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坎鎮

鎖定
土坎鎮位於重慶市武隆區西北方,距武隆城區僅8公里。全鎮面積41.3平方千米,轄5個村1個居委會。人口總數8742人(2017)。有武豐公路、渝懷鐵路、烏江黃金水線穿越其境,距鎮政府100米處設有貨運站。
中文名
土坎鎮
外文名
Tukan Town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西南
地理位置
重慶武隆區西北方
面    積
41.3 km² [1] 
下轄地區
5個村1個居委會
政府駐地
土坎鎮龍興街168號
電話區號
023
郵政區碼
408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8742人(2017) [1] 
著名景點
仙女山
天生三橋
芙蓉洞
機    場
仙女山機場(在建)
火車站
武隆站
車牌代碼
渝G

土坎鎮歷史沿革

“土坎”,是指現南起簡家壩,北至菜壩,西臨烏江,東止現武豐公路邊這塊長約1000米,寬近200米的平壩之地。因其地形西臨烏江水面有高約30餘米的土埂,且該片土地肥沃,深厚數丈無石頭,而被古代文翁取名曰“土坎”。相傳至少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但究屬何時何人予其名,無從可考。但唐武德二年(619)置武龍縣後最早設縣址於土坎鎮造紙廠南100米處,確有史可考。 歷史上的土坎十分落後,人口稀少。至清光緒年間,仍實行千户長管理制度。
土坎鎮政府
到民國初年(1911)建制設鄉,土坎仍歸躍德鄉(今羊角鎮)管理,直到1918年時才從躍德鄉析出為土坎鄉,時設鄉長,團練各一人。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57年仍稱土坎鄉,轄現關灘、新坪、桐壩、五龍、朱家、建設6個村。1958年起稱土坎人民公社,所轄地域未變。1964年起,清水公社併入土坎,共轄13個村。1972年清水片析出另成立清水公社,土坎公社轄6個大隊,1983年復鄉,屬羊角區。1986年轄朱家、關灘、桐壩、新坪、五龍、建設6個村,41個村民組。
1986年為羊角區轄鄉,轄朱家、關灘、桐壩、新坪、五龍、建設6個村41個村民組,1992年9月將清水、碑埡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劃入時轄18個村,120個村民組。1993年4月屬巷口羊角片區,年底屬羊角片區。1995年10月土坎改鄉設鎮,建立土坎居民委員會。並析出原碑埡鄉後,轄土坎居委會和關灘、桐壩、新坪、五龍、建設、朱家、清水、雙龍、松樹、柏林、和順、四合12個村77個村民組。1997年,面積54.7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關灘、桐壩、新坪、五龍、建設、朱家嘴、清水、雙龍、和順、四合、柏林、松樹12個行政村和土坎1個居委會。1998年(2000年正式實施?),將土坎鎮朱家嘴村(2.5平方千米,409人)劃歸碑埡鄉管轄。2000年朱家村析出歸碑埡鄉,2002年和順、四合析出歸仙女鎮後,至今只轄9個村,1個居委會,2003年建制調整後全鎮設5個村1個居委會。轄地面積41.2平方公里。
2020年4月22日,依據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武隆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渝府〔2020〕18號)撤銷建制。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武隆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
(渝府〔2020〕18號)
一、同意撤銷羊角鎮、土坎鎮,設立羊角街道。羊角街道管轄原羊角鎮、土坎鎮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萬家寶社區烈女西路6號(原羊角鎮政府駐地)。 [2] 

土坎鎮行政區劃

500232110:~001土坎社區 ~200關灘村 ~201新坪村 ~202五龍村 ~203松樹村 ~204清水村

土坎鎮地理環境

全鎮主要為東高西低的坡形地勢走向,海拔高度在200-1400米之間不等,地處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立體氣候明顯。

