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胡

鎖定
土胡,民間又稱母胡或厚胡,是壯族弓拉弦鳴樂器,用泡桐木做琴筒,薄板做面,櫶木為杆,金屬絲為弦,以深沉洪亮的中音色而成為馬骨胡的搭配樂器,音色渾厚。
中文名
土胡
外文名
Soil hu
別    名
母胡+厚胡

土胡簡介

土胡 [1]  ,壯族弓拉弦鳴樂器。因使用土生土長的材料自制而得名。民間又稱母胡或厚胡 [2]  。形制獨特,音色渾厚,多用於合奏或伴奏。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西各縣。 [3]  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 [4]  等地區。

土胡形制結構

外觀獨特的土胡,琴首有如三絃,琴桿圓柱形,琴筒似天琴。多為民間藝人就地取材土法制作,採用乾透的一節大肚葫蘆從細端切去,或兩節葫蘆由中間切開,使用葫蘆底段,切口處作為筒前口,其上蒙以蛇皮為面,成為兩端稍小、中間略大的半球形筒身,筒長8釐米~10釐米、最大直徑12釐米~16釐米、面徑8釐米~10釐米,葫蘆底(筒後端)常雕刻以五角星或花瓣形音窗。琴頭、琴桿用一整塊紅椿木、桑木或松木製作,全長80釐米~90釐米。琴首與三絃頭相似,呈方柱形,頂端稍向後彎,下方開有長方形弦槽,左右兩側各置一軸。絃軸木製,圓錐形,軸長10釐米,軸柄刻有直條瓣紋。琴桿呈圓柱形,上端(與琴頭相接處)設有山口支弦,無千斤,下端裝入琴筒並外露系弦。皮面中央偏上方置木製空心琴馬。張兩條絲絃或鋼絲絃。琴筒下方增置琴託。琴弓用細竹、火果木製作弓杆,兩端拴以馬尾為弓毛,弓長70釐米左右。 [3] 

土胡演奏方法

演奏時採用坐姿,將琴筒(或琴託)置於左腿上或夾於兩膝間,琴桿直立,左手持琴,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按弦,右手執馬尾弓沾松香夾於兩弦間拉奏。土胡按五度關係定弦為 a、e1或d1、a1,合奏音域a—a2,有兩個八度;為壯劇伴奏時常用音域a—a1。 發音堅實、音色渾厚,屬於中音拉絃樂器。常用於壯族“八音”樂隊合奏或為壯劇伴奏,平時也可拉奏自娛。 [3] 

土胡配樂

在壯劇伴奏中,它是配合高音樂器馬骨胡使用的中音樂器。馬骨胡發音高,俗稱“公胡”,土胡發音低,俗稱“母胡”或“厚胡”(音色渾厚)。樂隊中使用兩支土胡時,定弦各不相同,俗稱“正胡”或“反胡”。土胡常於民族節日或民間喜慶場合使用,但它沒有專用曲牌,所奏樂曲多為壯劇曲牌,曲目與馬骨胡相同。土胡擅長演奏流暢抒情、委婉如歌的旋律。它與馬骨胡八度齊奏《乖嗨咧》,音色協調一致、豐滿厚實,具有一定的表現力。 [3] 

土胡發展影響

馬骨胡、土胡、三絃是壯劇中不可缺少的“三大件”伴奏樂器,但當前在各大藝術院校內卻沒有開設馬骨胡、土胡、三絃的演奏專業。沒有專業器樂演奏人才,這也是擺在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前兩年從藝術院校二胡專業畢業的學生,分配進團後改奏馬骨胡,狀態還不錯。在團裏的學員班裏,物色了幾名樂感較好的學生,勸他們改行學習土胡和三絃演奏,並聘請團裏已退休的老器樂手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