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土地沙化

鎖定
土地沙化,是指由於土壤侵蝕,表土失去細粒(粉粒、黏粒)而逐漸沙質化,或由於流沙(泥沙)入侵,導致土地生產力下降甚至喪失的現象。土地沙化多分佈在乾旱、半乾旱脆弱生態環境地區,或者臨近大沙漠地區及明沙地區。土地沙化的成因有氣候等自然因素,也有過度放牧、濫砍濫伐森林、開荒、水資源不合理利用等人類活動的原因。土地是否發生沙化與土壤的水分平衡有關,當土壤水分補給量小於損失量時就有發生沙化的傾向。土地沙化導致可利用土地資源減少、土地生產力衰退、自然災害加劇等。土地沙化的大面積蔓延可演變成土地荒漠化。 [1] 
中文名
土地沙化
外文名
Desertification of land
相關領域
環境保護
相關法律
防沙治沙法
表    現
植被破壞,沙土裸露

土地沙化簡介

土壤上植被及覆蓋物被破壞,形成流沙及沙土裸露的過程。
當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以使大量植物生長,即使有植物生長的十分稀疏,不能給土壤提供豐富土地是否會發生沙化,決定的因素在於土壤中含有多少水分可供植物吸收、利用,並通過植物葉面而蒸發。任何破壞土壤水分的因素都會最終導致土壤沙化。土地沙化的大面積蔓延就是荒漠化,是最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之一。地球上有20%的陸地正在受到荒漠化威脅。
沙漠化,是對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重大威脅。沙漠化是環境退化現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農牧生產能力及生物產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場面積減少。土壤是植物的母親,是綠色家園繁榮昌盛的物質基礎。保和利用好土地,就是保護了綠色家園,保護了人類自己 [1] 

土地沙化成因

氣候變化
土地沙化(圖1) 土地沙化(圖1)
有關研究表明,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化最突出的特徵是温度的顯著升高。
我國近百年來的温度變化與世界的平均情況基本相似。據研究,1951-1999年中國北方地區最低氣温顯著升高,暖冬年份連續出現,近50~100年有明顯的乾旱化趨勢;20世紀70年代開始乾旱化趨勢加快。
我國沙化土地集中分佈的西北地區,由於深居大陸腹地,是全球同緯度地區降水量最少、蒸發量最大、最為乾旱的地帶。氣候變暖、降水減少加劇了該區氣候和土壤的乾旱化。這使得該區的植被蓋度降低,土壤結構變的更加鬆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氣候增暖,大範圍氣候持續乾旱,給各種水資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冰川退縮、河流水量減少或斷流、湖泊萎縮或乾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積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去了保護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兩側沙化土地的擴展及沙漠邊緣沙丘的活動,使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
開荒
荒漠化相對集中的西部地區,曾經有大量草地和林地被開墾為耕地。自1995~2000年,其中因開墾草地增加的耕地面積佔69.5%,因開墾林地增加的耕地面積佔22.4%。由於該區屬乾旱、半乾旱地區,草地和林地被開墾為耕地後,在農閒季節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護,加之技術、社會經濟條件限制,造成沙化面積增加。
過度放牧
西北地區超載過牧日趨嚴重,其中新疆、廣西、寧夏、內蒙古超載率較高,超載率分別達到了121%、81%、72%及66%。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每支羊擁有的草場面積從50年代的3.3公頃,減少到80年代的0.87公頃,僅為0.42公頃。過渡放牧造成了對草地地表的過度踐踏,草原地表土壤結構破壞嚴重,經風吹蝕,大量出現風蝕缺口,牲畜放牧越多的草地,土壤裸露的也越多,形成的荒漠化面積也越大。
濫挖濫伐
土地沙化(圖2) 土地沙化(圖2)
近些年來,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西北地區大規模濫挖髮菜、乾草和麻黃等野生中藥材的事件時有發生。據國家環保局自然保護司96年11月至97年3月調查,每年進入內蒙古摟髮菜的農民有20萬人次,1987年以來,有關省、區進入內蒙古摟髮菜人員累計高達190萬人次。“摟髮菜”大軍涉足的草場面積約為2.2億畝,遍佈內蒙古中西部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等五個盟市。1.9億畝的草場面積遭到嚴重破壞,約佔內蒙古全部草原面積的18%,有相當部分正處於沙漠化的過程中。其中約0.6億畝的草場面積被完全破壞且已沙化。由於1.9億畝草地遭到嚴重破壞而不能放牧,被迫到其它草場超載放牧的草地要遠遠大於1.9億畝,草原負擔過重,加速了荒漠化的擴展。
水資源利用不合理
西部地區農業灌溉比重大,農業、林業用地面積持續增加,導致水資源需求量增長,水資源短缺矛盾加劇,特別是造成下游地區水資源匱乏。加之該區對地下水的持續超採利用,導致西部地區地下水位不斷下降,如陝西關中地區各水源地年均地下水位下降速率達2米多。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引起地表植被衰亡,土地沙化加快。根據有關研究,在乾旱、半乾旱地區要維護其生態環境,地下水埋深維持在2~4米較為合適,否則不能滿足天然植物正常用水。如塔里木流域,1972年英蘇以下246km長的塔里木河斷流,阿拉幹以南地下水水位由50年代的3m~5m下降至6m~11m,超過了植物賴以生存的地下水位線,此處森林已失去再生能力,幼苗無法生長,幼樹成片死亡。地表植物衰亡加速了土地的沙化。塔里木河流域下游,從1958年到1993年,流動沙丘面積從佔土地面積的44.34%上升為64.47%,強度和極強度沙漠化土地增加了3.12%和3.56% [1] 