土坎鎮特色產業

1、和尚崖風景區:地處清水村,位於仙女山南麓,和尚崖是一座連綿三公里多的崖峯,正面是刀劈斧削般的懸崖峭壁,岸峯中部寬約200餘米,離下面平地高近500米的部份,無論遠看、近看、正看、側看、酷似一尊肚凸腰圓,體態豐盈,笑容可掬的大和尚。距和尚崖左千餘米處,右三千餘米處,各有一狀如香爐的山峯,每逢雨後煙霧繚繞,有如燃燒的香煙冉冉而升,古有“和尚對香爐”武隆八景之一的傳説。
2、瀑頭觀峻(古典中被譽為武隆八景之一)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涪州志》卷一載,一説武隆司西南十里,有幞頭山,方巔圓麓,矗立在江岸,幞頭山即今土坎鎮朱家嘴渡口對岸上側一巖壁,高約300米,頂部形狀如古代男子包頭的軟巾,故稱幞頭觀峻,一説“幞頭”為瀑頭亦指此景。
3、響水臨江,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涪州志》卷載,武隆司西側(今土坎造紙廠)有清水溪,源出仙女山麓,注入烏江溪水居高臨下,落差大,淙淙有聲,如樂章演奏,非常悦耳,下游一帶地勢平緩,更是一溪春水潺潺。
4、層嚴兩榜:《涪州志》説武隆司東南有桂榜山,即今土坎新坪村與巷口鎮白楊之間的鸚鵡山。這裏層巖兩壁,高約百米,長達數丈,兩端突起,呈黃色,狀似古代科考所掛的兩幅黃榜。 [3] 

土坎鎮旅遊資源

土坎鎮景點

(1)瀑頭觀峻(武隆八景之一)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涪州志》卷一載,一説武隆司西南十里,有幞頭山,方巔圓麓,矗立在江岸,幞頭山即今土坎鎮朱家嘴渡口對岸上側一巖壁,高約300米,頂部形狀如古代男子包頭的軟巾,故稱幞頭觀峻,一説“幞頭”為瀑頭亦指此景。
(2)響水臨江,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涪州志》卷載,武隆司西側(今土坎造紙廠)有清水溪,源出仙女山麓,注入烏江溪水居高臨下,落差大,淙淙有聲,如樂章演奏,非常悦耳,下游一帶地勢平緩,更是一溪春水潺潺。
(3)層嚴兩榜:《涪州志》説武隆司東南有桂榜山,即今土坎新坪村與巷口鎮白楊之間的鸚鵡山。這裏層巖兩壁,高約百丈,長三里許,兩端突起,中間低下凹形,狀似古代科考所掛的兩幅金榜。
(4)和尚崖風景區,和尚崖風景區地處清水村,位於仙女山南麓,和尚崖是一座連綿三公里多的崖峯,正面是刀劈斧削般的懸崖峭壁,岸峯中部寬約200餘米,離下面平地高近500米的部份,無論遠看、近看、正看、側看、酷似一尊肚凸腰圓,體態豐盈,笑容可掬的大和尚。早年間山崖半腰曾建廟宇,有道行高深的僧人在此主持法事,和尚崖兩側有無數奇異的石柱、石台。崖脊後是一條長約二公里的山谷長廊,谷中有天然的高山湖泊。和尚崖的頂峯,名雨台山,名為山、實為畝許見方的平地,平地中央有兩塊求雨碑,一塊為咸豐元年六月六日所立,一塊為光緒元年六月六日所立。兩碑上“祈雨……”字樣至今依稀可辯。距和尚崖左千餘米處,右三千餘米處,各有一狀如香爐的山峯,每逢雨後煙霧繚繞,有如燃燒的香煙冉冉而升,古有“和尚對香爐”武隆八景之一的傳説。

土坎鎮人文景觀

(1)“澎湃飛雷”石刻,土坎鎮關灘村處的烏江關灘,古為烏江險灘之一,河中亂石橫陳,江水吼聲如雷,似千軍萬馬過關。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慶知府陳邦器路過,嘆其險峻奇觀,遂題“澎湃飛雷”4字,鐫刻大石上,陽刻,字高0.43米,寬0.35米,總長2米,寬0.56米,有較高觀賞價值。
(2)縣城遺址,在土坎鎮縣造紙廠南100米處,唐武德二年 (619)置武龍縣後設縣址於此,該址南臨烏江,北倚太太堡,分東西兩部份,明朝修石拱橋一座,作東西城區通道。東城長600米,寬200米,建下街、后街、枇杷街,西城長400米,寬100米,修築有鐵爐街,總面積2.5萬平方米,現存橋柱基,井台,獅1對,石碑3塊,先後在城址四周出土春秋戰國時期的土坑墓,漢墓和文物。

