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耳其世界遺產

鎖定
土耳其自1983年3月11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行列以來,截至2018年,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土耳其世界遺產共有18項(包括文化遺產16項、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2項),在數量上居世界第17位。土耳其一共2次擔任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舉辦過第四十屆世界遺產大會。 [1] 
中文名
土耳其世界遺產
外文名
World Heritage inTurkey
機構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加入公約時間
1983年3月11日
世界遺產
18項(2018年7月)
文化遺產
16項(2018年7月)
混合遺產
2項(1988年12月)

土耳其世界遺產土耳其世界遺產現狀

遺產數量
文化遺產
文化景觀遺產
自然遺產
混合遺產
其中
跨國遺產
瀕危遺產
除名遺產
Properties
Cultural
Cultural Landscape
Natural
Mixed
Transboundary
In Danger
De-listing
18
14
2
0
2
0
0
0

土耳其世界遺產土耳其文化遺產

所屬省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 伊斯坦布爾歷史區域(Historic Areas of Istanbul)
1985.12
ⅠⅡⅢⅣ
678
伊斯坦布爾歷史區域位於巴爾幹與安納托利亞、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波斯弗如斯佩寧蘇拉。兩千多年來,伊斯坦布爾總是與一些重要的政治、宗教和藝術事件聯繫在一起。它的傑作包括古代君士坦丁堡競技場、6世紀的哈吉亞·索菲亞教堂和16世紀的蘇萊曼清真寺。這些遺蹟現在受到了人口過盛、工業污染以及過度城市化的威脅。 [2] 
2.迪夫裏伊的大清真寺和醫院(Great Mosque and Hospital of Divriği)
1985.12
ⅠⅣ
2016
迪夫裏伊的大清真寺和醫院位於安納托利亞地區,11世紀由土耳其人佔領。埃米爾·艾哈邁德·沙哈於1228-1229年建立了一座裏面包括一個單獨祈禱室的清真寺,有兩個圓蓋封頂,還與一個醫院相鄰。它極其精緻的拱頂結構、富有想象力的創造性的裝飾性雕刻(尤其是三扇門上的),與樸實無華的內部牆壁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都使它成為伊斯蘭建築中獨一無二的傑作。 [3] 
3.哈圖莎:希泰首都(Hattusha: the Hittite Capital)
1986.12
ⅠⅡⅢⅣ
268.46
哈圖莎是希泰王國以前的首都。它的城市結構,被保留下來的建築類型(寺廟、皇宮、要塞)、獅子門和皇宮門上華麗的裝飾以及亞茲裏卡亞的岩石藝術,使它成為傑出的考古遺址。這座城市在公元前2000年時對安納托利亞及北敍利亞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4.內姆魯特達格(Nemrut Dağ)
1987.12
ⅠⅢⅣ
11
內姆魯特達格這裏是安提俄克斯一世(公元前69-34年)的陵墓。他當時統治着科馬哥納──亞利山大王國解體後在敍利亞北部和幼發拉底河建立的王國,這是希臘時期最能體現勃勃雄心的建築之一。這裏的眾神合一和王室血統可以溯源到希臘和波斯兩個系列的傳説中去,這一點反映了這一王國文化的雙重起源。 [4] 
5.桑索斯和萊頓(Xanthos-Letoon)
穆拉省安塔利亞省
1988.12
ⅡⅢ
126.4
緩衝區保護範圍:63.4
該遺址位於利西亞首府,反映了利西亞傳統與希臘影響的交融,尤其體現在葬殯藝術上。碑文成為研究印歐語言和利西亞人歷史的重要資料。
6.薩夫蘭博盧城(City of Safranbolu)
1994.12
ⅡⅣⅤ
193
隨着13世紀到20世紀初鐵路的出現,薩夫蘭博盧便一直是東西貿易線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它的老清真寺和老浴室建於1322年。在17世紀它的建築影響了奧斯曼帝國大片地區的城市發展。 [5] 
7.特洛伊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Troy)
1998.12
ⅡⅢⅥ
158
緩衝區保護範圍:63.4
特洛伊以其4000多年的歷史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遺址之一。1870年,著名的考古學家海因裏希·謝里曼對這個遺址進行了第一次挖掘。從科學的角度來説,它大量的遺存物是安納托利亞和地中海文明之間聯繫的最重要最實質的證明。特洛伊於公元前13世紀或12世紀遭到來自希臘的斯巴達人和亞加亞人的圍攻,這一史實由荷馬寫進史詩而流傳千古,而且從那時起它便啓發了世界上眾多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8.賽利米耶清真寺(Selimiye Mosque and its Social Complex)