土地沙化危害

利用土地資源減少
乾旱導致土地沙化 乾旱導致土地沙化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已有67萬公頃耕地、235萬公頃草地和639萬公頃林地變成了沙地。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後山地區、阿拉善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河北省壩上地區和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等地,沙化地區平均增加4%以上。由於風沙緊逼,成千上萬的牧民被迫遷往他鄉,成為“生態難民”。
中國國家林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世紀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每5年就有一個相當於北京市行政區劃大小的國土面積因沙化而失去利用價值,全國受沙漠化影響的人口達1.7億。
土地生產力嚴重衰退
土壤風蝕不僅是沙漠化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環節。風蝕會造成土壤中有機質細粒物質的流失,導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據採樣分析,在毛烏素沙地,每年土壤被吹失5&<2316;7釐米,每公頃土地損失有機質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斤,小於0.01毫米的物理粘粒3.9萬公斤。中國科學院測算,沙漠化致使全國每年損失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等達5590萬噸,摺合化肥2.7億噸,相當於1996年全國農用化肥產量的9.5倍。
自然災害加劇
還有一個最能讓人類有直接感受的危害,那就是導致自然災害加劇,沙塵暴頻繁 [1] 

土地沙化預防

1、採取得力措施,切實保護沙區自然植被,嚴格執行“三禁”措施,禁止濫開墾、濫放牧、濫樵採。
2、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以及因保護生態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劃定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
3、在沙區,合理調配江河上、中、下游及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大力推行節水灌溉方式和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4、積極發展替代燃料,因地制宜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沼氣等能源,有條件的地方應鼓勵農牧民營造薪炭林,從根本上遏制沙區居民因生活能源需求對植被造成的破壞。
5、加強防沙治沙執法體系建設,嚴厲打擊破壞沙區植被行為,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6、建立健全土地沙化監測體系,強化土地沙化監測工作 [1] 