土坎鎮經濟概況

截止2011年底,全鎮工業總產值38000萬元,年均遞增136.5%;農業總產值4438萬元,年均遞增13%;本級財政總收入231萬元,年均遞增36.45%,農民人均純收入5927元,年均遞增19%;各項經濟指標都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榮獲市級和縣級獎勵累計70餘次,各項工作每年考核位列全縣前列,全鎮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後勁明顯增強。
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從無到有,以農户萬元增收為契機,圍繞“沿線做示範、產業全覆蓋”總體目標,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調整,初步形成特色產業發展格局。主要表現在:一是培育金銀花基地1000畝,有機茶葉1000畝,烤煙627畝;二是新建了種羊場、種牛場,引導組建了苕粉加工、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形成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帶農户、大户帶小户的良性發展態勢,完成了萬元增收階段性工作目標;三是新建農家樂 户,全鎮個體工商户達到 307户,從業人員500餘人。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五年來累計爭資立項77個,2.1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改擴建21公里二級旅遊環線路,新建、整治村社公路36公里,提前實現了村通暢、社通達;二是完成了五龍新村居民點建設;三是投資200萬元,全面完成了清水村的村級規劃和清水農民新村的規劃設計工作,現51畝的場平工作全面結束,有22户農户已經進場破土建房;四是投資7萬元完成了桐壩居民點的編制規劃,同時投資50餘萬元實施了1.08公里的主道公路油化,實現户户通水泥路,並啓動農房風貌改造工程20餘户。五是投資550萬元維修整治農堰29公里;六是加速推進1200平米的文化體育廣場、農貿市場和42户廉租房建設;七是投資80萬元,做了與縣城無縫銜接的城鎮規劃;八是啓動了以清水村工農大堰、松樹村陳坳大堰、新坪村和關灘村桐壩大堰維修整治為主的農田水利建設,維修整治農田灌溉渠項目8個,全長15.4公里;維修整治農村飲水項目5個,14.5立方米,總投資440萬元。確保全鎮的農田灌溉;同時烏江大橋、貨運站、污水處理廠等項目相繼落户土坎,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顯著改善。
招商引資取得突破進展。五年來,土坎鎮在單一水電企業的基礎上,陸續引進了天生藥業中藥飲片廠、奧克混凝土攪拌站、本屆招商引資6個企業入駐,共有企業20個,形成多種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
民生福利得到有效改善。一是扶貧工作在市公安局的全力幫扶下,實現了2329户農户扶貧對接全覆蓋,累計捐款捐物2217.91萬元,其中協調項目資金到位達1709.1萬元,幫扶慰問資金607.41萬元,惠及全鎮所有農户;二是全面推進了廉租房、休閒廣場和農貿市場建設項目,投資640萬元新建桐壩標準化水廠1座,安裝人飲管道20000餘米;三是新修登山步道及人行便道共計 15公里;四是實施荒山造林8529畝、成功打造了18公里的沿線綠化示範帶;五是完成了場鎮綜合整治工程,打造了1.5公里的桂花街,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六是通過發放城鄉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五保供養、優撫資金、物價補貼等使貧困户收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五年來,一是發展教科文衞事業,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完成了中、小學、醫院、郵政等改擴建工程,加強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村級衞生室的建設力度,實現村級衞生體系建設全覆蓋。新建了閲覽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農民健身工程等文化活動中心,繁榮農村文化生活,同時全面開展“四季評星”活動,榮獲“市級文明鎮”的光榮稱號。二是創新計生工作機制 按照“控制人口數量、改善人口結構、提高人口素質”的要求,積極探索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新機制,強化“以村為主、村民自治”工作機制,推行計生利益導向機制,長期保持和穩定低生育水平。三是紮實抓好安全穩定 抓好安全生產及信訪穩定工作,加大對地災隱患點的監測力度,確保不發生羣死羣傷事件。加大了矛盾糾紛排查力度,密切幹部與羣眾的關係,五年來無到市進京非正常上訪,實現了安全事故和上訪零目標,全力構建平安和諧土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