2011.7
ⅠⅣ
2.5
緩衝區保護範圍:37.5
方形的賽裏米耶清真寺巨大的中央圓頂與四座細長的宣禮塔矗立在埃迪爾內的天際線上,俯瞰着這座前奧斯曼帝國的首都。16世紀著名的奧斯曼建築師希南將這一建築羣視為自己最傑出的作品。賽裏米耶清真寺建築羣還包括伊斯蘭學校、一個室內市場、守衞室、外庭及圖書館。清真寺使用伊茲尼克最巔峯時期出品的瓷磚作為內飾材料,代表着以這種瓷磚創造的藝術形式至今無人超越的最高成就。賽利米耶清真寺建築羣也被視作奧斯曼時期庫裏耶(意為一組圍繞着清真寺修建的建築羣,並作為一個統一的機構進行管理)建築作品所能達到的最和諧的境界。
9.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Neolithic Site of Çatalhöyük)
2012.7
ⅢⅣ
37
緩衝區保護範圍:110.74
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南部,由兩座山丘所組成,佔地34英畝。東邊的山丘較高,展示了公元前7400年至公元前6200年之間新石器時代居住地的18個發展級別,包括壁畫、浮雕、雕塑和其他具有象徵性、藝術性的特質。它們一起見證了人類為了調整自身適應定居生活而在社會組織和文化實踐方面的演變。西邊山丘則展示了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銅石期間的文化習俗的演變。加泰土丘遺址反映了兩千年的時間中,同一位置的定居村落如何向城市聚居地轉變。定居點一項獨特是這裏沒有街道,房屋與房屋背靠背連成一個集羣,房子的入口則設在屋頂。
10.布爾薩和庫馬利吉茲克:奧斯曼帝國誕生地(Bursa and Cumalıkızık: the Birth of the Ottoman Empire)
2014.7
ⅠⅡⅣⅥ
27.467
緩衝區保護範圍:249.266
布爾薩位於土耳其西北部,17世紀時是奧斯曼帝國三個首都之一,布爾薩和庫馬利吉茲克:奧斯曼帝國誕生地位於土耳其馬爾馬拉地區的南部,包括布爾薩城和附近的庫馬利吉茲克村等八處景觀。
這個歷史遺蹟羣曾是14世紀初建立的奧斯曼帝國的都城,也是當時的重要社會、經濟、文化中心。這一世界文化遺產講述了14世紀早期奧斯曼帝國城市和鄉村系統的建立,遺蹟圍繞着首府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而展開。這八處景觀包括商業區、綜合清真寺、宗教學校、公共浴池、廚房和奧斯曼帝國建立者的墓地等。位於布爾薩歷史中心外部的庫馬利吉茲克村莊為這一歷史遺蹟羣中唯一位於鄉村的,為歷史中心的發展提供了服務。
11.以弗所(Ephesus)
2015.7
ⅢⅣⅥ
662.62
緩衝區保護範圍:1,246.3
以弗所位於曾經的凱斯特古河口,包括隨着海岸線不斷西移,而不斷在新地址上建起的一系列古希臘、羅馬定居點。這裏發掘出了羅馬帝國時期宏偉的建築,如賽爾蘇斯圖書館和大劇院,以及吸引整個地中海地區朝聖者的著名阿提米斯神廟殘存少部分遺蹟,這座神廟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公元五世紀以來,距以弗所七公里的聖母瑪麗亞終老之地,一座穹頂十字形教堂成為基督教朝聖者的重要膜拜地。內港和海道使以弗所古城成為古羅馬海港城市突出代表。
12.阿尼考古遺址(Archaeological Site of Ani)
2016.7
ⅡⅢⅣ
250.7
緩衝區保護範圍:432.45
阿尼考古遺址位於亞美尼亞與土耳其邊界,屬於土耳其北部城市卡爾斯地區管轄的阿尼古城,曾是中世紀時期一座繁華的城市,被稱為“1001座教堂之城”,但在1319年被地震摧毀。在公元10世紀和11世紀,亞美尼亞人居住在阿尼城裏,建起了教堂等許多建築,這些建築物為整個歐洲的哥特式建築風格注入了靈感。14世紀,亞美尼亞人在土耳其統治下被迫離開,阿尼古城就此遭到廢棄,由於未能妥善保護,阿尼古城經常遭到洗劫和破壞。2010年全球遺產基金將阿尼古城列為全球12處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之一。2013年以來,當地文化部門陸續開始整理阿尼古城城牆遺址和部分原亞美尼亞教堂遺存。
13.阿弗羅狄西亞(Aphrodisias)
伊茲密爾省
2017.7
ⅡⅢⅣⅥ
152.25
緩衝區保護範圍:1040.57
位於土耳其西南部這個遺產點由兩個部分組成:阿弗羅狄西亞和位於遺蹟東北部的大理石採石場。一個世紀之後,阿弗羅狄西亞前3世紀和城市建立起來了。阿弗羅狄西亞的財富來自於大理石採石場和雕塑家的藝術。城市街道圍繞幾個大型公民結構建造,包括寺廟、劇院、一個劇院和兩個浴室。 [6] 
14.哥貝克力石陣(Göbekli Tepe)
2018.7
ⅠⅡⅣ
126
緩衝區保護範圍:461
遺產地位於安納托利亞東南部的哥貝克力山脈,特徵為巨大的圓形和矩形巨石結構,據信為狩獵採集者在公元前9600-8200年之前的陶器新石器時代豎立,被稱為城邑。這些古蹟很可能與喪葬儀式有關,獨特的T形柱子上刻有野生動物的圖像,從中可以窺見約1.15萬年前生活在上美索不達米亞的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7] 

