須狀根;頂端有乾枯的莖基及葉基。質堅,斷面黃棕色。氣微,味辛、苦。

地烏藥理作用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降温、鎮痛作用。

地烏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解毒,驅風濕。”
2、《浙江藥用植物志》:“祛風濕,利筋骨。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主編 .《中華藥海》:哈爾濱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