土地沙化土地治理

土地沙化治理

遏制土地沙化 遏制土地沙化
雖然沙漠化的產生是從植被破壞產生土壤風蝕開始的,但沙漠化的治理卻不能僅僅限於種樹種草,而是要從解決沙漠化土地上過重的人口壓力出發,從經濟學、生態學和沙漠學相結合的角度,把沙漠化治理與農村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態經濟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沙漠化治理應該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壓力和形成穩定生態系統的總體目標,有層次、按時序進行。
首先,種樹種草與提高農田產量同步進行。通過施用高新技術、改造生產要素組合條件,提高未沙漠化土地糧食產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載力發生躍升,從而減緩或消除人口壓力。與此同時,施行退耕還林還草,推廣應用沙地造林和農田防護林帶技術,初步建立起防沙體系,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值得注意的是,種樹種草和沙漠化土地承載力的躍升應同步進行。前者離開了後者,沙漠化的治理由於沒有去除沙漠化的根源,而效果不佳;後者離開了前者,在強烈風蝕下不可能實現。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可調節水肥因子在技術上具備了越來越大的可操作性,從而為沙漠化治理開發中新技術的使用,拓展了廣闊的空間,對作物的優質高產提供了保障。例如,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後山地區地處農牧交錯帶土地沙漠化嚴重。一些地方實行的地膜玉米技術,可使糧食產量由畝產100多公斤提高到600公斤。糧食產量的增加,為農業內部的結構調整提供了可能空間。當地推行的“進一退三”措施,也就是種一畝地膜玉米,退耕三畝沙漠化土地,改種擰條等治沙牧草,使當地的沙漠化進程迅速得到遏止並開始逆轉。
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農業富餘人口,也可以帶動多種產業的發展,增加羣眾收入,緩和西部人口壓力與土地承載力之間的矛盾 [1] 

土地沙化成果

2023年2月3日消息,兵團緊緊圍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定履行“生態衞士”職責,2022年治理沙化土地75.18萬畝,完成國家下達計劃任務的125.3%。 [2] 

土地沙化措施

土地沙化種樹種草

當植被蓋度達到30%以上時,土壤風蝕就會基本消失。種樹種草治理沙漠化的措施,就是基於控制土壤風蝕的原理提出的。在沙漠化發展嚴重的農耕地區,主要採取把部分已經沙漠化的耕地退還為林地和草地的方法,以達到沙漠化土地恢復的目的。
中國十年防沙治沙規劃2013年初發布,未來的防沙治沙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2011至2015年,第二階段為2015至2020年。計劃治理沙化土地2000萬公頃,到2020年,使全國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區生態狀況進一步改善。在防沙治沙措施中,還有一些民間的環保項目,比如3A環保漆百萬森林項目旗下發起的“愛心成就夢想之林”,建立了數十萬沙棘樹構成的生態林。百萬森林由氣候組織聯合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發起,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是主要發起人之一,同時由知名影星李冰冰擔綱亞太區“推廣大使”,目標是種植百萬沙棘樹,以每個貧困農户家庭5畝(每畝400塊)的援助標準,幫助中國西部氣候貧困地區人口改善生態環境、增加收入。農户是沙棘樹的所有者,通過將沙棘果以市場收購價格賣給當地的榨汁工廠,獲得收入。

土地沙化圍欄封育

在草原地區牲畜壓力過大,過度放牧造成了土地沙漠化。治理的方式通常採用“圍欄封育”,即把草場劃分成若干小區,使圍起來的草地因牲畜壓力的消失,而自然恢復。
圍欄封育,建設“草庫侖”,實行劃區輪牧的做法,本身沒有把區域內的人畜壓力釋放出去。圍起來的地方,沙漠化有所逆轉;沒圍起來的地方,由於人畜壓力的加大,植被破壞更加嚴重,勢必造成沙漠化的繼續加劇。他認為,當前沙漠化的治理措施,主要側重於恢復植被、控制土壤風蝕,而沒有直接從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即消除造成沙漠化的人口壓力入手,這是沙漠化治理成效不夠顯著的主要癥結所在 [1] 
參考資料