土耳其世界遺產土耳其文化景觀遺產

所屬省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帕加馬及其多層次文化景觀(Pergamon and its Multi-Layered Cultural Landscape)
伊茲密爾省
2014.7
ⅠⅡⅢⅣⅥ
332.5
緩衝區保護範圍:476.9
帕加馬是安納托利亞古國,現在是土耳其境內的一處歷史遺蹟,原是密細亞(安納托利亞西北部)的一座古希臘殖民城邦,距愛琴海約26公里。城市本身坐落在巴克爾河北岸的一個海角上,在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之後,變成了一個由獨立王公統治的王國,在阿塔羅斯王朝統治下,一度成為一個相當強盛的國家。帕加馬衞城為阿塔羅斯王朝的首都,為古時重要的學習中心,不朽的寺廟、壯觀的劇院、宏偉的柱廊、廣闊的競技場、神聖的祭壇和圖書館被高高的城牆環繞。之後這裏成為亞洲的羅馬中心,因貴族的療養院—阿克勒畢昂而成為遠近聞名的醫治中心。目前的帕加馬衞城是一處歷史久遠的遺蹟,由古墳,遺蹟羅馬時期、拜占庭時期和奧斯曼帝國時期遺留的古建築組成。 [8] 
2.迪亞巴克要塞和哈烏塞爾花園文化景觀(Diyarbakır Fortress and Hevsel Gardens Cultural Landscape)
2015.7
521.23
緩衝區保護範圍:131.72
城防鞏固的迪亞哈克要塞位於底格里斯河上游河谷,即人們所説的“富饒的新月形地帶”上,周圍地區自古希臘時代起就已經是一個重要的中心區,後經歷了古羅老馬時期,薩桑王朝時期,拜占庭時期阿拉伯帝國時期、奧斯曼帝國時期一直延續至今。這片文化遺產區包括被稱為“艾科力”的亞米達土城(內城),5.8公里長的迪亞巴克城牆,包括城樓、城門以及扶垛,不同時期留下的63處遺址和哈烏塞爾花園,一條把城市和底格里斯河連起來的綠色紐帶,為城市提供了水和食品供應。

土耳其世界遺產土耳其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

所屬省
列入時間
列入標準
遺產區保護範圍
(公頃)
簡介
圖冊
1.格雷梅國家公園和卡帕多西亞石窟羣(Göreme National Park and the Rock Sites of Cappadocia)
1985.12
ⅠⅢⅤⅦ
9883.81
格雷梅國家公園位於亞洲大陸的最西端,海拔平均超過1千米的安那託利亞高原。土耳其的秘境——卡帕多西亞地區就位於高原中心部的火山地帶。荒涼的景色中充滿着神秘詭異的氣氛,讓人聯想到世界的末日。過去的時代裏,曾經有人躲藏在這不毛之地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是一羣只為上帝而活着的人。為了堅守信仰,他們躲入了地下。從最初羅馬帝國的迫害,到後來伊斯蘭教的統治,
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裏,祈禱之聲從未在卡帕多西亞中斷過。修道者們是在洞窟中度過他們的信仰生活的。他們把巖質鬆軟的火山岩鑿通,在裏面建起無數的房間。洞窟修道院和教堂達1000多所。他們還在洞窟內建起了柱子和拱形門,完整地再現了教堂建築的特點和內部結構。自然界精雕細刻、巧奪天工的造型美,加上奇巖怪石的大地上綻放的基督教文化。
[9] 
2.赫拉波利斯和帕穆克卡萊(Hierapolis-Pamukkale)
1988.12
ⅢⅣⅦ
1077
從平原上200米高的岩石中流出的泉水和水中的方解石形成了帕穆克卡萊(土耳其語中意為“棉花宮殿”)這一特殊地貌。它由石林、石瀑布和一系列的梯形盆地組成。公元前2世紀末,阿塔利德斯王朝的帕加馬國王們建立了希拉波利斯温泉站。這處遺址包括浴室的廢墟、廟宇和其他希臘建築。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